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天下-专栏】我为什么爱南大? / 文:吴 骏

题记:

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历史系老师在闲聊的时候说了一句:“南京大学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上下文已经不记得了,那谈话的所有细节现在也回忆不起来,只是觉得这话颇有道理,自由就是开放多元,这是我的一个理解。作为中央大学的继承者,南京大学有开放多元的学术空间,一直是我向往的求学之所。

近听说南京大学一些教师去职,具体未知。希望自己是多虑了。以此文表达我对南京大学的爱。鸡零狗碎,请多包涵。为了尊重当事人并避免攀附,本文回避了人名。

我为什么爱南大?

吴 骏

对南大的向往,从我的童年开始。我住在三省里,挨着南阴阳营,距离南大就几分钟的路。上小学,放学之后,我们一群撒欢的孩子,就到幼儿师范(现在的省教育厅大楼的后面)、南师、南大的校园里玩儿。抱歉,茬一个,南京话里,“南师”听起来像“难撕”。花草鱼虫最多的当属南师,但蝴蝶,或者任何随机的想法,也把我们带到南大。

记忆里汉口西路边上有一家旧书店,挨着书店是常年或经常看到的旧书摊。现在,好像除了毕业大甩卖,书摊看不到了,旧书店也躲到了几角旮旯。还记得一次到汉口西路看书的情景。那是一个晴天,我上二年级,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到处看,找寻的是小人书,或其他初级的故事书。我扫描了一位大哥哥摆在地上的书,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两本封面能吸引我的,拿到手里看几页,又觉得索然无味,即刻放回。卖旧书的大哥哥倒也不愠不怒, “小朋友在哪个小学?”他还问了一些问题。

回家晚了,父亲在等吃饭。我说:”去南大那里找书看了“。父亲很高兴,说:“以后你要是能去南大读书就好了”。

长话短说。93年在江苏参加高考是一场噩梦。7%的录取率,一本、二本、大专、大中专4条线。薄薄的一本大学招生目录里,很多专业在江苏都是只招1人,看得人头皮发麻,进而毫无知觉。“万一这个自古以来学霸如云,学霸似海的高考大省里,有一个王八蛋的高考分数比我高,我就完蛋了。”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我考试前一天受凉发烧。是的,那年初夏好像一点不热。

按下快进键。工作后仍有考研梦想,有了孩子后,离家近的南大成为目标。在阅读《参考消息》多年如一日的基础上,携自学考试拿下英语专科、英语本科、南师大文学士学位的余勇,攻下国际关系史顺理成章。最高兴的居然是妻子,因为她终于和我成为了真正的同学。也许,从梁山伯和祝英台开始,从同学到恋人,总是超级浪漫的。我身上被高考的魔爪划下的那道大伤口,在我而立之年,从我背着书包走进南大文科楼的那一天起,终于开始愈合。

在汉口西路的旧书摊上的小男孩终于可以对父亲说我去“南大读书了”。感谢父亲对我的期待,他的无心之语变成了我心里的读书理想的种子。后来有机会被研究生院党委派到新疆支教,读博,有机会出国,还要感谢很多南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感谢组织的培养”是套话,但有时也有道理,至少,“组织”当中那些懂得管理、关爱人才、帮助青年人成长的领导,那些亦师亦友的前辈的帮助,值得经常带着感激之情去回忆。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是读硕期间的经典话题。虽然一个词儿很难概括一所学校的风格或传统,但从个人的经历看,我赞成多年前那位老师的概括——“南京大学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自由主义是什么,也许需要很多本书来解释,何况在国内的语境中,它的意义还在变化。

按照我的浅薄理解,(1)自由经常意味着关爱和公平(care and fairness)。在学术环境中,每个人都是老师,同时也都是学生,更是手足。每个人关心每个人的心智成长,因此,每个人都有无私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权利和责任,都是“普及者”。

(2)自由意味着勇气,就是深挖问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就像淘金人来到边疆挖金矿,或者,像探险者向悬崖边走过去的勇气。当周围有人大惑不解:“你这么死缠烂打,有意思吗?”,或者破口大骂“你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当事人还谈笑自若的“侠之大者”的那种勇气。

(3)自由意味着对最容易被遗忘的常识的谦卑。当一个人对一个人说:“你还有一个常识错误,也许你应该回小学‘深造’,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知识当中开始,去补充逻辑常识吧”,后者也不愠不怒,不躲不藏,而是坦然接受。

和上面相反,与自由相对的是:权威崇拜(包括权威崇拜的情结),权力崇拜,浅尝辄止,僵化教条,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只选定一个标准,自我设限,自己吓唬自己,自以为是,以己度人,等等。对于心甘情愿地做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的人,绝无自由可言。

当我们说“南京大学是我的母校”,当我们把学校人格化,比成母亲,我可能是最忠诚于她、最尊重她的人之一,因为她在精神意义上再造了我,因为我相信她的爱和公平。然而,假使一个母亲要求孩子们都变成一个样儿,并且都和自己保持一致,以此维护家族的纯洁,那她就成了蛮横不讲理的父亲。

最后,希望南大里的学术氛围,发表个人意见的自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那些必须受到保护的权利,不要受到太多的干扰。

【作者简介】

吴骏,

197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硕士(2005-08),译著《战争中的航母》、《牛津教育手册·第二卷》。联系邮件:985024883@qq.com

作者风采

《金陵文学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