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终老而不得:苏东坡悲惨遭遇后的豁达人生

上一集我们说到,苏轼从合江楼搬到了嘉佑寺。那时的嘉佑寺破败、潮湿,但苏轼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还常常去钓鱼、散步。嘉佑寺旁边有松风亭,苏轼在居住嘉佑寺期间,一次,他游松风亭时,道出一句“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重建后松风亭)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段话就是说: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如果换个角度去想,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我想,从这时期,苏轼真正的放下了他的官场上的追求,而开始完善自己的人生之旅。这正是苏轼在面对困境时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

寓居嘉佑寺,苏轼有一种萧瑟中的旷达,那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那里梅花盛开松风亭的梅花开了,苏轼看到了梅花,也许想起了北方的雪,想起了北方的雪堂,又写下一首: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这种自我安慰,也许是一种更深的内心叹息。嘉佑寺很不适合居住,但机缘巧合,在此期间,苏轼的表兄程正辅巡按惠州,在表兄的帮助下,苏轼再次迁入合江楼住了一段时间。但程正辅不久就被朝廷召还了,表兄走了,那合江楼肯定是又住不下去的,于是苏轼又要准备新的住处。

而这时候,苏轼的长子苏迈有望到广东做官,一家人有可能在广东团聚,再加上惠州淳朴的民风和友善的百姓,经过反复考虑,苏东坡就下决心在惠州自己建房了,打算在惠州常住了终老了,他选择的建新居的地方就是桥东的白鹤峰。

  《迁居》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

苏轼决定白鹤峰建房,是打定了在惠州终老准备的,所以,从选址,到建筑材料,苏轼以60岁的老迈身躯都亲力亲为,甚至派儿子苏过去河源买木料,可以说,苏轼的全部积蓄都投在这座房子里,还提前预支了俸禄。

(白鹤峰)

在苏轼到惠州的第二年,接近春节的时候,苏轼在白鹤峰上的新居建成,但山上没有水源,饮水须到东江边去汲取,很不方便。苏轼便到西邻翟秀才家去了解此地生活的情况,顺便告诉他自己准备在山顶上凿一口井,并约西邻两家共用这口井。所以,他在《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诗中写道:

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待凿平江百尺井,要分清暑一壶冰。

苏东坡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能如此善待邻里,品行确实高尚。这口井,就是现在人们通常说的东坡井。

(原惠州卫校内的东坡井旧貌)

苏轼的白鹤峰新居落成,他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可能在晚年就终老于此了,而且他对他的新局非常满意,写了一篇《白鹤峰上梁文》,此文其实可以作为很多上梁文的典范,只是篇幅有限,这里不多说了。。。

在白鹤峰的闲适之中,苏轼写下了这首《纵笔》: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据说,苏轼的老对头章惇看了,说道:“子瞻尚快活尔。”又把他贬到了儋州,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更多是政治斗争,只是这首诗写的刚好是这个时候。

这样,辛辛苦苦建新居,才住了两个月,又要搬走了,而且可能是一去不回。在接到调令后,苏东坡与苏迈等人在江边诀别,子孙数人齐集江边痛哭。东坡给王古太守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

费劲心血为自己建了所以房子,原本打算余生几年都在这里终老了,没想到政治斗争永远是残酷的,毫无恻隐之心。就这样,新房子仅仅住了三个月,苏轼就必须离开惠州,一切心血、一切规划都白费,这是多大的打击?

然而,伟人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在于他的抗打击能力。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这样评价苏东坡,他说:“我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非常特殊的地方通读了《东坡全集》。深感觉到东坡豁达、宠辱不惊,对世事人生既老练又不失赤子之心,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标准的人生态度。”

(0)

相关推荐

  • 惠州消失的归善县在桥东的遗迹

    惠州城桥东,因位于东新桥之东而得名.东至东湖西路,西至东新桥,南至西枝江,北至东江,这一块弹丸之地,曾经是惠阳县(归善县)的老县城.至今老惠州人还习惯把桥西老城称为"府城",把桥东 ...

  • 《美丽惠州》走进东坡祠 追寻惠州的东坡记忆

    追寻东坡 900多年前,一位大文豪被放逐到了惠州.苏东坡的到来,为这个"岭南之地"带来了全方位的文化新气象,至今仍为人们所感念.在寓惠的日子里,东坡先生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写 ...

  • 【觅苏记】广东惠州白鹤峰故居:营建新居(上)

    绍圣三年正月,程之才调离广东,没有了程的庇护,惠州一些官员对东坡的态度迅速冷淡了下来.东坡觉得不能在合江楼再住下去,何况此前他听闻到皇帝已经明确地称"元祐臣僚,一律不赦",这让东坡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3

    03 百代观法 自苏轼辞世到清宣统皇帝退位的800多年间,每逢重要官员到任惠州,首要之事就是拜谒白鹤峰东坡祠.清朝归善知县蔡梦麟在<重修东坡祠记>中说苏轼"寓惠三年,善政善教,百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1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冬,江西赣州盗匪谢达进犯惠州,一把大火把惠州治下的归善县城房屋焚烧殆尽.潜藏江边的老百姓发现,谢达一伙人烧杀抢掠,却对苏轼的白鹤峰故居"秋毫无犯".更令他 ...

  • 惠州有什么特别?让一生漂泊的苏轼萌生给自己建终老之地的想法?

    程之才的到来也让苏轼重新住进了合江楼,境遇获得改善.但到程之才离去后,苏轼又不得不再次迁居嘉祐寺.在合江楼和嘉祐寺之间往复迁居的经历,也催生了苏轼买地筑屋,在惠州给自己建一个终老之地,然后把家人都接过 ...

  • 苏轼被贬惠州时只专注做这几件事2

    苏轼走后,苏迈和苏过两房家眷则滞留白鹤峰,待父归来.然而,苏轼认为自己必死海南.路过广州时,苏轼给友人王古写信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 ...

  • 【觅苏记】广东惠州白鹤峰故居:营建新居(下)

    白鹤峰看上去有二十多米高,沿江的一面被切削成直壁,且搭起了围墙,因为四周没有遮挡,所以这座小山峰看上去颇为巍峨.山门入口处有一片平地,沿墙的一面有平面图,然其称为"惠州苏东坡祠参观指引&qu ...

  • 苏东坡寓惠两年七个月 催生千年东坡文化

    文化名人的行为,往往能成为文化事件.熟知惠州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是惠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传播者,他寓居惠州共两年又七个多月--惠州人还算出了苏东坡寓惠时间为970天,留下了587篇(首.幅)佳作. ...

  • 苏东坡与江景房

    苏东坡一生可能住过不少一线江景房.有多少?不知道.没有考证没有统计,但至少有三处是能"以诗文为证"的. 临皋亭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东坡到黄州,家眷未到,暂时居住在定慧院 ...

  • 北宋时“荔浦风清”景点在江北吗?

    惠州西湖边的荔浦风清景区,近日重新建成开放了.新的荔浦风清景区比原来大了许多,也漂亮了许多.因为把原来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全部拆除,改成了公园,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让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大家纷 ...

  • 苏轼散步的松风亭原来在这里

    文:峤峤 东东 琳琳 仙子 老聂 前天上课拿苏轼的<记游松风亭>来做断句练习,顺便请同学们查查当年苏轼散步的松风亭到底在现在的惠州哪儿. 孩子们还是很积极的. 峄峤同学发来一张图,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