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四纵队司令员开除后叛变,解放时率部起义,建国后成副省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军史上,有一支十分传奇的部队,那便是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红四军,这支队伍从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随后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能征善战,威名远播,逐步发展壮大,1929年6月来到福建闽西龙岩,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再次进行了改编,红四军下辖四个纵队,一纵司令员林总,二纵司令员刘安恭,三纵司令员伍中豪,四纵司令员傅柏翠。

红四军下辖四个纵队的司令员,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纵队司令员林总建国后成为开国元帅外。二纵司令员刘安恭,率部在福建永定与广东大埔交界的石下坝,与敌人作战中不幸身负重伤,不久牺牲;三纵司令员伍中豪在随后担任红十二军军长时,在江西安福县城突遭敌安福靖卫团袭击,仓促应战,战士死伤过半。伍中豪组织突围,至安福城郊亮家山时,弹尽援绝,被靖卫团杀害壮烈牺牲。

广告北京老教授悟出1买卖公式,封停5股涨停,准确率真是让人吃惊后人称,红四军刘安恭、伍中豪这二位纵队司令员要不英年早逝,能活到建国后,至少可以成为开国上将以上军衔,说不定授予大将、元帅也有可能。当然,还有一位司令员傅柏翠是活到了建国后,但他的传奇经历却是令人嘘唏。

傅柏翠,福建上杭蛟洋人,其家为当时闽西一带的大地主之一,每年可收租四千担米谷,在晚清的大变局中,“衣食足而知革命”成为许多富家子弟的风尚,傅柏翠也不例外,辛亥革命爆发那一年他才15岁,刚刚从上杭县城的琴冈高等小学堂毕业,少年意气的他立刻加入了这场革命洪流,不但在第一时间剪掉了辫子,还和几名要好的同学“每人交了一元大洋的会费”,加入了同盟会。

随后,傅柏翠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法政专科,学成回国后,傅柏翠担任县党部秘书兼代理常务委员,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就在这个时期,他入了党,担任上杭北四区支部书记,区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四一二政变”时,他成为通缉对象,幸好早得知消息的他在深夜跳下城墙,化妆逃回蛟洋家乡。

1927年9月4日,在福建西部的长汀,当地居民好奇地看着一群外省口音,头戴红五星的军人扛着枪从宝珠门进入了汀州城,那一天长汀下了几场小雨,但天气却依然很炎热,这群军人一进入汀州城,就开始在墙上用石灰水粉刷“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一些政工人员还拿着小红旗站在板凳上演讲,号召人们起来打倒土豪劣绅。

这是一路南征来到闽西的南昌起义部队,正被通缉的傅柏翠在第一时间成为这支部队的发展对象,部分起义队伍离开长汀前往上杭,傅柏翠成为上杭第一批接应南昌起义军的人,接着,他在蛟洋创办平民学校和农民夜校,这个富家子弟想尽办法让农民认识“封建剥削制度”,比如他写了《农民苦》一歌,让当地农民传唱,在这首歌曲里,农民的生活是“朝晨起来做到暗,衣食都不足饱暖”,而地主的生活则是“快活收田租”;同时,傅柏翠一家作为当地最大的地主带头退租,其他中小地主也不得不效仿。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蛟洋农会就成为当地最有力量的组织,并建起了农民自卫军,由傅柏翠率领。

在短短的时间里,傅柏翠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发展到230多人,有枪200余支,这支武装队伍,能打仗,会爬山,个个生龙活虎,为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紧接着,这支队伍在组织的领导下,举行的武装暴动,打土豪、烧田契,分田地,使暴动队员信心大增,影响不断扩大,队伍也得到了迅速扩充,也积累了斗争经验。它揭开了上杭武装斗争的序幕,史称蛟洋暴动,是当年闽西四大暴动之一。它不仅教育了干部群众,扩大了政治影响,也锻炼了地方党组织,为以后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傅柏翠蛟洋领导的农民赤卫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拔堡垒、灭民团、除土劣,革命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北四区各乡村群众十分高兴,自发组织起来,为自己的部队送粮送菜,而且日夜轮流放哨,那些处于地下秘密活动的革命同志也公开活动,北四区(蛟洋)、北五区(古田)连成一片,恢复组织和农会,领导群众抗租抗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北二区(白砂)、北三区(华家),在傅柏翠领导的武装斗争胜利的影响下,贫苦农民纷纷组织起来,烧毁田契,抗交地租,打击豪绅地主。

1929年3月红四军挺进闽西,当时全军主力只有3600多人,下辖三个纵队,此时,成立闽西临时特委,同时,组织闽西暴动委员会,傅柏翠担任副总指挥,并把杭、永、岩的暴动武装整编为闽西红军第七军第十九师,下辖了3个团。其中龙岩白土和上杭蛟洋的暴动武装编为五十五团,团长傅柏翠,此后,这支队伍成为红四军第四纵队的骨干力量。

红四军攻下龙岩城后,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转战上杭时召开会议,决定组建红四军第四纵队,军长朱德到连城新泉传达红四军前委的决定,并宣布红四军第四纵队正式成立。任命傅柏翠为纵队司令员,张鼎丞为党代表,谭震林为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为参谋长,四纵队共编有七、八两个支队。

傅柏翠领导的蛟洋暴动由地方武装发展成为正规红军,曾挥戈赣南,开展新的斗争,四纵队官兵经古田会议期间的整训,面貌焕然一新。在战斗中,四纵队装备得到改善,人员扩大到800多人。此后,配合兄弟部队,连克多城,打开了粤贛边界的新局面。随后,他率部参加了红四军组织的第二次攻打龙岩和白沙的战斗。

被委为四纵队司令员的傅柏翠,是他在革命生涯的一次跃升,但也正是这时起,他同红四军特别是同闽西特委发生矛盾,且关系日益紧张,仅过了4个月即与红四军及闽西特委分道扬镳,以致他的人生道路发生改变。

史料记载,傅柏翠首先是在四纵队初建时,对四纵队的建制与对红四军派来帮助整顿的干部作风不满。据他回忆,红四军攻占龙岩后,四纵队在翁家花园整编时,坚持要按照他的意愿编制,甚至以红四军派来帮助整编的“军阀作风较严重的干部有意见,提出了辞职要求”,由此“大家批评他的农民意识”,以致军长在组织生活会上亲自作了答辩并作了调解。

随后,傅柏翠因与闽西特委领导对组织问题有不同看法,拒绝接受特委分配的工作,而闽西特委又不耐心教育,采取了惩办主义,将他开除党籍,并致信于他,要他交枪,闽西特委派重兵包围傅柏翠的家乡上杭古蛟地区,他一怒之下率部分地方武装拥兵对抗,并取得了胜利,控制的蛟洋、古田遂成为闽西苏区的一片特殊区域。这样,傅柏翠走上了与特委公开对抗之路,并率部分地方武装脱离革命队伍后,组织地方保安队,自任总队长,实行地方自治,对当时闽西中央苏区造成了损失。

红军主力反“围剿”长征后,闽西一带仍有红军游击队活动,傅柏翠率领的农民自卫军和这些红军游击队保持一种互不侵犯的关系,红军游击队不攻打傅柏翠的武装,不到蛟洋、古田活动;作为回报,傅柏翠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对红军游击队不禁粮,不封锁物资。重新来到闽西的国民党力量,则从未真正有效地控制这一片区域,尤其是在上杭,无论是地方军阀势力,还是国民党当局派驻的县长,都不敢在蛟洋、古田一带征兵征粮,使得这一带成为极其罕见的一片“不共不国”的完全实施农民自治的独立区域。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国民党政府永定县县长、福建省保安第十一团代理团长、宁化县县长,永定县县长,福建省参议员等职,曾同闽西游击队达成联合抗日的协定,进行敌后抗日游击斗争。

解放战争战争期间,他参与组织国民党闽西地方军政人员武装的反蒋起义准备。后率领地方武装起义,任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闽西,并担任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高级参谋。

建国后,傅柏翠曾经担任省省法院院长、文史馆副馆长和馆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成为一名副省级干部,1986年他90岁那年,组织批准他重新入党,1993年1月30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8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