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意难平(上)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60篇散文

1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当清代曹雪芹写下这阙《终身误》时,不知是否会想起比他早出生1300多年的王徽之、王献之兄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东晋王朝,王徽之、王献之兄弟的爱情和婚姻,正如曹雪芹笔下的《终身误》,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意难平”。

2

比起王徽之和王献之,他们的父亲王羲之显然更有名。

323年,王羲之因“东床坦腹”的真性情,被当时的尚书令郗鉴一眼看中,愿意将他的掌上明珠郗璿嫁给王羲之。那一年,王羲之20岁,郗璿14岁。

郗鉴工于书法,其《灾祸帖》入选《淳化阁帖》。在他影响下,他的二子一女都擅长书法,郗璿更是被誉为“女中仙笔”,书法造诣非同一般。

门当户对的家世,志趣相同的性情,王羲之和郗璿婚后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堪称神仙眷侣。

在那样一个一妻多妾的时代,王羲之一生却只有一个妻子,共生育了七子一女。

儿女成家后,王羲之如此感叹道写了这样一段话:“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

王羲之的幸福,不仅在于娶了一个才貌双全、志同道合的妻子,还在于他的七个儿子在书法上个个都有成就,仿佛“北斗七星”。

宋代书法家黄伯思在《东观馀论》中如此评价道:“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大意是说:王凝之、王操之、王徽之、王涣之、王献之都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法则,但又各自风格不同:王凝之得到了韵味,王操之得到了字体,王徽之得到了笔势,王涣之得到了面貌,王献之得到了根源。

王羲之认为小儿子王献之水平最高,后世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有父子同写“鹅池”之佳话。在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兰亭雅集上,除了六子王操之因故缺席,其余六个儿子都参加了聚会。其中,王献之年仅9岁。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于王徽之和王献之来说,出生在王家这样的世家,本是幸运的,但或许“世家”本身也像一个无形的枷锁,让局中人有了种种身不由己、情非得已。

他们的爱情,令人唏嘘,让人感慨。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唐代刘禹锡的这句诗中,“王谢”是指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东晋一朝,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莫过于乌衣巷的王、谢二家。

王羲之比谢安年长17岁,两人私交甚好,两家多有来往。

王徽之出生于338年,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出生于340年。因谢奕长期在外为官,谢安就将谢道韫带在身边悉心培养。

因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王徽之心里有了那个名叫谢道韫的才女。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在会稽郡东山的谢家大宅里,谢安和子侄们围坐暖炉,讲论诗文。

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谢安计上心头,现场考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二哥谢据的儿子谢朗抢先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笑了笑,不置可否,忽然,一旁的谢道韫清脆地说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此语一出,举座哗然。

冬天本不是一个花开的季节,但是,在谢道韫绣口轻吐的七个字里,没有山寒水瘦、万物皆枯的凄冷,只有花吐艳、风缓送、柳垂条、絮飞翩……

当“未若柳絮因风起”辗转传入王徽之耳中时,向来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他,似乎怔了一下。如果他心里有一根弦,那么,谢道韫就是那个轻轻拨动他心弦的人。

4

古代男子二十岁及冠,女子十五岁及笄。行了及笄、及冠礼后,便可婚配。

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好友在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作为东道主,王羲之带了王徽之等六个儿子参加。

这一年,谢道韫14岁了,快到及笄之年。身为谢道韫的叔父,谢安要为谢道韫物色合适的良人。

因为王家、谢家往来频繁,谢安把目标锁定在了王羲之的儿子身上。

在兰亭雅集上,谢安有意细细观察王徽之、王凝之等兄弟们的表现。

一开始,谢安看中的是王徽之。王徽之的优点很鲜明——有才,但他的缺点和优点一样鲜明,那就是恃才傲物、自由散漫。

有时候,才华是一柄双刃剑,太有才的人,往往伤人而不自知。

谢安是过来人,在他看来,婚姻是两个人过日子,再大的才华,也抵不过举案齐眉、一世安稳。

而能给谢道韫一世安稳的,王徽之的二哥王凝之显然更合适。王凝之出生于334年,比王徽之大四岁,比谢道韫大六岁。

当谢安和王羲之交换了他的想法后,王羲之也大为赞同,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将王凝之和谢道韫的婚事定了下来。

遍查史料,无法查到在王凝之和谢道韫成亲之前,王徽之是否向父亲争取过,他喜欢谢道韫。我们只知道,从年龄来看,王凝之比王徽之年长四岁,王凝之排行老二,王徽之排行老五。

在王羲之看来,长幼有序,总要先让王徽之成亲,才能轮到王徽之。

我们也不知道,如果王徽之在谢道韫成亲之前告诉谢道韫,他喜欢她,不知谢道韫会不会向谢安提议,不嫁王凝之,只嫁王徽之?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事实是,谢道韫嫁给了王徽之。那一年,谢道韫15岁,王凝之21岁,都到了适婚年纪。而王徽之还只有17岁,尚未及冠。

在王凝之、谢道韫的婚礼上,灯火辉煌,觥筹交错,周遭人声鼎沸,唯独王徽之不言不语,埋头喝酒,一杯接着一杯。

醉吧,醉吧,只有喝醉了,才能将心事彻底隐藏。看着酒从杯底透出的光,他在心底苦笑:“令姜,你只知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却不知有人已因你而'禅心已作沾泥絮’……”

从此,谢道韫成了王徽之的二嫂。(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