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劲如放箭"一一敢问箭射何方?

太极拳技法探秘 之五

每一个练拳的朋友都对"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耳熟能详",甚至在梦里都亲身演绎过这种功夫。那么这句话只是打个比方呢?还是实在可操作的一种太极技法呢?

进一步具体发问: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弓"可有形,"弦"可虚张,但"箭"在哪里?"箭"射何方?

先来看一看杨澄甫的答案。"与敌对手时,内劲如开弓⋯⋯我如弓,敌如箭,出劲之速,敌如箭出矣。"显然,杨澄甫说的是:"内气"如开弓,敌身是"箭"。这已经不是仅仅训练自身的问题了,还需要把控好对方,让"弓"与"箭"搭配完美。这是高水平发人效果的一种描述,我们在不少视频中看到过,前辈高人的确有这种功夫的。但反过来讲,当你的"内气之弓"尚不完备,不达标时。"发人如放箭"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憧景和期望,因此对初学者来说,很难有实际操作性。

再看看陈鑫的书中能否找到答案。

"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奇神。"

陈鑫这里在讲的是身体"实"的东西了,但似乎仍然逃不出比喻的范畴,因为"身"与"手(臂)"即便加上意念和想象,按照常规的思维,也很难构成一把"弓箭"的合理存在,更难解释"手臂"该如何被射出去⋯⋯

我们是不是太钻牛角尖了?也许是,但对每一个认真学拳的人来说,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一层功夫一层理",反之亦然。

见下图,这是一张"弓"和"箭"在三种状态下的的简单示意图。其机关原理为常人熟悉,不难理解,先把几个关键位置注明写在下边。

1)弓箭原始状态:ACBO

2)拉弦张弓状态:GCHD

3) 弦以惯性推箭而出,箭弦分离瞬间:ECFP

4) 在弦箭击发的一瞬间,两弓梢E、F之上下合力大小等于箭尾P点受力,方向与之相反。

5)在前篇文章《太极拳"身弓"新解》中已经定义了"身弓"的细分,即"身弓"(脊椎)= 颈弓+背弓+ 腰弓 +尾椎。

现在我们可以代入人体的身体部位进行受力分析了。

ACB 是"身弓"的弓体,弓体=背弓+腰弓的 一半,止于命门穴。所以人体代入后,应是面向右方。背靠左方。(见上图)

A点:"大椎"穴,上端弓梢结点,颈弓与背弓的结合部,两肩在其两侧。

B点:"命门"穴位置。"身弓"弓体与下弓梢的结点。再下方,便是"下弓梢"=腰弓下一半+尾椎+盆骨,(人体的中心部位)形成强壮而有力的下部弓梢。

P点: 弦与箭尾一瞬间击发并分离的位置。

首先得明白在这个"弓箭"体系里,"弓体","弓梢"为实,"箭"与"弦"乃虚。实乃身体,虚乃意念,我们每个人一样不缺。只用弄明白在这一刹那间身体和意念该做哪些正确的事情就完了。

首先,"身弓"微合,意念之"箭"与"弦",拉至D点。然后放开使归,勻加速归位至O点。这个过程里,"身弓"微合后即开,开时大椎上挺,尾闾下拉,双肩后收,胸腹束紧。"身弓"两梢间为对"开"的状态,尽管下弓梢相对沉稳,上弓梢"开"意明显。

然后"意念之箭"要在O点,大约"膻中"穴的位置,陡增"意念暴炸之力"而"箭射后方",疾送"意念之弦"由O达到P点,推箭而出,箭弦分离。至此弦的工作完成,但意念要随箭而远。此阶段身体伴随的动作是:"身弓"凸出向后,大椎穴(包括脖颈)与命门穴(包括盆骨尾闾)对合前搓。两弓梢此时是"对合"的状态。这时向身后方向的"意念之箭"有多锐利、多强劲、多快速,就决定了向前对称方向的E,F 两弓梢能够在肢体运动的极限范围内产生多大的平衡对称劲。这个"意念之力"的暴炸人人不难做到,且在理论上是有无限能量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提高。

再来看两端弓梢E、F的工作状况。理论上弓梢两端之合力是均等的,只要弓体存在,张力均匀,那么F端,即人体中心位置能产生多大的力量与"箭射后方"相平衡,则A点,即人体的大椎穴处自然也能展示出同等大小的力来。(弓梢两端相向等力)

大椎穴左右平行位置是我们的两肩,这两肩即可借大椎向前之力,或"双推手"两臂并进向前,或"掩手肱拳"一肩向后助另一肩借"大椎"之力推出单手臂。这时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拳谚里讲“拳从口出"了,因为"口"的后边就是"大椎"穴和颈椎在支持嘛!

至此,我们基本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虚实结合,我们的确可以得到一个"张弓射箭"的实际操作。只不过是:"意念之弦"乃虚,"箭射后方"也是虚而且与真正的攻击方向相反。身体中心部位作为身弓的下弓梢,是借"箭射后方"的暴炸力产生反向平衡之能,可加速发力向前方运动,而脊椎上部"大椎"穴处和颈椎处,自然可获得与中心部位相等的弓梢劲。"并推动肩关节和手臂作功。

显然而重要的道理是:1)"张弓射箭"的能量大小与用来攻击的手臂没有太大关系,只取决于"箭射后方"的意念暴炸力大小和作为"身弓"下弓梢的人体中心部位一一丹田、腰胯、尾闾的协调运动能力。2)"大椎"穴乃至颈椎是可以打人的,那是拳、掌、手臂的劲源,大多数人却忽视了。3)肩与手臂要松活通达,被动过劲。任何主动地与身弓不协调的运动,都会造成上肢僵化,反客为主,从而影响了"身弓"的工作。乃至很多人们的"身弓"从来就没有正确工作过。4)上边谈到的只是"身弓"这一段的运动,是怎样成为手臂攻击的背后主力的。亊实上我们同时还会有两腿弓的工作,以借大地之力;松胯拧腰的左右螺旋力等等,全身一齐工作,日久必然会达到杨澄甫大师的描述的:"内气如开弓⋯⋯我如弓,敌如箭"的效果来的。那其实就是"五弓合一"啦!

阅读至此,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站起身发上两拳试一试,只要你在出拳时加上了:1)"箭射后方",2)中心腰胯丹田平衡向前发力,则我有把握各位至少能平添五分劲力。

(半生太极缘,喜结新朋友。有用即拿去,敬请点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