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眠独上...... / 文:虫一/
无眠独上......
文/虫一
芳华易逝,岁月如歌!可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记忆,让我们梦萦魂牵……
——题记
走在熟悉的山路上,我有些迷失了方向。眼前依然是儿时的小径,却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苍穹中盘旋的大雁,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在寻找历经沧桑的古宅老巷?
在外工作以来,老家一年难回几次。此刻,一脚踏上芬芳的泥土,游子的热血依然激荡。一声乡音让我热泪满眶,追逐的脚步啊,就在不远的地方,唤醒了沉睡的山峦,也唤醒了我的梦想!
岁月悠悠。走过不惑,接近知天命,在外的游子,却在心间有淡淡的乡愁,总在心里盘算,哪时候才能回到家乡走走?那是藏着我梦想的地方,梦牵魂绕的故土,那才是我的根所在的地方……
那山
渡桥,这是儿时放牛与玩耍的地方,一切都是熟悉的家乡味。还是忍不住去爬上屋后的山,站在家乡的山上看着对面的风景,风景依旧,走在家乡,却有物是人非之感。
这是老家的后山,站在这里远望,一年四季,风景不同。从1986年父亲外出广东干活,后来母亲随着父亲一起,不再在家乡生活。自从我读高中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再回到家乡来。到参加工作出门在外,结婚成家后更没多余时间回到家乡来看看……
站在山上,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远看,近看,熟悉而又陌生。真想把家乡的一切记忆全都记存下来,以慰远离家乡的乡愁之苦。
这是老家的宅基地,现在已是一片荒芜。儿时记忆里,就知道这有几百年的老屋。1978年冬的某一天,爸妈都在外面干活,突然家里发生了火灾,烧的片瓦全无,老屋全被烧没。家乡现在只有母亲曾经种植过的田地。妹妹出嫁远方,加上我因为工作原因,户口等都已与这里没有关系。现在多想能够把户口迁回来,在家乡重建心中的老屋。
与叔叔一起走进山里,寻找儿时在山里乱窜的的记忆。走进原来熟悉的山路,发现繁茂的草树已经遮住了前行的路。
这是儿时粉红的记忆~石榴花。酸酸甜甜的石榴,童年的自助野味。小时候家里穷,饥不择食,半生不熟时就急不可待地采摘下来,放在嘴里嚼着,那滋味哟,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美。
这是金樱子花,可以拿着草管子去吸食那露水般的花蜜,甜到心里,沁人心脾。我们家乡人把这叫做蜂糖果,到了秋天,拿来泡酒,那酸甜的感觉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现在想起,嘴里都是唾液横流。
看到杉树叶刺,想起小时跟着妈妈或者妹妹一起上山的情形,一切都历历在目。只可惜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那水
山行数里,来到小时候赶集必经之地——新路桥。70年代物质匮乏,最期盼的就是跟在妈妈后面屁癫屁癫的去文富市赶集,虽然来回得走十多里山路,想着能吃上一支三分钱的白糖冰棒、四分钱的绿豆冰棒,就一丁点儿也不觉得累。倘若过年过节前夕,偶尔爸爸开恩,能吃上几块松子糖,那个美味哟,吃在嘴里,甜透心底呢!
每逢夏季洪水时季,新路桥被淹,赶集就得走上游的联江桥,此处水深虾多蟹美鱼肥,也是胆大的小伙伴炫耀跳水技艺的地方,不谙水性的孩子只能临渊羡鱼。那时,在这些孩童的心中,便有了一个关于“桥”的梦想。没想到,前些年真的重修了这座风景桥,曾经的深水潭,瞬间变得温顺而美好。
悠悠小河,潺潺流过一个叫“我的老家”的小山村,流过岁月,流过记忆……仁山乐水,当是老家的人文之福,一山一水,应是最美的乡愁……
水面被鸭子整出点点涟漪,内心更是思潮翻滚。这里有童年满满的回忆,年少时母亲来这里洗衣服的样子犹在眼前。这里也是我们夏日里脱光衣服畅游的地方,是我们带着小狗一起玩闹嬉戏的地方……
虽说是小溪沟,到了夏季,儿时却可以一整天呆这里,捉鱼捉虾,玩得逍遥。
择一个晴朗的日子,悠然漫步在小溪边的步行栈道,入眼便是风月无边: 阳光透过绿荫,静静地倾泻在潺潺的水波上,画出瑰丽莫名的韵动线条。站在童年嬉戏过的水边,不禁让人感叹万千,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似水流年……
生命中,能有这样的一座山、一片水,静静地看着你长大,慢慢地看着你变老,应是幸福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总会在你人生的某个节点,如潮水般地涌来……
人过中年,蛰伏内心的乡情,便会恣意地生长,有一种记忆叫再也回不去了……被时间打败的故乡,还能望得到山,看得见水,安放下乡愁,是何等难得。
如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所推行的美丽乡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意义当在守住文化、守望乡愁、守护生态。毕竟,山水因人因物而灵动。那山、那水再美,也抵不上对故乡那人那物永远的挂念。
那人
小时候奶奶最疼我,我也是和奶奶的感情最深。我曾经熟悉亲切的奶奶啊,那从小把我抱在怀里走上楼梯的奶奶,那睡觉时帮我折捻棉被的奶奶,那牵着我的手细细碎碎走在洒满阳光的山路上的奶奶。记得奶奶临终前我伸过勺子,将小小的梨肉送到奶奶干瘪的嘴内,奶奶轻轻摇头。转过身去,我强忍着惜别的泪水,祖孙那生离死别的身影成为永远的记忆。
生我的时候,父亲二十四岁还不到。仿佛不经意的一个回眸,父亲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一坯黄土,一座孤坟,自此阴阳两隔。每每清明祭扫,惟剩泪两行。
母亲与孙儿的合影——看着母亲渐渐染霜的鬓发,人至中年的我才蓦然惊觉,我也在追随着她的脚步老去。这是一场生命的轮回。回想很多事,发现,自己对母亲歉疚多多,人家说,对父母的陪伴是孝敬的体现,而我,以前却是陪伴很少。还好,这些年把母亲接来我家,正在弥补遗憾……
那物
农村的有些老物件,曾是那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沉淀着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鼓风车——在农村现在还有一些,但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记忆中,小时候秋收时节是鼓风车最忙碌的季节。每每此时,摇动风叶,就可以去除谷物里的谷壳和杂物,那时总觉得好玩,但大人会说灰尘太多让我们走远些,如今,在农村也很少有了。
米酒——在我们老家,也是赶情送礼必备品,姑娘坐月子,老人过寿,都少不了要做几十斤米酒。春节期间,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一般都会给客人热两碗热气腾腾的米酒,加上鱼肉下酒菜,这才叫过年的味道。又是年末米酒飘香的日子,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游子,回到老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让人最开心的事,就是热一壶马嘶米酒,喝个满满的全家乐。
水车——每逢天旱,水车就成了稻田的救命农具,自然也成了朴实村民们的救命符。岁月沧桑,老家的水车如今已挂在墙上,成为一代人的融入骨子里的记忆。可水车咿呀,永远是人类抒情的主题。现代人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心态中生活着: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富裕与便利,又频频回首来时路,为那些万劫不复的,或者渐已远去的东西黯然神伤。当人们厌倦了紧张的都市生活后,渴望寻找一片闲适和淳朴的天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和着泥土的芬芳,领略那种回归自然的乐趣,让疲惫身心稍作休息。
稻草堆——是儿时最美的回忆。我是上世纪七零后出生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候每天早早的,母亲去生产队做工挣工分去了,父亲去经济场工作去了,我和妹妹留在家里等着他们,到了傍晚时候,爬到稻草堆上,享受等母亲从生产队收工的时光。贫穷,但却快乐着,因为有母亲的守护……
那月色
太阳收敛了最后一丝余辉,夕暮映照下的故乡,炊烟像牛乳一样在村庄里弥漫,空气中都是木柴燃烧的清香。这时候老家沸腾起来了,孩童们在禾堆上打闹着,或是带着小花狗满山疯跑,一律都把欢快的笑声最大限度地放大;年长的婆婆把炊烟升腾起来后,扑扑身上的灰尘或用双手支起喇叭筒,亮开喉咙大声地招呼着孩子回家。各种声音交织一起,这就是70年代老家最本质的声音,就是生命的乐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想念故乡的明月,想念故乡的云。八千里路云和月,怎抵得故乡那一弯新月解轻愁?当云的忧伤划过夜空遮住了星星的眼,月亮的思念便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多少个夜晚,月辉清冷地爬上窗棂,寂寞的梦被一页一页的掀开,思念便如约而至直抵心灵。黑夜偷走了天际最后一抹光亮,而时光却在不经意间偷走了我的前半生。
夜深了,点点灯光辉映着星光,夜幕下的村庄很小,小得像一把米,一棵菜,一缕阳光。一种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了手心,从指间溢出的,仍旧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掊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那泥土里长出的一棵芽。
篇末:今夜无眠
老家,月光正好,月色很美。那山,那水,那人,那物,都融化在柔柔的月色里。岁月静好,可也似神偷,偷走了我美好的童年,连同昔日的记忆。而我,却是快要知天命。今夜,很静,而我,无眠。谁能懂得那份心底对家乡的眷恋?流水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作者简介】
虫一,
中学高级教师。繁华世间,尺璧寸阴。闲暇时喜用文字记录人生旅行中的见闻与感受。陶冶情操,感悟自然。携一颗简约的心,相约时光,泼墨写意一幅幅水墨丹青,把每一段风景,纳入心怀,为生活增添一丝色彩。
作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