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混乱秩序
人犯二的时候总会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当欧美的无脑少年涌入社交媒体,一大堆毁三观,令人费解的各种挑战活动也流行了起来。
前不久流行的牛奶箱挑战,刚因为大量挑战者意外跌落重伤被叫停,接着就是更匪夷所思的“Devious Lick”偷东西挑战,挑战的内容竟然是让学生在网络上炫耀自己从学校偷来的东西!这些这么离谱甚至违法的活动,竟然让欧美学生趋之若鹜。
针对这种无论多么离谱的挑战都有一大批挑战者参加的网络乱象,没有什么其他好解释的。套用一句老话——不是上网人变无脑了,而是无脑人都上网了。仔细分析,不外乎下面两点原因。
首先,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门槛变低了。以前信息传播受到传播方式、载体和信息时效的限制,造成信息传播的成本较高,同时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及信息受众上,均到达一定规模和范围之后,就突破不了这个瓶颈,过了信息时效之后,信息自然而然的就消亡了。只有有价值的信息才能获得更多的传播渠道和载体,信息才能被更多人所知道。
无脑人本来就充斥着整个世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历史上的有这些乱象,只是以前技术比较落后,规模受限,传播受限而已。但信息受众的素质不是决定某一信息传播深度和广度的因素。
现在的互联网乱象,其实都是太阳下无新鲜事。现在的网民不能与以前读书看报的“知识分子”相提并论,而应与以前的普通草民相比较。但是这么一比较,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相对于以前大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盲是十之八九,现在反而更能够以一种开放平和的心态来获取信息的内容。
但这个结论似乎与我们面临的事实不符,经不起推敲。那是因为这是理想状态下,我们首先假设文化水平一旦提高,那么他对信息内容的认识理解也应该成正比的提高,有自己的判断和甄别,但事实不是这样,他们的知识虽然有了,但是并没有利用这些知识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现在信息被有意或者无意的放大了。这种放大包括传播放大和程度放大。一是以前信息传播门槛比较高,信息传播和传统载体受限,包括互联网都是小众。而现在,网络技术和覆盖面的普及,让广大的民众都可以上网了,曾经的那些信息限制完全解除,于是有了“放大作用”。
二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门槛极度降低之后,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网络平台上汇聚了大量的信息,用户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无从下手之际,意见领袖就有了其出现的必然性。而意见领袖遇到原本就盲从的群众,就对信息进行了放大。
什么是意见领袖?其英文是opinionleader,由20世纪40年代初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rzasfeld)在《人民的选择》(The people's choice)提出,主要指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出“两级传播”(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信息由媒介流向意见领袖,被过滤、解读后传递给低一级的受众。
某种程度上,相比以往的“意见领袖”,与粉丝“零距离互动”的新媒体意见领袖,更能直接、直观、快速地体现他们的价值。他们针对社会热点、公共事件、各领域趋势发表言论时,其观点往往影响大批粉丝和舆论走向,甚至可能改变公共事件在现实中的走向。
粉丝们跟在“领袖”身后打嘴仗,无关是非,只是盲从。盲从是个体的一种状态,从无主见,跟从人后,东风强跟东风,西风强跟西风,一切从众,人云亦云,这些就是盲从状态的特征。具有盲从习性的个体是最好的被领导者,领导者只需稍施影响,具有盲从特征的个体,立刻接受领导,指东往东,指西往西,绝不犹豫,听人摆布。
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社会一致性的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就个体来说,跟从这种状态,既是可取的状态,又是不可取的状态。
在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一个社会群体在总的有利于群体进步和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发展方向上,个体应该善于跟从,在这个前提下,在如何能够更好地获得有利于群体进步和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具体发展措施和行动上,个体又不应该盲从,个体应该主动积极进取,开展创新思维,寻找新路新方法,善于主动请缨领衔。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意见领袖这一经典概念不断产生新的外延和作用,在高度媒体化的社会环境下,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只是,“意见领袖”终归是少数派的权利。对盲从追随“意见领袖”的粉丝而言,“领袖”多了,“意见”多了,自我却少了,“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并不可怕,怕的是迷失了自己的内心。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