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最不该被遗忘的人,乡村教育最后的守望者
明天是9月10日,第37个教师节。城里的各项庆祝活动肯定会热火朝天进行。一大早,各级领导会到学校慰问,座谈,社会各界表示祝贺,学生纷纷给老师献花。
领导的关怀足迹,往往只能留在几所城里的重点学校。在闪光灯的“喀嚓”声中,一双双白皙的小手会把红领巾挂在一张张堆满笑意的慈祥的脸上。
一片热闹声中,我想起了那些偏远的乡村,在宁静的乡村小学,教师节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会不会有懂事的村里孩子,用黑黝黝的小手摘一束山间的野花,放在教室里简陋的讲台上,给老师们一丝慰藉?
乡村学校,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近段时间,城里搞得轰轰烈烈的“双减”活动,在这里一丝动静都没有,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在偏远的乡村,一家培训机构也没有。
乡村学校为什么容易被遗忘?因为农村的学校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少,教师也越来越老。在经历很几次次撤并、拼凑之后,很多校园已经荒废了,仅存的学校已经无法再取消,它们要坚守乡村孩子最后一点希望。
前些天,一位乡村小学的校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课刚下课,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跑过来问他:“老师,什么时候放学?”
校长吃了一惊:“现在才第二节课,上午有四节课,你要回去干嘛?”
这位一年级学生低着头,轻声说道:“我要回去做饭给奶奶吃。”
校长沉默了,在乡村学校,这种现象很普遍。孩子的父母去城里打工了,把孩子留在乡下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如果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孩子还要一边上学,一边照顾他们。
乡村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有时还要承担起帮扶贫困学生的重任。
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姑娘,如果在城市学校教书,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人眼中的宠儿。聪慧而美丽的她,放学时间未到,男朋友已经开着车在校外等候了。放学铃声响起,她就会像一只小鸟,欢快地飞向幸福的地方。
与城里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相比,乡村的晚上一片漆黑,简陋的书桌上,只有台灯陪着教师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在农村,成年劳动力稀少,学校里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姑娘,也会是孩子和爷爷奶奶心中的大树,他们心中的依靠。
城里的老师有一些明里暗里的隐性福利,如家长们请吃饭,请旅游,送点礼物,包个红包等等。乡村教师拿着微薄工资的同时,还要想办法给学生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大家还记得很多年前,那位自己吃方便面,省钱补贴学生的江老师吗?其实,这样的老师在乡村学校有很多。
有一次,我去一所山区小学搞慰问活动,在问及学校情况时,校长给我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情况:全校共29个学生,除了学前班有9个孩子以外,其他20个孩子分布在5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3名左右的学生,其中三年级一名学生也没有。这20几个孩子里面,贫困家庭占了大多数,身体有残疾又有好几个。
“学校和老师倒是不用太关心,只是这些孩子太可怜了,”这位校长说,“给孩子们家里买点实用的东西吧。”
去年,我走访另一所乡村学校,在校园里我却没找到校长,一问学校的老师才知道,他出去寻找找没上课的学生了。
这里因为远离城市,水土资源好,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很多土地都承包给了外省人种植蔬菜。他们中有些人是带着孩子来这边种菜的,虽然没有本地户口,但是乡村学校还是免费接收这些孩子上学。到了蔬菜收割的季节,这些孩子都旷课去地里帮忙去了。
这位校长说:“于心不忍,虽然这些学生不占我们学籍,也不影响我们考评,但是要是他们不学习的话,我真的心里很不好受。”
乡村的教师真的很淳朴,他们是乡村教育最后守望者,照顾着一些被遗落在乡间,稀稀落落却在顽强生长的野花小草。在他们眼里,这些花草虽然不整齐,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炫目美丽,却是农村最后的希望。只要它们能健康长大,这些园丁们也就欣慰了。
前些天,一位乡村教师突然对我说,能不能帮忙给他们学校找些音乐、美术类的志愿者教师。我很诧异的说,以前不是不开这些课吗?
这位老师回答,听说以后素质教育是主流,乡里的孩子恐怕会越来越落伍。听了这些话,我只有一声叹息。
这些年,我总喜欢去乡村学校走走,也许那里有自己童年上学的影子,也许总想看到一种希望吧。直到有一天,开车经过一个村庄时,我忽然看到了一条大红横幅:热烈祝贺本村学子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我差点热泪盈眶,这就是希望。
最后,祝广大乡村教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