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遇见贵人
自在丨小生活丨态度
凭借一把刀,贫寒小子实现人生逆袭↓↓↓
胡善云,从17岁开始学木工,家境贫寒的他,自小就有觉悟,必须要格外优秀,才能脱颖而出。20岁那年,在偶遇一位老者后,他决定只身赴九华山学徽雕。40年风雨不歇,不断磨砺,终成一代工艺大师。
看似有贵人相助,究其根本,是关乎个人能力、勇气与抉择。
01
无惧少年穷
在40年前的绩溪,
若能有一门手艺傍身,
是要叫人人称羡的。
木匠工坊门庭若市,
挤满学艺小童,
17岁的胡善云,
也是其中一员。
他不善言辞,
却格外要强。
察觉师傅更偏心富人家的孩子,
便暗地下决心,
定要以技艺出众,
挣下一口气。
师傅教别人,
他也耐心观摩,
放课之后,
便自己偷偷练习。
本就天赋颇高,
又比常人更刻苦,
不出一年,
就已能独当一面,
成了全村最年轻的木匠。
世界从来不公平,
有些人的起点,
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到不了的终点。
当悲观者中途弃赛时,
胡善云却选择了正面迎战。
02
天降贵人,仍须自渡
简单重复的木匠活,
渐渐无法满足聪颖的少年。
在东奔西走,
修缮家具途中,
他对精巧的雕梁画柱,
生出浓烈兴趣。
“这么厉害的功夫,
我什么时候能学会呢?”
机遇,在悄然中来临。
那日,
他正在家门口埋头做木工,
一位路过的外地老头,
为其专心模样吸引驻足。
老头观察良久,
见胡善云已然基础老练,
悠悠冒出一句:
“你该学些更难的,
我们九华山有位叫毛新裱的木雕大师,
不妨去见见。”
于是,胡善云在20岁那年,
踏上了人生第一趟远行。
身上的全部家当,
就是用五斤米换的少许粮票,
加上父亲搜刮好久,
才凑齐的20块钱。
这趟旅途十分波折,
因个子瘦小,
还未来得及买票,
就被泱泱人群挤上车,
却被误以为逃票,
险些进警察局。
跋山涉水到了目的地,
却扑了个空,四处询问,
都未寻得毛新裱踪迹。
但他不甘心,
第二天又早早上山,
撞见三个正在修大佛的长者,
上前一问,那人正是毛新裱。
路遥曾在《人生》中写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正是每个岔路口的抉择,
铸就了格局之差。
看似天降贵人,
但最终助他抵岸的,
是不甘只做普通木匠的野心,
与毫不犹豫的行动力。
03
刀上40载,痴绝不改
山上学艺,
日子清苦,
却能心无旁骛。
胡善云在这里系统学习徽雕,
学会了用木槌和刻刀,
将胸中万千景象,
层层铺叠在木块与砖头上。
一块空白原木,
在他手里,
深雕可达六层之丰富。
山水花草,人物鸟兽,
无不栩栩如生,精细入微,
宛如一幅精妙绝伦的立体画。
40年来,
从来都是一入座,一拿刀,
便要屏气凝神,专心无二。
每每一入迷,就忘了吃饭。
刻刻凿凿,磨茧留疤是家常便饭,
半块生虫的木板断裂,
锋利处径直劈向大腿,
血流不止。
他却在缝完针后,
第二天坐着轮椅继续开工。
“腿坏了没关系,手没坏就行。”
十年浩劫过后,
徽州木雕受到重创,
许多精美繁复之处,
都被一刀削去。
胡善云为补救这些宝贝,
走遍徽州各地,
考察搜集样本,
仔细对照,发挥想象,
将千疮百孔,一一复原。
一手接过徽雕非遗传承,
一手修补古建筑文物,
半生痴绝,操刀不辍。
胡善云以不甘、不怯、不息,
从贫寒青年,终逆袭成一代大师。
北大保安张俊成,利用坐岗的宽松时间,自学英语。北大英语系的教授曹燕看见后,深受感动,给他办了两张听课证。
从此,张俊成每天在保安岗与教室间来回奔跑,争分夺秒,听课必坐第一排。最终经过不懈努力,考上北大法律系。
他囿于家境、职业等诸多因素,只能够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换取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
能得贵人相助者,自身必有过人之处,关乎能力,关乎勤奋,关乎勇气。他们总能不辜负每个光辉时分,不错过每次人生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