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只能意会不能言表的网球技术结构,你真的懂?

正手第一季《碰撞盾》(2)

应读者之需,

陆续将以前系类文章增补修改再版,

每周原创新文章持续更新,

感谢大家关注和分享。

前情回顾:网球正手力量之迷:碰撞

科学迷雾

我们不妨将正手 “ 碰撞盾 ” 这一概念扩大化,就是反手、截击、发球等技术中都有这样一个碰撞盾,只是这些碰撞盾的表现形式不一,才形成了各种网球技术。对于这一提法的来源,并非笔者杜撰,我在一些科研书籍中找到了些蛛丝马迹,见下面这本网球圣经级别的科学专著:

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网球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是一本非常难理解的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正手球的另一种击球方法是整个手臂像一个整体一样向前摆动,挥拍击球 ”,这对一部严谨的运动医学书籍出现了 “ 像 ” 这一词是很令人费解的。

搁置这一观点暂且不论,作者提出的 “ 手臂整体论 ” 与我提出 “ 碰撞盾 ” 应该是异曲同工的,但问题是 “手臂整体论 ” 的时间节点问题(我提出的是从拍柄底部对准球到击球前一刻)及手臂整体后还有一放松的释放过程(击球后这一整体结构就不复存在了)作者没有界定和深入阐述。

     尼克悬案

我最尊崇的网坛教父尼克在《killer forehand》中是这样展现这一技术现象的:

尼克为了将这一个技术现象说明,用两个练习方法来启发我们理解这一现象:

01
拉 毛 巾

“ 拉毛巾 ”一词,真实用意应该是 “ 甩毛巾 ” ,这与我们文化中的 “ 抽球 ” 是同意的,即鞭打,拉毛巾这一语义显然与碰撞没什么关系了?我想应该是中英文化差异所致的翻译歧义,因为很多网球视频与文章的翻译者不是网球专业出身。很多教练用拉毛巾进行教学示范出来很多笑话,不乏一些大佬。

02
 巷道拉拍

巷道拉拍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固定类手臂的碰撞盾结构,也是从拍柄底部向前运行开始,但实际击球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拍面是向外运动的,而不是直线向前的,这与拉毛巾的误导一致,我相信这也非尼克本意。

现在这两种方法已经被我们一些教练误用到了泛滥的程度了,抛开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尤其巷道拉拍这一练习从挥拍轨迹上来看应该是一个错误动作,这一观点可能很多人不认可,在随后的文章中将再论述。

 网球哲学

李连杰说:“ 除了功夫,忘记了我这个武夫 ”。无论名教头还大众教学的网球人,其实就是个教球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若网球教练忘了这个初心,处处以大师之尊遮蔽心灵,将慢慢腐蚀在名利场中。中国网球虽然起步较慢,但很多教练正走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虽然长路漫漫,但会越来越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