东西方眼中的珊瑚 | 最好的阳光
借本篇的开头,我一定要先给大家道个歉。
在上一篇《关于珊瑚的二三事》中,提到几种珊瑚在商业上的价值排序,由于笔误,把momo和沙丁的顺序颠倒了。目前商业上,如果是在同等质量级别的情况下,通常的价值排序是:阿卡-沙丁-momo。
不过关于商业价值排序这事情,我还要罗嗦几句。正如上篇文章所说的,三种珊瑚是指的不同品类,不同品类要比较商业价值,只能是一个大概,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首先,各花入各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颜色偏好,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倾向,比如,国人中意深红色,阿拉伯人喜欢鲜红色,欧州人偏爱粉色。
其次,不同的品类,甚至一个品种当中,还要区分重量、瑕疵度、红度和雕刻等重要的因素,它们在定价中的重要性经常超过品类的不同。
最后,所谓阿卡红、沙丁不太红、momo粉也只是简化了的、笼统的观感,实际上,阿卡级别中有不红的,沙丁级别中也有非常红的。所以,再次强调,对这种阿卡-沙丁-momo的价值排序,一定是在同等质量级别的前提下才有可比性。
好了,下面,说回正题。
一个医生朋友看见珊瑚枝说,这多像鲜血流动的血管啊。
的确,珊瑚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被认为是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鲜血化来的。所以,在西方,红珊瑚经常用来雕刻耶稣像和一些宗教题材,教堂中珊瑚也是作为宗教祭器或者教堂圣物存在的。
图注:17世纪天然意大利沙丁珊瑚雕刻的耶稣古董摆件
因为珊瑚来自深海,欧洲的航海人把珊瑚当作他们的保护神,每遇风浪,船员就拿出珊瑚枝,挂在船头,祈求风平浪静。
意大利是沙丁珊瑚的产地,在那里,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人们给孩子带上珊瑚枝,就像给远航的船只系上某种庇佑一样,希冀他们健康平安。
图注:教堂中摆放的珊瑚圣物,听说,意大利的博物馆与西班牙的教堂中有很珍贵的珊瑚艺术品,至今没机会亲见
东方,也是在宗教文明中,珊瑚是佛家的七宝之一,佛教信徒视红珊瑚为如来佛的化身, 珍视无比。当寺庙里需要供养时,藏民们更是愿意把珍藏的红珊瑚拿来供佛。
日出江花红胜火,很久很久以前,先民对红色的信仰是和太阳联系在一起的,于是,珊瑚成为日神崇拜恰切的载体。
人们对深不可测的大海自古就有深深的敬畏和感激,珊瑚,这个深海中的精灵,神奇地集合了日神与水神的双重崇拜,完美结合。
于是,东方把珊瑚直接植在花器中,做成盆景;或者雕成仕女、神兽,放在房中、案头,给喜庆的大日子添点彩头。帝王嫔妃们则把红珊瑚朝珠带在脖颈,成为等级与权势的象征。
图注:麻姑献寿雕件,用珊瑚植株随形雕成,枝子上挤满了孩童和瑞鸟
图注:景泰蓝的盆景中,红色的珊瑚树、牙雕成的水仙花、绿色的叶片构成色彩绚烂的风景,倒是惊艳于水仙叶缘上的细腻
图注:台北故宫中的清朝珊瑚魁星点斗盆景,非常适合试子们讨口彩。红珊瑚雕成的魁星是主掌考试的星宿,一手持意为“花魁”的梅枝起舞,另一手持着象征文运的北斗七星,单足“独占鳌头”
图注:故宫中的红珊瑚狮子,张牙舞爪,憨态可人
那么多年中,透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商船,地中海的珊瑚与东方的丝绸、黄金等物产在东西方之间传递、交换,遍及欧亚非。
在意大利和阿尔及利亚,珊瑚是国石;在日本,珊瑚艺术是四大国粹之一;在印第安文化中,珊瑚被视为是大地之母的化身。关于珊瑚的审美因为地域的不同带有了不同的文化味道,审美有异,对珊瑚的爱却是同一。
关于珊瑚的制作工艺,请期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