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武汉惊现“原始人小孩”丨鲁可带娃穿越

这一天,是鲁可幼儿园普通的一天。

这一天,大伟老师来给孩子们上美学课,

这一天,鲁可的孩子集体穿越到了“石器时代”,

探索的主题是《疯狂原始人》。

在遥远的石器时代,

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在原始森林中钻木取火,茹毛饮血,拉弓引箭射天狼。

他们还有自己丰富的精神美学世界:用木炭作画,用泥做胚,烧制器皿。

你能想象到这样的场景会重现2020年的武汉吗?

身着虎皮原始服装的娃,正在亲手制作他们的“狩猎工具”。

大伟老师先和小朋友们围成一圈,

开始发起“话题探讨”:

小朋友们,知道原始人是什么样子的吗?

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住在洞穴?

他们如何装饰自己的洞穴?

经过一番讨论和碰撞,小朋友们带着奇思妙想的答案,

和大伟老师一起动手还原“原始生活”:

孩子们变身设计师,给自己裁剪“原始人服装”

孩子们变身“彩绘师”,绘制原始人的“石器花纹“

孩子们变身“陶艺师”,捏泥、搓泥、揉泥,亲手做“原始人器皿”

孩子们亲手捏出来的“陶具“泥胚

原始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经过一番探索之后,孩子们在纸上画下了他们心目中的“原始人”,左边的原始人在孩子心目中全身长满了毛;右边这位则是原始人的“老大”,手里拿着武器,正在发表讲话,脚下踩的是块石头。

学到高阶的孩子则用火烧的木棍,加上矿物色块作画。

甚至,它还是一堂非常有创意的户外运动课:

大伟老师非常有创意地将“遥控玩具车”当成“原始人的猎物兔子“,让拿着自制的“原始人狩猎道具”的孩子们,围堵“狩猎”,孩子们玩得那叫一个尽兴!

为了捕获猎物,孩子们也是拼了!集体作战,瞄准“猎物”,匍匐前行

并没有完!《疯狂原始人》的主题,还将在逻辑课上呈现原始人以物换物、货币交易,里面会涉及到数字的运用,作为数学的启蒙;

了解原始人的交易方式:以物易物

在科学课上呈现原始人钻木取火,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来明白钻木取火源于摩擦生热的原理;

探索原始人钻木取火

有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听再多的故事,也抵不上自己的亲身体验。

这样,咱们再来理解鲁可的核心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内容+方案式教学精神+主题式教学形式=全面发展的终身探究者,是不是就非常直观了?

方案式教学精神表现在老师用问题启发孩子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孩子积极思考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主题式教学形式则表现在用同一个主题,进行不同学科的深度延伸,来培养孩子跨学科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让教学形式更有趣,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鲁可的老师们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个个集“导演”、“编剧”、“戏精“为一体,来为孩子们创编优质教学内容。

◆全球化趋势下的“通识教育”内核

感受了一把幼儿园的日常戏精生活,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通识教育的本质和内核,以及未来全球化的竞争中,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球化3.0版本,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扁平化、高科技化。未来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必须拥有分析、判断、批判、创新、决策等系列高阶思维。

思维的高度不太可能凭空建造,只能从底层开始。这是鲁可幼儿园坚持“通识教育”的初衷。

通识教育听起来不太好理解,我们且将通识教育翻译成人话就是:博学多才。

如何才能博学?博学来自于儿童从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美学艺术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中积累的认知经验;多才则表现为儿童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于生活及学习。

这其实与国家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如出一辙。

只是能将这句教育名言落实到位的学校少之又少。

老师带孩子们还原了原始人将树枝烧成木炭,在洞窖中画壁画。只不过孩子们的“树枝”是用纸卷起来的

要贯彻幼儿的通识教育,有一定难度和高度的。

首先,对于教学者而言,必须要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来“授课”,于是出现了刚才提到的“戏精情景式教学”。

其次,发展儿童的全面素养,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基于同一个主题下的深入思考及广度拓展。

如果一个“主题”,在教学探索上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及广度,儿童对主题教学的吸收只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很难建立具备创造性的跨学科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鲁可在执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用的是主题式教学形式。

就像《疯狂原始人》这样,用同一个课题,深入拓展到不同的专业学科领域。

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

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时期,鲁可的老师们变身“戏精”的初衷,正是希望能用创意化的课堂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会有创造,也不会有科技进步,不会有牛顿定律、不会有相对论!

为孩子提供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让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更大化地激发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