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转)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

(1)、每边两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

(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和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

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

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

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

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

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

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合掌”是什么意思?

看讲对仗时,要求避免“合掌”。这是什么意思呢?

1.“合掌”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避免合掌?

3.合掌是不是绝对不可用?

4.实际创作时应注意什么(如何避免)?

5.看来合掌不是不可用喽?是不是要看具体的情况,有的用了显得重复,有的则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答:

我用施蛰存先生的论述回答一下试试:

1、上下二句意思重复,称为合掌,好比两个手掌合在一起。

2、为什么要避免合掌?就是因为两句只有一个概念或意思——浪费了文字。

3、合掌是不是绝对不可用?“这种诗病,唐代诗人都不讲究,宋以后却非常注意,不做这种联语”。唐诗中合掌的例子,施先生举出的有: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杜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郎士元

注意最后一例中重复的只是后三个字:不可听、岂堪闻。

4、如何避免?一、避免两句意思重复,二、避免对应位置上的字义重复。例如,严维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两句,有一个抄本把“漫”抄成了“慢”,于是明代胡应麟指出“慢”、“迟”是字义合掌了。

①关于对联“合掌”

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一副对联,一般字都不多(长联除外)。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下面一副对联就是合掌的: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

  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况,相对地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当避免。但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略,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

  “反对”的意思一正一反,“串对”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上下联的意思一般不会重复。“正对”则不然。“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就重复了。因此,完全可以这么说,“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也有同一联内出现意思重复者。如湖南羊年征联,有人撰联如下:

积极地热情地欢送旧岁;

高兴地愉快地迎接新年。

  此联用语就不像对联。下联“高兴地”、“愉快地”意思又雷同。这种雷同,虽然不是出现在上下联中,也是一种合掌,因此也应当避免。

  为了加强对合掌的认识,现特将《楹联报》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长十分。

(0)

相关推荐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和对联规则(25)

    第三部分.对联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它和诗词歌赋曲牌灯谜一样,也是古代汉语文学艺术中的一个分支.由于对联的句式整齐,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所以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 ...

  • 楹联知识(一)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和六个禁忌

    平仄 对联 仄声 分类:楹联知识 一.对联格律的六要素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 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 ...

  •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上(转)

    把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 ...

  • 对联格律六要素 格律 谋篇

    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 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 ...

  • 浅谈对联格律的六要素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 ...

  • 对联概念及六要素

    对联又叫对子,贴于门柱之上的又叫楹联.对联是一种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的汉语特有的文字艺术.起源于桃符,据考证,五代后蜀孟昶的"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是对联的第一次出现 ...

  • 对联的六要素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1 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7条消息)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作者:张玮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评:100% 销售量:0 ¥34.3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作者:张玮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 ...

  • 用“六要素”大幅提高选股准确率

    "六要素选股法"主要内容:通过指数.板块.个股三者共振,寻找建仓目标:通过形态.均线.K线(单K或2-3根K线组合)三者结合,确定建仓位置. 根据奶爸的经验:每当这个时候入场,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