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临床、影像和病理
骨转移瘤是一种发生于其他部位(远隔处)的肿瘤(常是恶性)累及骨。
骨转移瘤临床特征
(一)流行病学
骨转移瘤在骨肿瘤中最常见。骨骼系统仅次于肺和肝,是第三最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超过2/3的骨转移肿瘤患者介于40~60岁之间,大部分转移瘤来自乳腺、肺、前列腺、肾脏和甲状腺。通过完全的影像学和临床搜索85%的病例可确定原发部位。虽然转移瘤在儿童少见,一旦发生,最常见的是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肾透明细胞肉瘤。
(二)发病部位
转移癌常累及那些持续含有红髓的骨骼,例如椎骨、股骨近端、肋骨、胸骨、骨盆、颅骨和肩胛带。在一组114例有组织学评估的病变中,44.3%累及中轴骨骼,28.8%累及肢带骨骼,26.9%为多处骨累及。腰椎和股骨近端为好发部位。手足部的骨很少被累及。
(三)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肿胀,可有病理性骨折。累及脊柱时可有神经性症状。还可出现溶骨所致的高钙血症。
(四)治疗及预后
骨转移常预示疾病晚期,预后较差。治疗往往是姑息性的。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针对改善当前的生活质量;一类针对原发肿瘤的局部或系统性治疗,但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很少应用这类治疗。结局取决于原发肿瘤和疾病的范围。
本文用具体病例说明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在临床诊断骨肿瘤中的具体应用。
病例1
患者男性,86岁,贲门癌术后,腰痛不适2个月。
A B
C D
腰椎多发溶骨性骨转移
A、B.CT矢状位和冠状面显示胸11-腰2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胸11、腰1椎体压缩变扁;C、D.T1WI及T2WI矢状位显示多个胸腰椎椎体骨髓信号混杂不均匀,其中胸11-腰2椎体内软组织肿块形成,并突入椎管致脊髓圆锥受压,上述椎体间椎间盘未见异常
病理显示腺癌结构破坏骨小梁
CK7阳性
病例2
患者女,35岁,有乳腺癌病史。
A B
多发溶骨性骨转移
X线片双侧股骨近端及左侧髂骨多发溶骨性破坏,边缘模糊,无骨膜反应,无明显软组织肿块
病理显示宿主骨破坏,纤维性间质内见索状排列的瘤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CK7阳性
病例3
患者女,48岁,确诊肺癌7个月余。
A B
C D
颈椎、胸椎椎体多发成骨性转移
A、B.CT显示多个胸椎椎体内团块样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受累椎体形态未见明显改变;C、D.T1WI及T2WI矢状位显示各颈椎椎体均呈低信号,椎体形态完整。椎管内结构无殊
肺腺癌骨转移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A.腺癌溶骨性转移:实性片状结构,局灶腺样结构。B. panCK阳性。C. CK7阳性。D.CK19阳性。E.NapsinA阳性。F.TTF-1阳性。G.腺癌成骨性转移呈骨肉瘤样形态。H.panCK阳性。I.TTF-1阳性。J.骨母细胞SATB2阳性。
肺鳞癌骨转移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A.显示鳞状分化的细胞巢结构。B.CK阳性。C.CK5/6阳性。D.P63阳性。
骨转移瘤诊断要点
①转移性骨肿瘤的原发肿瘤中,肺癌、乳腺癌和鼻咽癌占据前三位。肿瘤通过血行播散、淋巴转移及直接侵犯等途径转移至骨骼系统,其中以血行播散占主导地位
②转移瘤常易侵犯椎体、骨盆、肋骨、颅骨、肱骨及股骨,肘、膝关节以下少见,手足骨罕见
③肿瘤骨转移50岁以上病人占74%
④早期一般无症状,逐渐出现间隙性疼痛,而后演变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剧,伴有局部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症状和(或)可触及的软组织肿块
⑤成骨型转移主要见于前列腺癌、鼻咽癌的转移,但肺癌、乳腺癌和食管癌亦可表现为成骨性转移。X线和CT表现为骨小梁增粗紊乱呈斑片状或棉球样,偶呈大片致密象牙质样改变;MRI在任何序列上均呈低信号,通常无强化
⑥溶骨型转移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及消化道肿瘤的转移;转移可发生在松质骨和(或)骨皮质,表现为虫噬状、溶冰状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多个椎体破坏,但椎间盘完好无损;椎体受压变扁,后缘膨隆
⑦混合型转移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转移,为溶骨性和成骨性混合存在。
⑧大体病理变化:骨转移瘤的大体特征变化多样,无特异性,取决于肿瘤所致的反应骨及增生的纤维组织的多少。来自乳腺的成骨性转移灶为灰白色,质韧实。而肾细胞癌为质软出血性病变。
⑨组织学特征:从绝大多数部位转移来的癌形态保持与原发灶的特征性相似的结构,可伴发成纤维、血管、成骨和破骨的反应。
⑩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有助于判断是否上皮性分化,对于鉴别肉瘤、癌和黑色素瘤有帮助,亦可帮助判断其原发部位。
资料来源:
《临床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骨与关节疾病》
《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骨肌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