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守信”的瑞士银行为何成为纳粹的帮凶?|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老约汉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今年四月份,2020年全球各经济体人均GDP排行榜出炉,中国大陆以人均GDP10503.2美元占据63位,总量147294.97亿美金排行第二,丑国依然以209365.59亿美元的名义GDP总量排名第一。
不过,在人均排名前三位中,就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讲的国家——瑞士。
◎ IMF世界经济展望:2020全球各经济体人均GDP排名榜,瑞士在人均名义GDP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
瑞士这个国家出了名的高消费,跟去过那的朋友聊天,一瓶330ml的可乐售价5瑞士法郎,将近40块钱。当地的土特产——手表,也是世界驰名。当然了,当地人挣的是瑞士法郎,而不是人民币。
那么问题来了,瑞士这个国家为何这么富裕?
其实,除了百年卖表专业户以外,其实他们来钱最快的是——金融业。其中瑞士银行就是最著名的代表。
据说瑞士银行几乎没有利息,而且每年要交很高的手续费。就算这样,依然能吸引全世界的有钱人来这里存钱。有钱人为什么心甘情愿把自己的钱存在瑞士银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瑞士银行安全、诚信、私密。
◎ 除了享誉世界的瑞士表,瑞士军刀,瑞士雇佣兵,瑞士银行以外,瑞士的人居环境也非常棒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是一直很美好,也是逐渐完善慢慢发展而来的,不过瑞士银行似乎是个例外,早在1713年,瑞士就实施法律,要求所有银行注意保护客户隐私,绝不公开客户信息。最牛X的一点是,瑞士银行是第一个明文规定这么做的银行,并且要求绝对保护客户财产,一旦发生丢失,银行无条件100%赔付。哪怕你的钱是被外星人抢走了,银行也要全额赔付。
瑞士敢这么干,跟他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瑞士这个国家面积不大,全国大部分国土是山地,可耕种的面积不大。就像中国古代山里多土匪一样,瑞士居民大部分养成了土匪的习性,谁来都得打个劫,弄不好还得劫个色。以至于后来瑞士民风极其彪悍,各种输出雇佣兵。以至于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虽然都跟瑞士关系不大,但都充斥着瑞士人的影子。
◎ 教皇的瑞士近卫队,于1506年由教皇儒略二世建立,为保护天主教会圣座罗马教廷和教皇本人的雇佣兵组织
1527年5月6日,哈布斯堡王朝血洗罗马城,教皇生命岌岌可危。面对神罗,所有卫队都跑了,只留下瑞士卫队,面对34000人的进攻,189人中147人战死,教皇跑到圣天使堡躲过一劫。
◎ 保卫法王的瑞士卫队(红衣)
1789年,瑞士雇佣兵誓死保卫路易十六,更是全部战死,没人退出战斗。这种彪悍的战斗力和极端遵守契约精神的做法,让所有人对瑞士赞不绝口。
众所周知,契约精神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基础,有了这点,对于瑞士银行的口碑,自然不必多说。所以从1713年瑞士出台100%赔付的法律开始,瑞士银行就吸引了全欧洲有钱人的目光。
到了1815年,欧洲“列强”在瓜分了拿破仑缔造的财富之后,在维也纳开了个会,会上作为拿破仑的保护国,瑞士联邦出席会议。他们的强硬,让试图瓜分瑞士的欧洲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一点,所有人都在瑞士银行有存款,谁都想单独享受这个利益,但是这么一来所有人都会跟自己为敌。
于是欧洲各个王国发现,瑞士最好的出路就行让他永久中立,谁也不能碰他。于是,一个永久中立国产生了。
◎ 瑞士在欧洲的地理位置
之后的200年,瑞士没有卷入任何一场战争,当然永久中立国也意味着需要放弃很多利益,比如说瑞士居民在他国受到不公正待遇,国家也不能出面干涉。这是后话,有机会再说。
成为永久中立国的瑞士再大规模输送雇佣兵就不合适了,断了这个财路就必须找到新的财路。于是瑞士人想到卖奢侈品,但是聪明的人永远觉得这么做来钱慢,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钱挣钱。
在被承认永久中立之后,瑞士人开始做全欧洲的银行生意,吸引他们来存钱,自己不给利息还要收取管理费,理由就是把钱放我这,你踏实。
于是瑞士的银行就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快国内银行数量达到300多家,分支机构遍布整个欧洲。
为了管理这些银行,一个银行协会就出现了,这就是瑞银集团,简称UBS。我们老说的“瑞士银行”其实就是指的瑞银集团。
◎ 瑞银集团的起源于发展
◎ 托根堡银行,建于 1863 年
◎ 温特图尔银行,建于1862年
瑞银集团代表了数十家独立公司的联合体,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62年成立的温特图尔银行以及1890年代成立的瑞士银行公司(SBC) 。到了1912年,温特图尔银行与托根堡银行合并成立了瑞士联合银行(UBS),
在此后数十年的市场竞争后,瑞士联合银行(UBS)和瑞士银行公司 (SBC) 于 1998年合并成立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瑞银集团”。
◎ 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后,它们被单独称为“瑞银”,同时保留了瑞士银行公司的“三把钥匙”图标,这个标志代表了公司的信心、安全和谨慎的价值观。
到了今天,瑞银集团共设400多家银行,全球分支机构多达5030家。此外,瑞银还是欧洲前三大银行之一,总市值为610亿美元,总资产超过1.126万亿美元。同时,还管理着超过3.2万亿瑞士法郎的资产(AUM),其中约2.8万亿瑞士法郎是投资资产。2017年6月,其投资资本回报率为11.1%,紧随其后的高盛和摩根大通分别为9.35%和9.456%。
而瑞士全国20%的收入来源是瑞银集团贡献的,瑞士号称“金融帝国”,而帝国的支柱就是瑞银集团。
◎ 瑞士苏黎世瑞银总部
为了巩固支柱产业,瑞士完善了相关法律,吸引更多人来存钱。保密和赔付一直是瑞士银行吸引他人存款的手段。瑞士规定,别管你是非洲酋长还是土耳其的娘娘,你来存钱我欢迎,但你要问我谁存过钱,那对不起,一律不说。
除此之外,瑞士银行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不关你是什么人,只要有钱交管理费,那我不会问你是谁,也不管你是谁,都可以过来存钱,当然你需要提供你要存钱的账户信息。这些看似完善的法规,也给日后瑞士银行的改革埋下伏笔。
◎ 位于苏黎世阅兵广场的瑞银全球总部
从瑞银成立开始,所有银行从业者都秉承这个原则进行金融业务。瑞士银行成为“安全”的代名词。
前几年有个汤姆·汉克斯和让·雷诺演的电影叫《达芬奇密码》。里面汤姆·汉克斯演的教授遭人陷害,说他杀了卢浮宫馆长,他和馆长的孙女找到线索,跑到瑞士银行拿证据,准备洗清罪名。让雷诺演的警长来到银行,要求银行交人。可银行跟保险柜所有人签署过协议,如果有人来避难,银行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于是银行行长不惜发生国际纠纷的代价,保护两人逃出银行。当然,后来他叛变了。
除了叛变之外,其他情节和桥段在历史中都能找到。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二战前期,希特勒要求瑞士银行公布犹太人存款的事儿。
◎ 希特勒想要挑动德国人的民族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国内找个软柿子捏一捏 图为水晶之夜被砸的犹太人商店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清查德国犹太人的资产。犹太人知道大事不好,由于瑞士银行实行了保密法,因此成为犹太人财富的主要流向。
希特勒亲自与其他国家交涉,要求他们配合国内的反犹活动。面对纳粹的威胁,其他银行纷纷选择妥协。只有瑞士银行就像400年前保护教皇一样,保护着犹太客户的信息,希特勒甚至试图用武力威胁,也没能撬开瑞银的嘴。
硬的不行只能来巧的,在研究了瑞士银行的规定之后,盖世太保想出了个损招。他们冒充国内犹太人的名字,到瑞士各大银行存钱。注意是存钱。
按照瑞士银行规定,不管是谁前来存钱,只要银行得到正确的客户姓名,就会为客户办理存钱业务。于是乎,只要在瑞士银行选择存款的犹太富人纷纷暴露了身份。等待他们的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最后不仅不得不把钱转回国内,还为此丢了性命。
战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国际犹太人组织和幸存的犹太人想起这段往事,开始指责瑞士银行企图利用本国《银行保密法》,“藏匿和盗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存放在那里的巨额存款,如此一来,瑞士银行就产生了信誉危机。
◎ 在美国新泽西的瑞银财富管理总部
1998年,瑞士最大的两家银行———UBS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与美国犹太人组织达成协议,由两家银行一次性出资设立一个12.5亿美元(当年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8.2791,大约是1998年的103亿人民币,从购买力来算,为2020年的303亿人民币)的赔偿基金,用于赔付早已经死去的犹太人存款账户户主的亲属和后裔。
但瑞银的赔偿工作效率非常低,导致受害者家属不得不通过法律手段敲打瑞银,2005年5月13日,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作出判决,要求瑞士银行向在二战中遭纳粹迫害的两个犹太人家庭赔付2190万美元。
这是瑞士银行迄今因出卖犹太人财产给德国纳粹而作出的最大一笔赔款。
为了挽回信誉危机,瑞士银行随即颁布了新的规定,存款金额在5000万瑞士法郎以下的“小额”存款,可以匿名。瑞士法郎和美元的汇率大概为0.98:1,基本相当于5000万美元。怪不得瑞士银行有个笑话,来存100万美元的人被当做穷人安慰。
这个法规的含义就是,咱们去存钱(如果有这个能力的话),给自己起名叫“震八方紫面昆仑侠”,银行也不会问你的真正姓名,给你开的凭据也是这个名字(希望你记得住)。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查到这个账户,因为双盲,所以绝不会透露你的信息。避免之后又有哪个政府利用同样的方式查找海外资产。
◎ 只要5000瑞士法郎(大约3万人民币)就能在瑞银开户
对于存款高于5000万瑞士法郎的客户,就必须要用真实姓名进行存钱,目的是防止他人冒名盗取,不过瑞士法律还是延续了之前的规定,银行绝不能透露任何信息。如果有哪家银行泄密,那么不光要被高额罚款,银行也很快会关门大吉。不过我相信,把契约精神当成生命维护的瑞士,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作为存钱的人,这么严格的保护肯定是好事儿,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这么做也带来了以外的后果,最严重的就是逃税和洗钱。
众所周知,一个人越有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纳税。
拿美国NBA举例,一个球员跟球队签署了7年2亿美元的合同,7年后,到手的绝对不到2亿美元。例如NBA湖人队的詹姆斯透露,球队工资的一半以上是要交税的,所以真正到手可能连一半都没有。
◎ 虽然詹姆斯“吸金”能力超强,但也要缴纳非常高的税
因此,懂事儿的人会找律师,专门为自己合法逃税。鸡贼一些的,就选择把钱转移到瑞士银行,国内不留钱。税务部门找上门来,发现工资卡里只有2.5。不光不纳税,还能领低保。因为瑞士方面不会提供任何证明,而税务部门无法掌握相关证据。因此国家明知道他们的种种做法,但是无能为力。
于是在2008年,美国参议院把瑞银集团告上国际法庭,理由是他们帮助富人逃税,造成每年1000亿美元的损失。官司打了几年,最后结果大跌眼镜,瑞银败诉。赔偿美国7.8亿美元的罚款,除此之外还被迫把4450个客户信息交给美国。
此事件发生后,那几年的瑞银不仅口碑直线下降,而且总资产也跟着断崖式下跌,从1.5万亿降到了9000多万。瑞士方面也毫无办法,一来国际法庭的判决结果没地儿上诉,总不能到太阳系中级法院提交吧。二来如果不遵守判决结果,那么瑞士的“契约精神”也会被质疑,将会蒙受更大损失。
◎ 瑞士联邦法院判决,瑞银必须把4万名涉嫌逃税漏税的法国客户的名单交给法国税务局。报道称,根据调查,这些法国客户在瑞士联合银行的保险柜中隐藏了将近100亿欧元的巨额财富。其中,有些客户在日后可能需要补缴天文数字的税金和罚款。
除了逃税之外,洗钱也成了瑞银的标签。贪官污吏、独裁者、犯罪分子纷纷把钱存到瑞士银行,防止被人发现。比如说卡扎菲、萨达姆,还有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等人,为了在国内民众面前保持着良好的形象,不让他们的形象受损,因此决不能让百姓知道,自己在国外有什么样的后路。
因此,安全性,私密性极佳的瑞银就成了他们的最好选择,这些通过权力攫取财富的人都把瑞银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金库。
犯罪分子把钱存到瑞银,那么赃款去向就成了谜,就算抓住人,瑞银不放话,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审判。国际社会面对这种情况,自然要求瑞银公开客户信息,并且放出狠话,要联手抵制瑞银的种种做法。
面对压力,2015年开始,瑞银把那些已故的大人物的账户信息公开,像前面提到的卡扎菲、萨达姆、马科斯的资料就是这个时期公布的。并且从2017年开始,有条件的向一些国家进行数据交换。
相信有一天,瑞银信息绝对保密的政策将成为历史,不过就算这样,也不妨碍咱们把瑞银作为第一存钱选择,毕竟人生还是要有个目标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