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职场低潮信号,你得重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最近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说到,在职场上有一种现象:

工作几年后,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个阶段,会发现很多工作不再那么有意义了,找不到激情和热爱,自己每天就像个撞钟和尚一样,按部就班,没有任何精气神,越到后面越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目的,然后开始想辞职,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但凡工作有一些年份的职场人士,都对这种迹象深有感触,他们当中有的选择死扛,认为时间会驱散当下的迷雾,带来新的契机;有的选择改变和调整,对当前职业状态和能力结构,进行复盘找到切口对症下药。

不论选择何种态度,这种潜藏在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低潮征兆,都需要格外重视。

朋友李楠最近面临着一个的困惑,工作了好几年的他,因不太喜欢公司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己又面临着上升无望的尴尬境地,所以有了裸辞的想法,可是又会担心裸辞之后,找不到一家公司给予他同等的薪资。

就这样,他始终处在“跳”和“卧”的两难之中,到现在也还没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和尝试。

就像李楠一样,而立之年的很多职场人,都会遇到一个尴尬遭遇:加薪升职无望,跳槽高就无门,自主创业更毫无门路。导致如困兽般找不到出口,但又不甘沦落于眼下的困境,逐渐成为职场“三无”,毫无竞争力可言。

对内没有未来,对外不敢轻易尝试,只能暗暗地在原地自我消耗。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如果已经明显开始感觉自己步入所谓的“三无”状态里,必须及时而充分地做出改变,不要到危机来临那一天,都没有还击之力。

盖洛普咨询公司曾对5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人经常处于“倦怠模式”,约有44%的人“有时”会进入倦怠状态。

据专业人士解读,造成这种职业倦怠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工作内容本身和工作量,造成了员工情绪耗竭。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内容一层不变,驾轻就熟,我们被工作逐渐“榨干”创造力、职业动力和情绪激情,导致最终呈现出的是低落的情绪、精神不振、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头。

这个时期,职业被迫进入了“休眠期”。早晨不想起床,上班就像上刑场,工作缺乏闯劲。以前工作是斗志满满,现在上班只能懒懒散散,磨洋工。

工作效率骤降不说,还逐渐形成多做多吃亏的思想,被动地等着领导安排工作,对工作没有什么新的产出,对公司也没有做出匹配经验的贡献和价值。内心想做出改变,但总不知道从何入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赶跑让自己陷入“休眠”的罪魁祸首,并且要逐渐对工作的情绪焕发新的力量。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情绪是有限资源,我们每次解决一项工作,处理一些事,都会从情绪的池子里,舀出一些水,如果不及时地往池子里,添加新的水,等到后期,池子里的水迟早会被舀光,情绪耗竭就来了。

“我有技术,走到哪都有饭吃。”这话说得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

现在的时代最无法预料的就是变化,在变化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力不具备长期的竞争力,不可替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被取代。

前不久有位裸辞的朋友,去了一家专科院校面试财务主管,第一轮面试很轻松地通过后,他洋洋得意,不断地在我们面前强调自己的优势,有6年丰富的财务经验、有中级会计师证书傍身,第二轮面试肯定也没问题。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轮面试他的财务处长,面试十分钟不到,就告知他不合适,不被录用。

财务处长也不藏着掖着,非常直接地告诉他:“你过往的工作内容并不复杂,换做任何一个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手把手教几个月也都能上手,而且从你表述的工作内容中,我也没看到你所拥有的中级会计所体现丰富的专业知识。”

说白了就是,朋友所赖以生存的经验和技能,在时代面前,替代性成本非常低,他所自豪不已的财务核算水平,在自动化全面铺展的未来里,一定会被优先取代。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要积攒了足够多的经验,技能上足够成熟,就能保证自己不被竞争激烈的时代所淘汰,但忽视了一个前提:技能本身和经验本身是否足够有含金量,是否有足够的底气去宣称在未来动荡的变化里,能成为你面对残酷竞争的资本。

我们应该跳出经验越多,技能越强越值钱的想法,要反过来去思考,在目前的工作岗位,哪些技能是不会随着时间而被替代的,哪些经验值能够叠加我们的成长。

职场低潮不可怕,学会在职场中识别低潮期的来临,并且在来临之前未雨绸缪,对症下药,将时间和精力投注在职业转型和改变的关键节点上。

相信每一个处于职场瓶颈中的人,都能不断地萃取出职场新的生命力,找寻新的发展轨迹,成为职场真正的赢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