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
解忧故里 今天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因《易经》中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位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二九相重,称为“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重阳节古人登高的说法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了重阳节登高“辞青”的说法。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古代还有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每当这时会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放纸鹤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鹤为主要特征的。此习俗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载。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做登高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簿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今天,重阳节被我们国家定为老年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牢记对父母的那份感激之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我们的财富,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培育,造就了今天的我们,百善孝为先,用孝道回馈他们一个安乐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