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学-专栏】读《狼图腾》有感 / 作者:李晋成
读《狼图腾》有感
文/李晋成
早在两年前即在《子午书简》节目中听过关于《狼图腾》的简介,说是本奇书,究竟奇在哪儿?当时我的阅读兴趣被提得老高,恨不得马上买来读一读,可不知啥原因终没有买。这次也是从网上下载的电子书。
一读上瘾,好多年不现的急切感和阅读快感又重新找了回来,这种废寝忘食的痴迷在初中时读《射雕英雄传》、《水云间》、《水浒传》有过,师范时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乱世佳人》有过,刚参加工作读《秋雨散文》、《莎士比亚全集》《曾国藩全书》有过,之后读张平的《国家干部》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有过。近几年,虽读书不断,但没有一本让我如此牵肠挂肚,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毕竟杂事较多,也没有了通宵达旦阅读的条件,所以一礼拜才读完。
现在回味,觉得《狼图腾》“奇”在以下三方面:
一、结构奇特。《狼图腾》是本小说,通篇应该以叙述为主,但它明显地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章至三十五章连同尾声为一部分,记叙了陈阵、杨克在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活经历,以狼为主要描述对象,写了草原狼在攻击猎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悍与智慧,也写了陈阵养小狼的经过;而“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为另一部分,是建立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议论,作者借陈阵之口表达了对狼图腾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中华历史演进的重新审视和华夏民族精神的独特认识。两部分相辅相成,第一部分从感性上感染读者,第二部分从理性上说服读者,看第一部分是小说,看第二部分是论文,可两部分却无法分离。
二、角度奇特。狼在我们的民族词典里与凶残、贪婪、狡猾联系在一起,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但作者对狼不仅充满感情而且敬若神明,因为他在内蒙古额仑草原工作生活了十一年,深入研究了蒙古民族对狼的认识与崇拜。从作者的角度切入,读者感受到的是狼的智慧、顽强与桀骜不驯的性格,狼的组织能力与集团作战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狼令人肃然起敬的尊严感和家族责任感、使命感。在陈阵的引领下,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对狼复杂的情感,如毕利格老人恨狼、爱狼,更敬狼,在他眼里狼是天使,是将灵魂引渡向腾格里的神使。
在书中毕利格老人是位智者也是位哲人,他不仅能看透狼的战略战术而且能领悟狼与草原、人的关系,这不是启示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吗?陈阵对狼的情感变化也是读者对狼认知、升华过程,我们不是随着他对狼充满好奇,进而养只小狼以表达喜爱之情,当无法驯化小狼时我们不也心疼气恼,最后小狼以图腾的形象植入陈阵心中时,我们对狼的认识已超越了动物性而进入了精神层面。
三、思想奇特。《狼图腾》的记叙部分让读者从感性上走近狼、了解狼、认识狼,从而对狼产生敬重甚或崇拜,而议论部分从理性上深刻剖析狼图腾文化对华夏文明的作用。作者通过对比分析表达了对华夏文明的独特认识,他认为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的血液里由于周礼、儒家文化的熏养以温和的羊性为主,而游牧民族由于为了不停地战胜环境以强悍的狼性为主,华夏文明的推进要靠狼性与养性恰当地结合,所以中华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几次大变革,如北魏、隋唐、元清,都是北方游牧民族为汉民族进行得强制性输血以提升华夏民族血液中的狼性从而推动历史的车轮。
华夏民族血液中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淫(富贵不能淫)不移(贫贱不能移)不屈(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就是游牧民族输入的,是狼图腾精神与汉民族精神共同构筑了华夏民族精神。如今,中华民族要走向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刚强勇进的狼图腾精神,而不能自陷于广博的传统文化之中,那将消减华夏民族精神中的狼性而助长羊性,从而整体弱化华夏民族的精神。
姑且勿论作者观点的正确与否,但其新颖的视角,独特的见解,精辟的分析震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引领读者跳出了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的圈子,站在另一个角度或高度反观自身,这样能更深刻地反省,认识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需要怎样的精神作为支柱撑起民族的脊梁。
作者简介:
李晋成,男,教师,网名松竹,山西省五寨县人,忻州市作协会员,山东《家乡》杂志签约作家。从小生活在农村,文字中有浓郁的晋西北乡土情怀。2006年开始陆续发表文章,中篇小说《心尘》荣获忻州市2017年“重点文艺创作奖”,散文《如水之交》发表于山西三晋报传媒集团主办的《学习报 教育周刊》,《品读清涟水》《五寨赋》《又见胡麻花》《冰花》等发表于《清涟》《五台山》《家乡》《星河》杂志,《秋色缤纷话荞麦》《七月的热土》等百十篇散文诗歌分享于各类微信文学交流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教师文学-专栏】一个女教师的日常/ 老纳爱花
【儿童文学-专栏】 我家又有喜事/刘德泓; 指导老师: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文:馨怡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