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立德,修己修心,修道之门

明道立德,修己修心,修道之门

北京白云观 昨天

很多人想修道,但不知该如何去修。

“明道立德,修己修心”是修道的入门第一步。想修道一定先需明道,若不明道就去修道,你修的是什么呢?
谁知道?!为什么说我们在修道前“明道”很重要?

就好比一个人不明道的时候,他认为万事万物不同就是不同;一旦明了道,就知道事物也有共同的一面,可见明道很重要。

(资料图)

那道是什么呢?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存在,先天地而生,既无声息又无形体,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停息,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母体。

因为道是不可见的,它无限广大无所不包,又非常道,所以用语言难以将它诠释全面。那么无法说出来的“道”,我们又该如何去了解它?如何去修行它?

虽然,道很难说清楚,但是道的现象是很清楚的。道能透过万物去表现出它自己,这就叫道的“象”。什么是象?形象,现象,天垂象的象,就是道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的规律。

它是实际存在的,只是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才视而不见。为什么道能展现出那么多的“象”?因为万物皆由道所生,万物与生俱来皆有道性,因此万物都会展现“道的象”。

       可道生育万物却并不主宰万物,让万物凭借自性去发展,它既不占有,也不离开、而且对万物一视同仁。

人作为天地、道、自然的产物,是效法天地、道、自然的。人想修道,可以说是最容易的。那么在人身上,道的“象”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那便是“德”!道为体,德为用。道是根本,德是有所得。人按照道去走,走出来才叫“德”。

万物中,只有我们人才讲:道德。一个人是否有道,我们看不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看这个人的德行(行为、态度以及言谈举止),去判断他是不是一个有道的人。一切一切的道德,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

所以,人有道就有德,有德必有道。我们修道就一定先要立德、修德。

(资料图)

修德对人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德,什么是好的德性呢?

我们做人完全跟着道去走,做合乎天道的事,契合大道,惟道是从,与道合真,表现出具体的行为,形状、形象,就叫做德。德是离开道的第一步,所以它就开始分,道是全的,不可分,德是非分不可。

因为德性包含很多,比如:孝、忠、勇、良心,都是德的一种;在道德经中提到了很多“德”的概念,如谦虚、不争、无为、上善若水,玄德,上德、下德也都是德。

所以德是变化的,它是道的作用,人按照道去走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行都是德的一部分,所以德就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可是在我看来,无论德是什么,它一定不要有固定的标准。

一旦有固定的标准,人就容易故意去做符合那种行为标准的事,就会伪装,而后就会有“假的德”,就会出现标榜自己是“有德之人”的人,

再假借德行的名义去做坏事,这就是道貌岸然的伪真人。所以任何东西一旦有了固定的标准,就会出现错乱。

       担心我们无法明白什么是上德,于是《道德经》里列举了很多“上德”,让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例如道德经中提到的:上善若水。老子很喜欢用水来象征良好的德行,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它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而且水有很多种形态,可以成雨、成雾、成冰,可直可曲,非常灵活且善于变化的。水对待一切都是平等,一视同仁,没有分别的。你是好人,我给你用,你是坏人,我就不管你,水从来不会这样。

只要你要得到的,它都能同等看待。但是浪费水,就会自作自受,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水是没有心的,可是只要水积累得深了,就会孕育出无限的生机,就像河海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心胸要广阔。水也不说话,却很有诚信,它心中很纯净,心里没有成见,自然就诚信。

       水,无私地奉献,帮助万物而不求回报。观道如观水,水是最接近于道的。

资料图

所以上德一定是无为的,是自然而然顺着大道的样子去做,不在乎是有德还是没有德,重视过程,而不重结果,因为结果是变来变去的。

修德是修你自己的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要我们顺应自然,凭良心,问心无愧,不做作,不居功,不自夸,不争,无为,也不执著于德,不把德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才叫有德。如果能真正做到上德,就一定是得道高人了。

道是与生俱来的,德是个人修来的,道与德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立德呢?

道德经中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就是指建立我们自己的德性,不被外物所干扰,无论你想用金钱诱惑或高官厚禄等方法来影响我,都拔除不了我自身的良好德性。

而我会顺应大道的规律,一以贯之,抱紧而不脱离正道,那么就已经把德立起来了。

我们修行人一生都是为了修己,这一辈子人道修圆满了,仙道自成。修道修德,其实是在说修己修心。当你的心始终无为、抱一,你所修的德性就是真实不虚假的。

       修心,就是要维持自己内心的安宁与虚静,因为眼睛看到,心就会动,心动就会行动,恐怕就有危险。所以我们说不能用眼睛去看的,而是要用观

“观”非常重要,它是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睛。

我们修己修心,需要做的就是内观,你往里面看,看你的良心、你的本性在告诉你什么,别人又看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心没骗你,没有惭愧,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所以修己修心是要时刻内观,反省警惕自身的行为举止,我的心有没有背离道,我是不是很真诚在做事,是不是完全没有虚假,一点不虚伪?然后就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是顺应自然,契合大道的。

(资料图)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少私寡欲,抱朴归真,就是将原本自然而然的朴素本性显现出来,把原本纯真的东西重新找回来。不要流于形式、表面、虚伪,存心害人。

外界的诱惑太大,威胁太大,你不修好你的心,你抵挡不住,你的心就会乱,你的行为恐怕就会出现偏差。

这也是对你修道的考验。让你受到外界的诱惑,看你能不能把持住;让你受到内心的冲击,看你怎么去调试,这叫修炼。
真正找到常理,你就是个明白的人,内心明白,了然于心,你就知道如何去调理外界的引诱,如何去调节内心的煎熬,这就是修炼。

想修心,致虚跟守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功夫。致虚,就是我们的心要虚,要虚掉心中的执著。守静,就是使心归静,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花很大的功夫。

可是我们人生在世,就很难做到“少则得,多则惑”。人有欲望不容易满足,一不得到满足,就会不开心不高兴。这就是让我们去修的,假如人天生就没有什么欲望,就没有什么好修的了。

就是因为有不断修行的必要,我们才要修道,修己修心,修正自己的不足,渐渐与大道合一。

因此如果你想修道,应该明道以后,知道什么是不争之道,无为之道,从而顺应大道的规律去做,立德修己,用我们自己修行的过程去证实道,从而接近道,与道合一,这才是最自然、最合道的表现。

——作者姜清灵

友情链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岁次辛丑九月初一至初九,庆贺北斗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星君圣诞
北京白云观
热烈祝贺上信下军李大炼师荣升北京白云观监院
北京白云观
【图集】北京白云观举行辛丑年中秋祭月法会
北京白云观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

  • 八卦掌,练的是拳,休修的是心,悟的是德!#八卦掌#功夫#传统文化#武术 @DOU 小助手

    八卦掌,练的是拳,休修的是心,悟的是德!#八卦掌#功夫#传统文化#武术 @DOU 小助手

  • 观照自心修心性

    「观照自心修心性」.佛教说,一灯能破千年暗,这里的灯是具备智慧的心灯,比喻照破了自己内心的无明黑暗.灯得有油,否则不能够亮,一定不是点灯的时候才添油,平时就要经常往里添油,确保一直有油. 要经常反观自 ...

  • 尘世间是最好的修心地,心不净躲在深山也还是放不下。

    求心净,并不是要求大家放下一切,放下缘分,甚至为了躲避缘分而不与人交往,这里的"净"讲的是干净,纯洁,不沾染污秽的习气和恶缘分:所以心的干净是修出来的而不是躲出来的. 人生在这个世 ...

  • 修颗淡然心,万事遂心意

    ◆ ◆ ◆ 诗词天地 致力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000万用户选择的诗词文化交流平台,每天早上六点,读诗.写诗.交友尽在诗词天地! 16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安静舒适音乐(钢琴曲) 轻松音乐 ...

  • 【散文】苏峰/修木石心,具云水趣——记中唐诗豪刘禹锡

    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记中唐诗豪刘禹锡 苏峰 壹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南宋朱熹注释:智者达于事 ...

  • 柿霜滋阴、柿肉补脾、柿蒂化咳……内外兼修的溏心柿饼

    深冬了,走在大街上,羽绒服已经扛不住透骨的冷风了.冷风卷着铺天盖地的寒气使人畏缩,却让陕西富平那些吊挂着的柿饼得以利用--不断析出柿肉中的糖分,在外层形成一层薄薄的柿霜,浓白.微凉. 来自" ...

  • 修人先修口,修口需修心,说人是非事,方为...

    修人先修口,修口需修心,说人是非事,方为是非人.牙尖嘴利非善辈,蛇心蝎肠祸自来. 哪有什么"刀子嘴豆腐心"一说,不过是为自己找一个自欺欺人,且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相由心生,语由心来 ...

  • 修行,修的是心,而不是修给别人看,为何还要宣扬

    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外贸的,做翻译的,还自己开了视频课程,做了独立的外贸讲师的,却极少人知道,我是佛道的虔诚信徒,佛学信仰者,佛文化学习者. 一直以来,这里分享的都是外贸实战技巧,今天希望尽我个人有限认知 ...

  • 中医专家: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今年77岁的郝教授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作为中医专家,他是如何认识养生保健的呢? 健康掌握在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