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 |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内容摘录自刘力红老师《中医的基本精神》讲座录音整理

《伤寒论》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所有的疾病,不管你是什么疾病,艾滋病也好,肿瘤也好,或者是一个伤风感冒、SARS也好,不管是什么疾病,如果你能够使它的阴阳自和,那一定搞掂,这个语是金刚语。

阴阳怎么自和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谈的很关键的地方。

我们讲阴阳,或者相对(我们给阴阳取另外一个名称就是相对),相对也好,象对也好,都是生命万有的展现形式。生命万有展现出来一定是以相对的形式展现的,大家听清楚了这句话,没有相对就没办法展现,阴阳实际上就像形跟影一样是相伴而生的,而生呢它就是个对立,没办法,天生它就是对立。那么如此对立的关系如何化育出生命万有呢,这正是“中”的意义所在。

我们看《易经》的系辞,是很了不起的一篇文章,我希望我们作为中医的同仁尤其作为老师,一定不能仅仅困在那几本教材里面,我们要让中国文化熏一熏,要不停地去熏习,哪怕我们读不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我现在满天飞,我旅行箱里面一定会带上几本经典,《伤寒》、《内经》、《老子》等等,实际上每一次都没有读,或者是最多读一点点,但是每一次如果不带呢,心里面一定不踏实,就是我们一定要去熏它一下,就是装门面装样子都没有关系,就是要用文化的这个香来熏染来熏陶我们。

为什么讲到《系辞》的时候我有这种感慨呢?《系辞》太美了,我们学医古文的时候就学了,中医的很多东西都在里面。

在《系辞》里面有一段文字很美,“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万物怎么来的呢?是天地氤氲来的;万物怎么生的呢?是男女媾精。氤氲用得很委婉,媾精用得很直接,所以万物的化成、万物的化生是怎么来的呢?是天地氤氲来的,是男女媾精来的。

《中庸》就更直白了,他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们由此可见氤氲也罢、媾精也罢,它实际上都是“中”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集中体现是什么呢?就是和。所以我们读《中庸》这本书究竟是讲什么啊?当然他的主体是讲中,但是他落脚点在哪里呢?落脚点在庸上面。庸是怎么解呢?庸者,用也。《中庸》这本书开启了“中”的作用,因为“中”很多时候是在本体上面,无可言说,怎么谈“中”呢?透过它的作用去谈。而这个作用又集中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和。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一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我们读《上古天真论》的时候不是读到女子七岁、男子八岁,对吧,然后男子二八的时候,怎么样呀?“阴阳和,故能有子”。我觉得这一句所谓的阴阳和故能有子,它是通俗地把刚才那个“氤氲”、“媾精”、“致中和”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来呈现,阴阳必须和才有子,但阴阳和不仅仅是指男女的交配,当然含有它,但是它更深。

我们讲天地氤氲则万物化醇,男女媾精则万物化生,那么描绘这个氤氲或者媾精更常用的字眼是什么呢?这里就是逻辑的递增,递进,就我们讲氤氲,好像还远了一些,那么描绘这个氤氲应该说更常用的字眼是一个“感”,或者说交感。

我们西医有交感神经,但是中医这个交感是一个更大的东西。感,我们中医专门有一个卦象去谈,叫咸卦。咸卦是一个什么卦呢,泽山咸,上面是一个泽,就是一个兑卦,下面是一个艮卦,艮就是山,兑就是泽,泽山咸。

周易这个体系,它有父母卦,乾为父,坤为母,然后乾父坤母,氤氲、媾精,然后就生了三男三女,有少男少女,中男中女,长男长女。泽卦和山卦,或者说兑卦和艮卦,兑卦是少女,艮卦是少男。所以咸卦是什么呢?咸卦是少女遇到了少男,讲的是这么一件事情就叫作咸,当少女遇到少男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这就需要大家回忆,需要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我们说,人生什么是最美好的呀?初恋是最美好的,我反复在品味初恋是最美好的,初恋只有幸福没有痛苦,大家还记得吗?突然间哪个男孩碰你一下,你脸刹那一下红下来了,对不对?这就是咸,所以孔子对于咸作的注解,咸者怎么样呀?咸,感也,少男少女的相会就叫作感。所以感下面接一个什么呀,我们讲感情,情是怎么来的呀?感出来的。

所以在这个咸卦的彖辞里面就讲了,“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那么在泰卦里面就讲到“天地交而万物通”,所以我们讲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跟这个天地氤氲而万物化生是一回事,只是用了不同的词,我们为了去理解我们必须这样去琢磨,而泰卦就是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他没有讲万物化生,而是万物通,通了才有嘛,有了才生嘛。

我们看《素问》里面的很多篇章实际上都有很多这样的语言,比如在《素问·天元纪大论》里面,它进一步强调了,“故在天成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所以由这些地方我们就慢慢可以品味出氤氲或者媾精或者感或者交感,实际上都是针对阴阳而言的,因为有阴阳才有感,我们讲天地,天地就是阴阳啊,男女也是阴阳对不对?有阴阳才有感可言,有阴阳才有氤氲可言,有阴阳才有媾精可言。我们既然知道这些都是针对阴阳而言的,那么阴阳也就是感的前提条件,因为没有这个对象就无所谓感,无所谓交嘛,无所谓氤氲嘛。

好,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句,是不是有阴有阳就一定有感呢?在阴阳这门学问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或者说“独阳不长”,是不是我们讲课作为中医老师经常要讲的呀,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讲这句话呢?

因为这句话太熟悉了,但是这句话那么熟悉它却不出自《内经》,它是一本风水书里面出来的,但是被我们医家用得比风水师还多,我们经常讲,但我们懂了这句话没有呢?实际上我过去都不懂这句话,我们就认为一个孤寡老人在那里,肯定是不生不长的,对不对啊?我们就很狭窄地理解了或者处男或者处女或者现在是泽男泽女,这种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身中还有阴阳啊,对不对?阴阳是相对的,前就为阴后就为阳,这个也有孤阴也有独阳啊,这个阴阳也要交呀,这个阴阳不交也要出大问题呀。

我最近一直在讲导引,我觉得导引是很好的一个东西,导引是什么?就是阴阳相感,所以它不是我们体外的这样一个孤男孤女的意思 所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这句话呢,也就是说孤阴和独阳就不会有感,它就没有感,没有感就不可能有万物的化育,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前提是有的。为什么孤阴它不生孤阳它不长呢?它没有感、没有氤氲、没有媾精。

那么现在我要问,孤阴和独阳它为什么要叫作孤阴和独阳,你凭什么称它为孤阴和独阳呢?我自己认为我是最近才弄明白这句话的,尽管这句话太熟悉,但是最近才弄明白。实际上没有“中”的阴阳就是孤阴就是独阳,对不对啊?没有和,没有中的阴或者没有中的阳,就叫作孤阴和独阳,而这样没有中的阴阳是没有交感没有氤氲没有媾精的,所以言外之意就是有阴阳又有“中”,感就会随之而起。

那么你当然也可以讲从用的层面来讲,有阴阳又有和,感就会随之而起,所以为什么我们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呢?从这个层面要往回溯的话就是阴阳有“中”的话它就必自愈,感就会随之而起,和就会随之而生,而万物的化生也就顺理成章。

微信号 : liulihong1958

新浪微博:@同有三和中医---刘力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