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飞行时长仅300小时的杜凤瑞,击落两架F-86后,血洒长空

现居住在河南南阳方城县凤瑞村的94岁的杜凤嘉老人,在早些年身子骨还硬朗的时候,每年清明节前夕都会有一个固定行程——从河南南阳坐火车到福建福州,然后再坐汽车到福州西郊的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手捧一束鲜花,带上简单的祭品,看望长眠于此的亲弟弟——杜凤瑞。年年如此,风雨无阻。

唯有近些年来,因年迈体弱,杜凤嘉遂放弃了亲自长途跋涉,转而把重任转交给了正在福州工作的小儿子杜新仲。杜新仲每次探望叔叔的时候,除了捧上鲜花,扫墓祭奠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用手机拍下一段包括叔叔墓碑在内的视频,转发给千里之外的老父亲,让他也能看一看,虽然这个地方他已经看过无数遍。

▲坐落于福州烈士陵园的杜凤瑞烈士之墓

在哥哥杜凤嘉心里,弟弟杜凤瑞永远都是那样年轻,那样有活力,那样有冲劲,但唯一不幸的是,他的生命太短暂了,竟只有短短的25年。

一、“放牛娃”成了飞行员

杜凤嘉和杜凤瑞兄弟俩都是来自河南南阳,一个出生于1928年左右(具体不详),一个出生于1933年,都不是什么好年代。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战乱、瘟疫、饥荒、压迫,是河南这个中原大省的主旋律。

因为家庭贫困,杜家两兄弟从生下来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从懂事起就给地主放牛,俗称“放牛娃”。生存尚且是难题,更别提读书认字了,因此直到后来被选进航校,杜凤瑞都是不认识几个字。

▲后排右一为杜凤瑞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同年11月5日,解放了河南方城县——杜凤嘉和杜凤瑞的家乡,人民欢欣鼓舞,热烈拥护解放军的土地改革政策,杜凤瑞所在地主家被没收了土地,杜凤瑞一家终于翻身当了主人。

也许是出于对共产党的感激,杜凤嘉和杜凤瑞两兄弟先后都参加了解放军,时间仅相差28天,而弟弟杜凤瑞参军时更是只有15岁。其母亲本不愿意两个儿子都当兵,想着总得留一个在身边比较安心,但杜凤瑞不肯,他对父母说:

“咱们家太穷了,受的苦太多了。解放军搭救了咱们,咱们也要为搭救其他穷人出点力。我也要参军,为咱家报仇,为穷人报仇。”

▲杜凤瑞

1948年春,杜凤瑞入伍,被分配到豫陕鄂第七分区基干团(也称方城基干团)三营二连当通讯员,因为年轻有活力,平常除了本职工作,有时还帮炊事员做做饭,帮饲养员喂喂马,做事非常积极。

正是凭借着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在参军后不到一年内,杜凤瑞两次立下战功,小小年纪就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先后参加了皖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后从江西打到湖南,又进广东、占云南,参加了当地的剿匪战争。

参军之后的杜凤瑞,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放牛娃”,而是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

▲飞行员杜凤瑞

1952年春,凭借着优异的战绩,年仅19岁的杜凤瑞被选调为飞行学员,这让他激动不已,迅即告别队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寒冷的长春,进驻长春航空学校预备队。

不过一进入航校后,摆在杜凤瑞面前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文化课听不懂。事实上这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像杜凤瑞这种出身贫苦的士兵。

有些士兵不喜欢读书,于是坚持不了几天就闹着要回陆军,不过杜凤瑞却坚持下来了。读书本就没什么诀窍,无非就是勤奋。

▲身在航校的杜凤瑞

航空专业知识一般会涉及发动机、燃料、气象、仪表、无线电、武器等多门课程,无法想像杜凤瑞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据后来的记载,他当时是班上最勤奋的一个,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在学习。

他常常一个人跑到机场,拿着小飞机和风档模型从机窝的大土坡上往下走,体会飞机的下滑动作,或手拿一根木棍,练习推拉杆动作;在去机场的路上,他也总是站在汽车的最前面,锻炼自己的目测能力;即使睡在床上,也用右手握着左手腕,练习推拉杆的柔和动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5年6月,经过三年的学习,杜凤瑞顺利通过了所有的严苛的身体测试、心理测试、文化课测试,顺利毕业,并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被分配到空军第十四师四十一团一大队。

▲杜凤瑞

正当弟弟走上新战场的时候,同在空军部队,并已经担任了排长的哥哥杜凤嘉,却突然退役了,他主动选择了复员。后来当杜凤瑞去世后,有记者采访他,杜凤嘉才说出实情——当年杜凤瑞从航校毕业后,两兄弟曾在一起盘算,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至少得有一个人在身边照顾;当决定两人谁复员的时候,弟弟杜凤瑞说:

“我是飞行员,国家培养个飞行员不容易, 我得为国家出力,报效国家。忠孝不能两全,你就替我尽孝吧!”

于是,哥哥杜凤嘉复员了,弟弟杜凤瑞则开始了自己的空军之旅。兄弟二人,一个尽忠,一个尽孝。

▲杜凤瑞

二、鹰击长空

1958年7月,为了反击外界的“台湾地位未定论”,7月1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炮击金门的指令,命令福州军区开始备战。当时正在福州空军部队服役的杜凤瑞,也有幸参与了这场战斗。

同年10月10日,正是著名的“双十节”,凌晨7点不到,当福建的百姓大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龙田上空就飞来了6架国民党F-86战机。这大名鼎鼎的F-86,配备的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可随机携带6挺勃朗宁机枪,挂载908千克的炸弹,具有非常优越的发动机性能和强大的火力。

▲F-86

而驾驶这六架F-86的,也都是所谓的国民党的“王牌飞行员”,指挥长名叫路嘉,是个少校,其中还有一个少尉,名叫张乃军,江苏涟水人,毕业于空军官校三十八期,这个人也是国民党军队的王牌飞行员,飞行时间已经长达3000多个小时。

▲张乃军

而与此同时,在福建空军基地,事实上早在前几天,他们就意识到“双十节”这一天空中不会平静,于是在10月10号凌晨4点钟,杜凤瑞和战友就早早来到了基地,检查飞机,然后待命。

7时许,塔台上升起了“一等准备”的红旗,杜凤瑞敏捷地跨进了座舱,熟练地做好起飞准备。随着两颗信号弹升空,解放军空军八架歼-5腾空而起,霎时排列出威武雄壮的阵势,直扑战区。

歼-5是国产战机,从苏联米格-17改造而来,虽然在航程和作战半径上比不过f-86,但在速度和爬坡上要更优越。

▲歼-5

杜凤瑞此行是担任僚机的。其实本来他是没有机会出战,因为他的飞行时间总共才了300小时,远不够实战所需,但考虑到轮战和训练需要,当时还是派他去了。

这里需要额外解释一下,关于长机和僚机的区别。通俗来说长机就是总指挥,僚机只是长机的翼人。长机不仅要自己操纵飞机,还要指挥僚机作战,同时还要指挥地勤,所以是非常关键的。当时经验不足的杜凤瑞便担任僚机,负责保卫长机。

▲中国第一代空军

驾驶四号僚机升空后,杜凤瑞表现非常积极,紧随三号长机之后,机警地护卫着长机的安全,上下翻飞,与国民党军机追逐格斗,根本不像是飞行时间仅300小时的空军“毛头小子”。

期间,当他发现三号长机向一架敌机攻击时,另有三架敌机突然从后面冲来,妄图偷袭长机,杜凤瑞便一面紧急报告:“三号,注意后面,敌人向你开炮了!”一面猛推舵杆,向F-86扑去。在他的勇猛冲击下,三号长机脱离了险境,而杜凤瑞却陷入了四架蒋机的包围之中。

整整3分钟的激战中,敌我双方从12000米高空一直打到3500米。杜凤瑞死死咬住敌机不放,加大油门冲了上去,瞄准 ,猛地按下炮钮,1架敌机中弹起火,拖着浓浓的黑烟坠落下去,飞行员中途跳伞,降落后被民兵生擒。

这个被生擒的国民党飞行员,这就是前面提到了张乃军。直到后来,他都不敢相信击落自己的人,竟然是飞行时间仅300小时的杜凤瑞。

▲杜凤瑞当时驾驶的歼-5战斗机

在击落一架敌机后,杜凤瑞又操纵着自己已经负伤的歼-5,继续追击敌机,直到击落第二架F-86之后,才在战机已经无法操纵的情况下,选择跳伞,后来当他刚出座舱,战机突然便爆炸了,生死只在一瞬间。

三、英雄与“活烈士”

当杜凤瑞跳伞之后,本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意外却出现了。当杜凤瑞已经快要着陆的时候,突然遭到了一架国民党军机的扫射。当时伞都被完全打烂了,张凤瑞的颈部等多处中弹,突然之间便牺牲了,年仅25岁。

▲战友转移杜凤瑞遗体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杜凤瑞是在跳伞之后,在落地之前,被敌机扫射击中而去世的,这是赤裸裸的谋杀。

根据国际公法,当飞行员跳伞后,对方是不能主动攻击的,这和不杀俘虏的初衷是一样。比如当两人都在军舰上的时候,是分外眼红的敌人;但当两人走下军舰,那就是两名普通的水手。

因此当杜凤瑞从军机跳伞之后,也许在他心里想的是,刚刚击落了两架敌机,这是巨大的荣耀,心里正高兴的时候,敌人却开枪杀害了他。这是犯法的,这是赤裸裸的谋杀。

▲《日内瓦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当时杜凤瑞跳伞落地后,即刻被送到福建场地,当时他已经是满身是血,人们便把他的遗物脱掉,把身上擦洗干净,这时发现胸部有一个很小的弹孔,从后背射入从前胸射出,进口小,出口大,典型的被子弹击中的伤口特征。

杜凤瑞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福州西山的苍松翠柏中,福州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许多老百姓自发前来参加。与此同时,他生前所在的大队改名为杜凤瑞大队。杜凤瑞的父母,也在1959年国庆节,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事实上,杜凤瑞去世的时候,距离他写下请战书才刚刚过去了一个月时间,他当时在请战书中说:

我听首长动员之后,心里热血沸腾,我坚决 要求党委支部批准我第一批赴前线参战,到前线 后我向党和首长保证:

1. 响应党的号召,克服困难,放下个人问题, 争取首战告捷立第一战功。

2. 虚心学习,钻研战术,在空战中坚决以毛 主席的军事思想为指南。

3. 保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保证 每天出动。

4. 保证服从命令听指挥,搞好团结,搞好长 僚机关系,在空战中掩护好长机,胜利完成任务。

后来,这封请战书在1977年被收藏进了军事博物馆。

再话说回来,关于那个跳伞的张乃军,他一落地就被当地民兵抓捕。幸运的是,接下来他却享受到了大陆方面优厚的俘虏待遇——参观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享受到了极高标准的人道主义援助。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他当时明明没有死,可台湾当时却大肆宣传他“成仁”了,这让张乃军也十分无奈,俨然成了一名“活烈士”。

▲国民党方面的报道《不顾自己救战友 张乃军慷慨成仁》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谎言,后来,人民日报、新华社都相继发文,解释张乃军在我军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并放出了最新照片。不过台湾方面当时并没有给予报道。

1959年6月30日,考虑到张乃军在台湾还有亲属,根据他自己的意愿,经过大陆渔民的护送,张乃军登上了金门岛(后来被送回了台湾岛,晚年退役后移居美国)。临别时,张乃军和护送他的大陆渔民相互握手、拥抱,并称等两岸统一后,很快就会再相见。

▲张乃军登上另一个船只后,特意与护送他的大陆渔民握手道别

此次福建龙田空战之后,国民党当局飞机再也没有侵扰过福建上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