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花的每一分钱,就是他的价值观
“爸爸妈妈,我们家有钱吗?”你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的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在众多回答里,我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纠结:
如果孩子知道家里财产多,会不会花钱无度?
如果孩子发现家里钱财少,会不会感到自卑?
如果不如实告诉孩子,又觉得自己是在欺骗。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52.0%的受访家长会告诉孩子家庭财务情况,12.7%的不会,35.3%的会视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家长选择如实相告,还有一部分家长选择了隐瞒或回避。
那么,父母到底该不该把家庭真实财务状况告诉孩子?
01.
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典型的父母,他们隐瞒了家里的财务状况,本意想保护孩子,却事与愿违。
第一种,哭穷的父母:明明有钱,却爱跟孩子哭穷。
读者小美回忆小时候,很多记忆都是父母对她哭穷: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贵的东西,你看爸妈买过那些没?
我舍不得吃,都省出来给你吃。
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吃穿,怎么不比比学习成绩?
其实,小美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家庭条件虽说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拮据。小美从小就很懂事,很少有过分的要求,但是父母还是一味哭穷。
虽然小美理解父母这样说是想让自己从小养成节约、自力的习惯,但是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和自卑如影随形。
第二种,装富的父母: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溺爱孩子。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叫做: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我有个朋友小时候过得比较苦,一直没有自信。现在自己经济条件稍微好点了,立志要富养自己的孩子。
他经常对儿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要什么就有什么,爸妈有钱”。
在我看来有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不断要买新的手机,朋友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去满足孩子。
结果,如今儿子在家里呼风唤雨,花钱不过脑,就知道享受,不懂得感恩。最让朋友痛心的是,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
杨澜说:“穷养、富养,归根到底是一个财富的价值观的问题。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
其实,孩子的内心很敏感,你对他隐瞒家底,反而会让他认为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或者富裕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事,这样一来,肯定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02.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其他人取代你,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曾有一个新闻。
看到这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糊涂的小刘因为不懂如何驾驭金钱,拆东墙补西墙,背上巨额债务不说,还连累父母卖房还债、辛劳一生。
董卿曾说过一句扎心的话:“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敌不过孩子败家一年。”可见,从小让孩子有正确的财务观念有多重要。
小晴是90后,和大多数同龄人不同。我发现她在日常开销上很有计划,几乎没出现过“月光”的情况。
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笑着说,因为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了。
她读初中的时候,爸妈在老家做生意,不管自家生意赚了赔了,她妈都会如实告诉她。所以她早早知道赚钱的不易,也知道赚钱和花钱是怎么一回事。
对孩子说实话,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表示你和孩子可以一起面对难题。孩子也会明白,只要他们想知道真相,就可以信任你。
其实,我们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懂事,你把他当大人他就是大人,你把他当小孩就是小孩。
家长如实告诉孩子家庭财务状况,有助于让孩子更准确地判断事物的价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担当感和理性的消费观念。
03.
和孩子谈钱,要选对时机
我们知道,好的教育都要把握时机。在和孩子说家里财务状况的时候,更是需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
全世界最会理财的犹太人,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在家里开设家庭理财课。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3岁:识别钱币、纸币和硬币。
4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完,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明白钱是劳动得来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平时节省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
11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的观念。
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世界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孩子12岁前后,家长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我觉得,和孩子谈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犹太家庭里的理财教育课,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
如果有一天,孩子问你“爸爸妈妈,我们家有钱吗?”如果你一时无法回答,有一个万能应急回应。
你可以尽可能用鼓励的语气反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这个答案非常好用,也很实际。通过孩子的回答,你可以了解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惑。
如果家庭条件好,你告诉孩子:父母的钱不等于孩子的钱。可以侧重于教孩子学会如何理财,怎样理性消费,让孩子分清哪些是我们生活需要的哪些,只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可以着重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担当,参与家庭建设,树立远大志向。
问题就是答案。
孩子每一次天真的提问,都是一次对外在世界的探究;父母每一个智慧的回应,都是一次对亲子关系的联结。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只要方法正确,让孩子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不会产生副作用;瞒着孩子,反倒不利于孩子成长。
作为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把家底摊给孩子看,孩子就会明白:穷并不丢人,勇于面对真相,就能改变现状;钱是辛苦挣来的,学会珍惜和感恩,幸福才能长久。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