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五“广渠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广渠门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广渠门-作用
广渠门位置在外城的东垣南端,原有明代的皇木厂遗址,明代北京宫殿的建筑用木材都堆积贮存在那里,因此广渠门外原是皇家储木场。
图为《京门九衢图》-书画家冯文远参观长卷留影
|广渠门风物 1-明代北京五镇”之-神木
“东置神木应生气,西留巨钟宣定鼎;南设燕墩压火神,北铸铜牛镇水患;五行布京城,景山居中聚阳气。”都是元、明、清三代营建帝都的镇物。作为“五镇”之一的神木厂金丝楠木、永定门燕墩、大钟寺大钟、昆明湖铜牛和景山,五处从方位来说,它们分别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西、北、中。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按照古人天干五行及方位理论,五个方位各属木、火、金、水、土。广渠门外一公里处,原有明代的皇木厂遗址。明代北京宫殿的建筑用木材都堆积贮存在那里。明末清初称为“神木厂”,原因是那里存放着明代遗留的不少巨木,曾建有木神庙一座。乾隆皇帝曾两次去那里观览过“神木”并作诗,《神木谣》碑和“神木”也就成了老北京的一景。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广渠门风物 2-架松
清代肃武亲王墓地中有“架松”一景。“松”为六棵古松,树冠不是很高但扑棱开来能遮阴十亩,树干龙蛇腾绞,树枝旁生横溢,平伸太广。由于盘曲垂缀,愈显浓郁沉重,所以得由架子支撑。进出城门的人都喜欢在架树下休憩,也就叫六棵松为“架松”了,当年是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这架松的主人是谁呢?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开国功臣肃武亲王豪格,是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之一。约在20世纪40-50年代,架松坟的六棵古松先后枯死或被伐。这个旅游景点便逐渐消失了。近代人把这一地区改叫“劲松”,现为居民聚集区。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广渠门地标 1 - 砖塔
在广渠门内有一座砖塔,建于金代,塔内设旋梯可登临,塔身七层八角;总高约十丈,每层各面设明窗。每窗上置一佛像共五十八尊,后年久失修,1965年拆除。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广渠门地标 2 - 夕照寺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广渠门大街中街。夕照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大雄宝殿、大悲殿、方丈院、后院砖塔等组成,其山门殿上有石额,上题“古迹夕照寺”。在明正统年间,兵部尚书于谦曾经到过此寺,寺僧普朗请于谦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作《中塔图》题诗,题诗墨迹后来收在乾隆年间所刻的《三希堂石渠宝帖》38卷中。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图》,是画家陈寿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所画;东壁为王安昆手书行草梁朝沈约的《高松赋》并跋。书画双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宝。《古松图》和《高松赋》存北京文物研究所。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夕照寺原为南城大寺。该寺的始建年代虽然不详,但据各种史料看,夕照寺可能始建于元末或明朝的前期正统、景泰年间,爱国民族英雄兵部尚书于谦曾多次去该寺。当时夕照寺已成规模。寺为西山浙僧分院。它得名是因为它的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山门前曾立有一大红影壁。夕阳西沉时,大红影壁红光闪闪,因此而得名“夕照寺”,山门殿石额上有题款“古刹夕照寺”。山门殿内左供蔡伦,右供关羽,背后与其他寺庙一样供持杵韦驮。据赵吉士育婴堂碑记云:夕照寺清代顺治初已毁,仅存屋一楹,雍正年间文觉禅师元信退居于此,将殿宇整修一新。 夕照寺在乾隆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嘉庆三年蓄款重修,庙占地约20余亩,殿房共108间。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夕照寺内最负盛名的就是大悲殿的壁画了。大悲殿左壁为大兴王安昆题写的梁朝沈约的《高松赋并跋》。右壁是画家陈菘所画的《古松图》。陈菘字寿山,是天长人,游楚不遇,入都卖画为生,其画多具匠心。他为夕照寺所画的夕照古松图,离奇天骄,苍翠浓郁,观画如入苍松之海。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这幅古松图还有一段故事。当年京师右安门弘善寺静观堂有陈香泉禹之鼎两君的壁画,观者如云。夕照寺恒吉法师十分欣慕,就请求陈寿山为夕照寺画古松,王安昆书赋。陈寿山作画时已年近八旬,乾隆四十年(1755年)六月九,时值盛夏,寿山解衣裸体,连饮三杯,然后作画,一气呵成。作画时,天下大雨倾盆,电闪雷鸣,庭水积尺余深,雨霁而画毕。寿山画笔,黑阴森森,满堂风雨,香客寺僧观之,心目清凉。安昆笔势挺秀,飘飘似有仙风道骨之气,与寿山之古松图并传不朽。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