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陂:木兰山下小婺源 300年古村大余湾
黄陂,是武汉的一个区,其北部与大别山余脉接壤,是大武汉都市的远古发源地。我初识黄陂是从看云雾山的杜鹃花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年时间游逛了区内很多风光秀丽的地方,见识了它作为武汉后花园的魅力,在木兰天池里穿过峡谷、木兰草原里骑过大马、锦里沟里看过赛武大的野生樱花群,但我一直不曾知道,这里还有一处人文“小婺源”古村落——大余湾,而它,却真的跟婺源有关系。
大余湾徽派建筑群
大余湾一角
从婺源走来的余家大户自驾出汉口向北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来到了离城区近70公里的黄陂木兰乡,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就在其中,隐匿在大名鼎鼎的木兰山下。在这里,就不能不提到木兰山,它海拔580米,属于大别山南麓余脉,风景秀丽,秀峰连绵,自古就因有木兰故里之称而扬名,引众多文人骚客来此游历撰文,又因其与周围山峰一起构成了“金线吊葫芦”的宝地品相,这才有了被婺源余氏看中而有了大余湾的后文。
秀美木兰山
我是个喜欢看古村的人,当然也有看古村的习惯,每到一处必先找几个老人聊聊,或者看看博物馆、祠堂什么的,总能收集一些有价值或者有乐趣的资料。我们到大余湾后,当地的老人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我们先去了本村的小博物馆,这里存的当然就是余氏的家族史了。
据其家谱记载,明朝以前,以耕读起家的余家祖上居住在江西婺源一带,洪武二年,上令赣湖迁移,余氏家族分批逐渐先迁至武昌,后家族中有懂地势之人来到木兰山,发现此处青山秀水、阴阳相合,地势极好, 遂带族人迁至此处,落地生根,算起来也有600多年了。
不知道到底真是地势好,还是耕读人家以仕为优的传统使然,大余湾后来还真是人才辈出,族辈里有记载的明清秀才进士之类的竟达100多人,近代也有上百名人从这里走出,成为武汉乃至湖北古村文化的一颗闪烁明星,确实令人羡慕,但愿我们此行也能沾一点这里的灵气。
千年沿袭的徽派古建筑群走进大余湾,首先可以看到村口的大池塘和旁边的广场,村子的建设就是从这里向四周延伸,大巷小道错落有致,水道纵横,进水出水分明,各个院落布局有序,每个大院内含小院,小院含有各房,这种住法基本是血缘而分,关系最近的住在一起,所有大院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的大余湾。
按余家人说,这就是余氏祖上根据地势原理设计的大手笔,户户相连、院院相接,开则如吐故纳新,闭则如城如堡,可抵御匪盗袭击,理念之科学、布局之严密、功能之科学令人惊叹!别说在武汉,湖北境内这种特色的古村也仅此一家,因为,这明明就是江西婺源的村落建设布局。
冬季里的大余湾,虽然一片萧瑟,众多老房陈旧不堪,但那一排排大石条砌成的房屋气势依旧,整齐的马头墙、挺拔的翘檐、精细的滴水线、寓意吉祥的门楣画无不显示这里正统的徽派建筑特色,室内的天井、彩绘的檐楣、隔屏的雕栏、清式的床椅无不古香古色,让人称绝。其实像这种保存完好的纯正徽派房屋已经不多,全村只有数十户,其他保存较好、经过修缮的有三十多户,其实这已经算不容易了,对武汉、对黄陂来说,已经弥足珍贵了,足不出户便可欣赏难得的婺源建筑风景线。
难得一见的老传统杂耍
在村里闲逛时,不时会在某个角落里发现一些有趣而少见的江湖杂耍,跟常见的大型实景剧不一样,它不那么正规严肃,随到随看,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跑江湖卖艺场,极符合此刻游古村的气氛。
一间老房旁边,摆了一个简易的木偶杂耍柜台,一个美女在后台操纵,一名老者在前台讲解,表演一场夫妻打老虎的民间故事。木偶如傀儡一般,随着老者的幽默解说,不断做各种高难度的翻腾打斗,夹杂着搞笑的对话,惹的大家捧腹大笑。
村中间的大水塘旁边有一个稍大的表演场地,几名艺人正表演传统杂技,真人飞刀、神鞭断烟头、小演员连续20个空翻和柔术表演,精彩刺激到让人瞠目结舌,观众可随到随看,看完就走,如果觉得好看,多给点掌声或者自愿给点打赏,对表演者都是极大的鼓舞。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里居然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斗鸡表演,在过去,这可是皇室和富贵家纨绔子弟最热衷的玩法,也算是我国很古老的玩法之一了,据考证有2800年历史,最早在《列子》里就有过记载。关于斗鸡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学问,我们是外行,只图看个热闹,两只公鸡在擂台上昂头挺胸、怒目相向、腾空而起、连扑带抓,直到把另一只鸡揣到擂台之下就算获胜,哈哈一乐之余,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打鸡血”。
在大余湾游玩时,我们还听到一些更新的典故,比如余氏族人认为摔琴的俞伯牙也姓余,也是余氏祖上一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也曾在此地归隐,余家人还曾收藏过众多岳飞及郑板桥名画真迹(可惜遭毁),我们不是史学家,不能判定真假,但以曾出过“一门三守、五代四尚书”的显赫地位来说,我还是宁愿信其有,愿这些传奇能为这魅力古村增加更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