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葡萄树,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万元葡萄树,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图文 / 清扬(wlswt2014)
01
游客服务中心的“葡萄王”
在上海农家苑葡萄有限公司的游客服务中心里种着这样一株葡萄树,树干直径近20厘米,树冠投影面积150平方米,树上挂着5种不同品种的葡萄,有绿色的“阳光玫瑰”、黑色的“夏黑”、红色的“沈阳玫瑰”…
园区大门
园区主干道,左侧是景观区,右侧是自采区
园区选购区
葡萄长廊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大裕村的农家苑葡萄园最吸引人的就是这株葡萄树。而在这占地228亩的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观光园中,却隐藏着近200株“万元葡萄树”,每株葡萄每年的产值可过万元。
02
2010年,已经有25年葡萄种植经验的公司负责人管华明跟随上海交通大学的王世平教授去了一趟日本,在看见日本葡萄园的精致化管理后,受到极大的震动与启发。
“像日本能够种出好的葡萄是因为掌握了葡萄的特性。首先葡萄是藤本类,平棚架的生长势比较缓和,营养供应比较均衡;第二是平棚架的每根枝条、每张叶片都可以晒得到太阳;第三是防治病虫害的用药比较到位。”
管华明和王世平(右)在交流葡萄种植技术
回来后,管华明分三期把农家苑的160亩篱架葡萄园全部进行了改造。
第一期改造的平棚架行距6米,株距3米,每亩地种植37株,采用“一”字形树形。
自采区亩栽37株的种植模式
第二期的栽培密度进一步减少,行距10.5米,株距2.6米,每亩地种植24株,同样是采用“一”字形树形。
景观区亩栽24株的种植模式,下面间作韭菜
到2012年,在王世平的指导下,采用“根域限制”的栽培模式进行改造,葡萄不再种在地上,而是种在一个用砖头砌成的,长2.3米、宽2米、高0.5米的“营养池”中。
行距12米,株距8米,每亩地只种7株。
亩栽7株的“根域限制”种植模式
“这种种植模式更能省时省工,一个人管70株就是10亩地了。原来种植178株的时候半亩地就八十几株了。”
管华明一一介绍了稀植的好处,一是便于人工管理,节能节水节肥;二是为机械化操作提供空间;三是可以把上海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再次利用,搞林下经济。
为了配合这种稀植方式,管华明创造了一种新的葡萄树形——“王”字形,相当于三个“一”字形的树冠。跟“一”字形一样,“王”字形的冬季修剪也非常简单。
“每根枝条留一个芽,一剪就好。”管华明说。
极短梢修剪
2014年,这批三年生的“王”字形葡萄每株都挂了300-400穗,株株都是“葡萄王”。
按照“管家”葡萄每斤30元的售价,每株葡萄的平均产值达到上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树”。
03
“这三种种植密度你觉得最好的是哪一种?”我问道。
管华明迟疑了一下,答道:“我认为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栽培模式而定。比方说长势比较弱的品种稀植难度就大,像‘巨玫瑰’、‘醉金香’、‘巨峰’这些品种在亩栽24株或40株的栽培密度下都可以,但亩栽7株就都长不起来。”
在农家苑,只有“夏黑”和“阳光玫瑰”是实行每亩7株的稀植模式。
万元树挂果状(阳光玫瑰)
在“阳光玫瑰”种植区,我看到种在种植箱里葡萄长着6个结果“臂”,一一对应,东西向排列,呈“王”字形。每条结果“臂”上很整齐的挂着套着绿色果袋的果穗。
管华明特意介绍,这种果袋是从日本进口的“阳光玫瑰”专用果袋,一个果袋五毛钱,套出来的“阳光玫瑰”果皮碧绿有光泽,可以提高产品的商品性。
专用果袋套袋后的阳光玫瑰,每串葡萄都有专用的二维码
“今年结果多的在300穗以上,少的250穗左右。”官华明这个介绍让我大感意外,我原以为第四、五年能递增的。
见我面露疑惑,管华明解释了其中原因:去年有些树出现了问题,如果肥水管理疏忽一点的话,前端的枝条会枯死。有几株树是因为有一年冬季没有浇水,结果2株干死的树重新种植后长得很好,还有几株半死不活的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尚在恢复的葡萄树
“那就是说7株的要比40株的难管?”我原来设想的是管华明会不会继续减少种植密度,没想到在每亩7株的种植密度下就出现问题了。
“那肯定的,在上海没几个人能种成功这个种植密度的。”管华明说:“这种种植模式若是死了一株树,那就是100个平方没有产量了。而且一年损坏好几年都恢复不过来。”
新种的葡萄一年就可以长成结果“臂”
管华明认为,任何水果都需要一个养分的积累,而养分积累的根本是“昼夜温差”。江南一带本身昼夜温差就小,加上去年梅雨季节连续下雨,葡萄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少,病虫害发生多,整个树体的营养积累少,所以恢复很难。
04
从1986年开始种葡萄,1998年搞大棚栽培,201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获得上海市优质葡萄评比金奖,2012年入选上海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2015年入选上海市葡萄十大名牌产品…
为了能种出好葡萄,管华明可谓用尽心思。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巨峰”、“红富士”,到90年代的“藤稔”,再到2000年后的“夏黑”、“巨玫瑰”、“醉金香”、“黄玫瑰”、“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粉红亚多蜜”、“金手指”、“美人指”、“里查马特”等。
管华明在查看成熟中的“夏黑”
现在农家苑的主栽品种是“巨峰”、“巨玫瑰”、“夏黑”和“阳光玫瑰”,其中又以“阳光玫瑰”为主,是上海唯一一家“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超过100百亩的葡萄园。
除了品种的更新,管华明这几年的心思都放在管理上。
农家苑在葡萄园改造时施用了大量的有机肥,大田种植每亩基肥用量起码5-6吨,每年再补充2吨左右的有机肥;“根域限制”栽培的每个“营养池”每年补充180斤左右的有机肥。
种植行上的有机肥料
“我还给葡萄吃了好多东西呢!我每年要从外地拉回七、八种特殊的肥料,贝壳粉补钙杀菌,秸秆枝条增加土壤通透性,还有菜籽饼、芝麻饼、鸽粪、猪毛、猪皮…去年还给它吃海鲜呢!我把喂甲鱼的饲料(虾壳、小鱼、鱼头)加过磷酸钙放在桶里沤制后当肥料。”
在农家苑的自采园和景观园中,已经看不见寻常的土壤,行间铺设地布或反光材料,种植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有机质肥料。
自采区的土壤管理
“我经常跟别人说,你想种好果树,首先要把土壤改良好。”管华明说,“我们很少用化肥,幼树上用的,结果树在果实发育期的时候也用一些,但量很少。”
灌溉实现自动化,高温季节一天喷3次水,1次喷水10分钟。
“像‘根域限制’种植模式一定要精致化管理,要水肥一体化、自动化都能够配套上去,它缺什么你就能够补什么。”管华明强调。
“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中的灌溉系统
“现在的劳动力投入都是很大的,所以尽量使用机械和自动化装置。”在管华明的口中,机械化,自动化,科学化是葡萄园发展的方向。
“到明年,整个基地就可以实现喷药自动化,10分钟就能搞定全园的喷药工作。”
“明年大棚也将装上“全景天窗”。改装后的大棚可以把顶膜全部卷上去,这样既可以减少土壤的盐碱化,又可以增长大棚薄膜的使用周期,还可以增加光照,解决南方葡萄光照不足的问题。”
农家苑即景
“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江南一流的葡萄基地。”
“我们不断在探索。”这位热衷创新的“乡土专家”如此说。
本栏目由上海市林业总站提供支持
花果飘香
主创: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