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虚惊却救出了林部长

  回 忆 录 

一场虚惊却救出了林部长

作者按:我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经历了冀中抗日战争的烽火狼烟和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如今我已两鬓染霜,回首望征程,自己亲见亲闻亲身参加的革命斗争场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虽然是些零星片段的事情,但有责任记录下来,望能发挥其史料作用。

1942年的春天,有一个晚上刮起大西北风。我们的住地是束鹿县郭西村。这一带有沙地,即便风不太大,也是天昏地暗。如果风太大,有时白天也要屋里掌灯,遇到晚上,那真是伸手不见五指。

这天晚上,住在村边的一户农民,点着马灯在门洞里铡草。要是出在平常日子,那什么问题也不会发生,因像这样大风的暗夜,灯光显得特别明亮。天空悬沙很多,遇到灯光一照,反射的光很强,那一闪一闪的光柱,真如探照灯一样。这桩奇景被一个没经验的干部发现,也没做调查研究,便大喊大叫起来:

“不好!敌人的汽车进村了!”

他这一嚷不要紧,整个村子便乱哄哄起来。但汽车进村是要移动的,虽说风声再大也会有声响的,当被弄清是村口农民的灯光,一场虚惊,才算平息。

这个村经常住干部,只因误认发生了敌情,到处找分区武装部长老林(林润田)同志,总也找不见,当时人们心里有些焦急,后来弄清是场“虚惊”,心想也许他有什么任务在秘密处理,找了几次没找见,也便再不去找了。谁知老林同志正在水井里挣扎待救,万分危急。要不是这场“虚惊”惊扰了全村的人们,恐怕他的性命很难保住。

事情是这样:这晚他与另一个同志谈完工作,往自己住宿处走,因风大天黑,辨不清方向,不料一脚踏错,掉进街旁的水井里。束鹿县的水井都很深,一般的井水距地面有三丈左右。他落井以后,当时喊了几声,也没人发现。我们知道,别说大风的夜晚,即便在大清白日,你在井里喊话,也很难被上边的人听到。还好,老林是个性格平和,遇事不慌,有经验的人。那时天气还冷,下身的棉裤已经湿透,水又深不见底,心想如果不想个持久坚持待救的办法,时间一长,会冻僵下沉的。于是他浮着水,向井的四壁去摸索,想找个可以抓住的东西,或井壁的裂缝,用手扒牢再慢慢想办法。不巧这眼井是口新井,下半部的砖缝,都用水泥抹缝,什么可把握之处也没有,真真令他失望。他继续模索了好一段时间,几乎在难以坚持的危急时刻,才发现井壁上有个容下一指的裂缝,刚能用一个指头扒住。井下又冷,棉衣被水浸后又加了重量,整个身体的安危系于一指,虽说水有浮力,也是吃不消的。只好两手交互替换,已经冻得近于麻木了。

在这个紧急当口,因上边发生了那场虚惊,却惊动了井边的一家住户。这家只有母子两人,儿子是个村干部,在村边开会。疼爱儿子的妈妈,提了一盏马灯,出来探探儿子。老林认为有人来打水,便大声呼救起来。声音从井里发出,是分辨不清张三李四的,井里有人呼救,已使这个老妈妈急得要死了,何况她又认为是他的儿子落入井了。于是三爬两爬爬到房上,转声转气的惊呼起来:

“不好了,救人啊!”

这时分区的干部和本村的老乡们,一齐闻声赶来,灯笼火把把井口照亮。有人赶紧扔下一条长绳,并系下一盏马灯,老林抓住绳头,绕在腋窝下边,手指已不大能屈伸,握不住绳头,他向上发出上提的信号,结果将绳头咬住,才安全脱险,人们认出是他,方才发现找不见他的秘密原来在这里。


作者简介:康迈千(原名康俊杰,曾用笔名洛康、直言、左牺等)民间文学作家、诗人。1914年6月生于河北省深县东李窝村。1935年毕业于冀县后师文史专科班。毕业后即在本县任小学教师、校长。1938年初参加革命工作,在本县县报《庄稼报》任编辑。后在本县和冀中七专区任干部、教师。1951年后任河北人民出版社编辑,1956年就读于中央文学讲习所,后调河北日报社任编辑,1972年调花山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84年离休,1997年1月16日逝世。(上面照片是作者1985年5月26日在省文艺振兴奖发奖大会期间拍摄的,下面照片是1946年在辛集中学拍摄的,前排左起第二位为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