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系列丨千古第一相之死
△ 李斯之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209年,胡亥继承帝位,成为秦二世。一切都显得那么仓促,包括赵高与李斯这条统一战线的达成。
看似是利益共同体,事实上,不过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然而,卸磨杀驴这样的事自古屡见不鲜,尤其是有利益相关性的两者。
秦国这么大一块肉,与其与你李斯分而食之,为什么不能由我赵高一人独享呢?
既然巩固自己地位的目标达到了,对于赵高而言,李斯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借胡亥的手除掉李斯,就是赵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的首要大事。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出赵高为了一步步陷害李斯,可着实是费了一番心血的。他清楚胡亥的小孩子心性,所以时常在胡亥面前给李斯使绊子,例如:
骗李斯在胡亥玩兴最高的时候去劝谏,使得胡亥反感李斯,而李斯下狱的直接导火索也正是如此;
在胡亥面前说李斯虽有拥立新王之功,但因无爵位升迁而心怀怨恨,由此让胡亥和李斯产生越来越大的嫌隙;
在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压楚地造反不力时,又对胡亥说这是“守而不击”,让胡亥怀疑李斯有放纵勾结叛乱的嫌疑;
在被下狱之后,李斯的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甚至通过逼供、欺骗等方式,赵高将李斯那些莫须有的相关罪名坐实等等,让胡亥彻底抛弃李斯。
可是面对这被腰斩的结局,难道所有的罪责都应该归到赵高身上吗?并不是。
行刑之前,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李斯曾回头对同判死刑的二儿子李由说:“我想要和你再次牵黄狗一起出上蔡(城市名)的东门猎逐跑得快的兔子,如今哪里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呢?”
李斯或许觉得自己有冤在身,但他终究没有胆量说出来,为什么呢?
因为是他背叛大秦帝国与始皇帝在先。
除了赵高的恶意构陷之外,或许是因为已经看不到大秦的未来而一心想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李斯安排不少亲信在朝中担任要职,若是举贤不避亲倒也好说,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给在暗处伺机而动的赵高留下把柄。
当各地起义军此消彼长时,为了避免秦二世的责问,李斯等人谎称起义军多是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而后在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进军不利时,大将章邯讥讽李斯无能,要追查李由的责任,李斯又因此提出一套“督责之术”,从而继续赢得秦二世的信任。
何为“督责之术”呢?说白了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
当时的胡亥询问李斯: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
未曾想李斯却说:只要君王监督到位,轻罪重罚,就没人敢造反。
这如何是一个忠臣该有的言论?也正是因为这个主张,才使得秦二世愈发地暴虐,杀“忠臣”,残“明吏”,使得天下“苦秦久矣”。
终究是自作孽,才让奸人有了可乘之机。诸多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让参与制定法律的李斯在严刑拷打、刑讯逼供之下彻底地感受到了秦朝严酷的刑罚。最终,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一心追求功利的李斯,临死前念叨的这句家常,大抵就是他临终前的明悟了吧。
真真是:
上蔡东门狡兔肥,
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
直待咸阳血染衣。
—— ♞ ——
责 编 @ 一 廿
编 辑 @ 朱亭折扇
手 绘 @ 甜 安
【闻古知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