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巨贾济时困武医世家传仁术
蔡氏古宅
红砖红瓦
(陈鸿源 绘)
从中山南路大隘门巷口深入,约莫不足百米处,一座古大厝坐落于巷子北侧。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阳光照耀下的古厝古色古香,这便是当年城南大名鼎鼎的三大顶尖商行之一,“瑞裕行”老板蔡光华的家宅。
老泉州人大抵知道,城南有三大顶尖商行合称“珍裕源行”,其中“裕”指的便是蔡光华家的“瑞裕行”。民国时期,家住大隘门的蔡锋和蔡光华父子,在泉州水巷(今万寿路)开设瑞裕行,因代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石油发家,成为泉州巨贾。
城南“瑞裕行” 石油发家成巨贾
泉州巨贾古大厝 红砖红瓦闽南红
在大隘门巷,蔡氏古厝是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无论是满墙的红砖红瓦闽南红,还是拱窗上的精美石雕,抑或是天井里留存百年的青草石,都告诉来者古厝底蕴厚重。走进厝内,天井里,绿株红花点缀了一方天地,置身其间,有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据《泉州古城踏勘》记载,蔡宅三开间加东护厝,原有三进,一、二进为传统民居,三进为中西合璧的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双坡硬山屋顶,典雅大方。蔡家儿媳妇曾淑慰说,古厝至今约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层楼房归属当时的“小市公安局”,一、二进基本保存尚好。这些年来,蔡家人守着古厝修修补补,让这一占地800余平方米的宅第岁月安然。
据记载,20世纪初南新马路(今中山南路)初辟,商人、华侨争购沿路官地,南门一带为黄金宝地,划为甲级地商业区,指挥巷口一带称为乙级地。清光绪末年,泉州人蔡锋瞅准商机,在泉州水巷购地开设“瑞裕行”,以代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石油起家,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泉州巨贾。
蔡氏发家传奇多 代理石油成巨商
关于蔡家的发家源起,蔡光华的儿子、73岁的蔡一朋坦言,自己对祖父和父亲经商的历史了解不多,但早年他曾听母亲说过,他们家是从泉州后城蔡家分支出来的,蔡家在台湾的生意被人侵吞,祖父蔡锋13岁就到台湾打官司,后来官司打赢了,财产却拿不回来。“祖父和三叔公年轻时落魄,靠给人看风水谋生,后来祖父娶了后城杨举人的妹妹,家运才旺起来。”
虽然祖母在自己出生前就去世了,但蔡一朋知道,她是个非常能干的人。原先,祖母靠摆小货摊谋生,卖一点草纸、菜籽油之类的小商品。1904年,亚细亚火油公司在厦门成立,“因为祖母做生意讲诚信,亚细亚公司同意先拿货物后结算,这样一来资金周转就活了,我们家就是那时候发起来的。”
蔡家为何能代理石油?传闻,蔡锋从台湾回来途中,遇见一位生病的阿拉伯人,因为蔡锋一路悉心照顾他,后来此人在亚细亚公司任职,为了报恩,他把公司部分生意给蔡家做。不过,蔡一朋觉得此说法有些离奇,他并不大相信。
商行称雄泉州市场 曾集资购粮济时困
上世纪20年代,蔡锋的儿子蔡光华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回泉州帮父兄打理事业。他带回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不仅扩大了业务,还进口蜡烛、水泥、烧碱、火柴、肥皂、啤酒等,生意越做越大。二十几年后,“瑞裕行”与当时知名的万源、珍利、合益、美孚等五家商号一起成立了“和丰公司”,派人在大连、营口、牛庄、烟台、青岛等埠设立办庄,采购当地大豆、花生油、冬粉、高粱酒等,运回泉州销售,获利丰厚。后来,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丰公司大股东避往厦门,变成瑞裕、珍利、万源三家商号合营,改名“珍裕源行”,一时称雄泉州市场。
抗战期间,泉州粮荒,瑞裕行与其他商行共同集资,采办粮食以解时局之困。新中国成立后,“瑞裕行”响应政府号召,拨出7000元参加土产联营,活跃城乡经济。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初,蔡光华与泉州市著名批发商刘胜裕、万源土产杂粮批发商陈盈元、华大荣记书纸行吴荣莹等,共同在安溪湖头创办泉州光明水力电化厂,蔡光华担任副厂长,负责技术工程。他不仅研究和利用山区电石资源,编写有关电石制作技术等著述,业余时间还为山区群众治病,编成《中草药图解》稿本,寄到北京受到医药界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