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彻大悟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便是名句,至今无人超越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要论中华上下五千年当中谁的文采能列第一,那还真不好说。不过要说在文学史上最顶尖的一批人,那我们能够列出不少,比如李白,比如苏轼。

苏轼活着的时候便吸引了无数的崇拜者,甚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对于苏轼的文笔也是敬佩不已,甚至宋朝的皇帝宋仁宗、宋神宗都对他的文笔非常喜爱。

苏轼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极高,但是其人生道路却并不平坦。苏轼出生于宋仁宗三年,从小便对文学方面的内容非常爱好,天资聪颖的他对于这些东西掌握的也非常快,诗词书画那是样样精通,可以说是当世奇才。

苏轼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写的文章便让当时已经是博学大儒的欧阳修、梅尧臣大为震惊。正当苏轼准备在朝中大显身手的时候,却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于是苏轼便赶回家中奔丧。回到朝中继续任职后没过多久,却又得知父亲也病逝了,于是苏轼再度回家奔丧。

再次回到朝中之后,此时的朝廷却已经大变样,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进行了变法。而苏轼原本的许多朋友都属于旧党一派,和当朝宰相王安石处于对立的阵营,遭到了被贬异地的待遇。

生性正直的苏轼更是当众批评了王安石的变法行为,很快便被贬为杭州的通判。没想到苏轼人还没到杭州,却遭受了另外的磨难,乌台诗案就此爆发,为苏轼引来新的祸端。

当初苏轼给皇帝宋神宗写过一封《湖州谢表》,因为在诗词方面苏轼有着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在内容上带上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本来也是没什么比较不适合说的话,但却被新党一些人抓住这些细节进行大批特批,认为他是在贬斥朝廷、愚弄皇上。就这样,苏轼被莫须有的罪名送入了监狱。

苏轼大彻大悟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开篇就是名句,至今无人超越

本来需要在牢狱当中度过此生,不过当时旧党的一些位高权重的元老替他说话。再加上王安石虽然和他阵营对立,但是对于他的才华还是非常敬佩的,也为他说了一些话,苏轼才避免了牢狱之灾,取而代之的是被贬黄州的惩处。

在经过这样一番波折的苏轼,心态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诗词当中充满着潇洒旷达之意,就比如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距离乌台诗案已经过去了三年,苏轼褪下了文人的书生意气,换上了农人的粗布衣裳,穿上芒鞋,和友人一同外出。没想到半路却遇到了急雨,朋友们纷纷躲避,苏轼却坦然自若的继续前行,仿佛这天地之间的风雨和自己无关,事后便写下了这篇传世名篇

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突出此时的疾风骤雨,但“莫听”二字却又点明词人对于外在环境的不以为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词人对于疾风骤雨做出的选择,既然这风雨避之不及,又何不潇潇洒洒的继续前行呢?

按照实际生活常识来看,骑马肯定要比自己走路快。但词人却用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来表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认为自己在这雨中竹杖芒鞋也要比马匹更加快捷、轻便,同时也表达词人对于平民生活的追求。

词篇下片开始写到词人自己的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一阵寒风刮过,给自己带来了一丝寒冷,但另一边的山头上却有阳光斜照,为自己带来了一丝温暖。人生不正是这样吗?在寒冷当中蕴藏温暖,在绝境当中留存希望,只要对生活积极乐观,就能迎来那雨后的温暖阳光。

回头再看看刚刚自己经过的刮风下雨的地方,现在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所谓的风雨晴天都不过是过眼的云烟而已。所以世人既不要对到来的风雨惊慌失措,也没有必要因为阳光的出现欣喜若狂,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

词人将现实当中的风雨晴天和人生当中的逆境顺境结合起来,短短的几句话便道尽了深刻哲理,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是一个人最好的选择。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看到了他的豁达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辛弃疾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正所谓“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传奇一生。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等等。

,也就是一件衣服、一顿快餐的钱便可以接受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从小接受诗词文化的熏陶和文人雅士的智慧!男女老少都可以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