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有名诗词点评台011期
榜上有名诗词点评台011期
本期上榜名单:
王良民、洛水伊人、薛玉忠、童心、淡月疏烟、洁心、诚挚、雪梦、只影向谁去、浅墨清语
【满江红室】推荐
醉红妆·清风翦翦拂纱窗
王良民
清风翦翦拂纱窗。
薄云轻、翠柳长。
笑花红袖有浓香。酬群艳、惜浓芳。
芙蓉无意献新妆。
纵娇软、占烟光。
莫道山中穷到骨,传笔画、入诗囊。
止水赏析:
高岭大川,云山烟壑,无达官显贵之排场气势,无通都大衢之繁华热闹,似乎“山中穷到骨”矣!然风清云闲,杨柳长袖飘飘,新荷莲叶田田,满眼青山绿水,触处诗情画意:“传笔画、入诗囊。”其超凡脱俗之美,是那些穿梭于灯红酒绿之场、沉浮于纸醉金迷之途的人难以理解享受的啊!王良民老师的《醉红妆?清风翦翦拂纱窗》如一缕清风,给我们描绘了清新淡雅的山中美景,似一泓山泉,为我们展示出一幅清幽迷离的世外桃源来。
“清风翦翦拂纱窗。薄云轻、翠柳长。”这句景物描写,情景交融,语言流畅,意象优美,比较成功。清风习习,白云飘飘,这是山中初夏的清景。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因山高而幽,夏风仍略带寒意,写出了初夏山风的特点。“笑花红袖有浓香。酬群艳、惜浓芳。”我感觉写的不够成功。“笑花红袖”大概是红袖美女比花更美,因而“笑花”吧。有浓香,是体香吧?美而香,有笑花的美质。谁又“酬群艳、惜浓芳。”是“群艳”养育了“红袖”美女,红袖美女“酬群艳,惜浓芳”?浓芳与浓香意思完全相同,从用韵说,是犯了复韵的忌讳。
下片“芙蓉无意献新妆。纵娇软、占烟光。”写河塘中,烟波浩渺,新生莲叶娇软柔媚,景中含情。面对如此美景,作者禁不住“传笔画、入诗囊” 。“莫道山中穷到骨”稍微一顿,将最后两句推向高潮,水到渠成。
结构上,上、下片都是前三句写景,后三句写人,上下片类同。如果上片写景,下片写景中之人,可能结构合理些。
【早梅香阁】推荐
醉花阴·重阳乡愁
洛水伊人
秋雨清风愁江远,篱菊凄凉畔。
薄雾浥霜天,红叶阶亭,露滴西窗晚。
独临瀍水重阳叹,何处相思岸。
念去去烟波,无限长河,千里孤飞雁。
止水简析
近代诗词评论家王国维,把景与情的关系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相当于触景生情,就是看到景物,引起相应的情感。有我之境相当于移情于景,就是本来就有浓浓的感情,看到的各种景物,都着染上这种感情色彩。洛水伊人的这首《醉花阴?重阳乡愁》,成功地运用了这两种抒情方法。
孑然一身,久客在外,又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诗人心中早已酝酿出了浓浓的乡愁,于是触目所见,无非愁境:远处:“秋雨清风愁江远”,身前“篱菊凄凉畔”。眼见“薄雾浥霜天,红叶阶亭”,耳闻“露滴西窗晚”。仿佛被凄风苦雨、愁雾寒霜所包围,令人窒息。一切景物都着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上片选取典型的深秋景物,将情感渲染到十分的浓厚,下片点明了具体“所愁”。愁绪满怀,无以排解,独临瀍水,以释浓愁,可又触景生情,发出了长长的“重阳叹”:何处是我的相思岸呢?一望烟波浩渺,“念去去烟波,无限长河”,故乡何处?无奈之时,正伤心,雁过也,仰头看到“千里孤飞雁”。是想如鸿雁一般飞回故乡?还是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言尽意长,余味悠然。
上片移步换景,景几变而愁不变,一往情深。下片由近到远,在更广阔的空间转换中写情。由眼前瀍水岸想到故乡岸,目光也随着“去去烟波”望向“无限长河”。失望之余,由地上转向天空的“孤飞雁”,希望愈转愈渺茫,感情愈转愈深沉,让人百读不厌,感慨不已。
【天仙子苑】推荐
醉花阴·望月随想
薛玉忠
月明星稀凝清露。倦鸟还旧树。
举目向苍穹,心绪难平,回首烽烟路。
每临大疫从容处。为有擎天柱。
浴火更重生,风雨兼程,傲视群魔舞。
清雅月影赏析:
小词颇有意境。没有老干体那种口号式唱高调,但一样能通过质朴的文字,来赞颂我们祖国千百年来,历经风雨,从容不迫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小词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中心思想架构稳妥,主旨明确,意境浅显易懂。作者应该是有几年诗词功底的老手了。
“月明星稀凝清露。倦鸟还旧树。”首句便呼应命题。月朗星稀,倦鸟已归巢。作者正值晚饭后的休闲时刻。
“举目向苍穹,心绪难平,”月夜是最令人感怀的,或喜或悲,都会在月色朦胧中浮现并牵动人的情怀。“回首烽烟路”是精彩一笔!成功完成上片,引导读者,去探索追寻下片之境。对于上下片的诗意衔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特别强调下:过片不可断了意,须要承上接下,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每临大疫从容处。为有擎天柱”。因上片尾句引伸,本词过片笔锋突起一转,意境便更进一个层次。两句话巧妙一作一答,面临灾难因何从容?因为有“擎天柱”!《楚辞·天问》:“八柱何当。” 王逸 注:“言天有八山为柱。” 洪兴祖 补注引《神异经》:“ 崑仑 有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擎天柱用来比喻能在困难局面下转危为安的重要人物。作者的寓意:当然是指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导者,困难面前,首当其冲,一切为民。通过这次全世界疫情,我们庆幸,生在中国是万幸的。
“”浴火更重生,风雨兼程,傲视群魔舞。”层次又一次升华,祖国傲然屹立世界,历经每一次洗礼,如旭日冉冉东升,令世界人民瞩目。具有大国风范的中国,其精神不倒,团结奋进,便没有什么能击垮我们。
本词命题“望月随想”,细细读来,却不是以往落入俗套那种简单的儿女情长,文中体现的是中华儿女那种英勇无畏的气概,是具有大爱胸怀,历经磨难依然不倒的大国崛起。读来回味无穷,思想很有高度的一首好词。
【锦园春室】推荐
临江仙·清晨偶得
童心
晓日酡红似醉,东墙又听鸡鸣。
中宵披卷读黄庭。
不知深睡美,但得寸心清。
曾也书空咄咄,今兮忘却营营。
悟时随处是新晴。
升沉都一笑,何必问君平。
清雅月影赏析:
一首感悟人生的抒怀诗词。“晓日酡红似醉,东墙又听鸡鸣。”开篇拟人化,晓日东升,红彤彤如人面醉酒的模样。晓日,鸡鸣,交代时间早上,呼应命题,“清晨”。
“中宵披卷读黄庭。”,《黄庭经》是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它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统称《黄庭经》。传说是西晋王朝时,天师道著名的女道士魏华存创作的。据考证应是男仙所著,是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对后来的医药学,解剖学,养生学有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西游记中曾有句“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作者深夜处宁静中读书,修身养性。“但得寸心清。”即是对自己追求清心寡欲、宁静淡泊,最真切的诠释。
下片整体过度到抒情,“曾也书空咄咄,今兮忘却营营。”书空咄咄有叹息,愤慨,惊诧之意。营营有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之意。此句表达作者在人生中曾经走过的迷茫之路。都化作云烟而去。
“悟时随处是新晴。升沉都一笑,何必问君平。”煞尾最出彩,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诗境,都值得叫好!化用唐代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的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借用君平的典故,阐述只要能感悟看开一切,即使天在下雨,心态也是充满阳光。任凭岁月浮沉,笑着从容面对,不必沉迷于功名利禄,诸事要随缘随机。
小词引经据典,语奇意新。很好的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洒脱的处世态度,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步蟾宫室】推荐
芭蕉雨·荷
淡月疏烟(山东)
净植盈盈照水。未沾尘一点、幽香细。不与百花争绮。任那玉蝶纷飞,蜻蜓悄至。
远离纷扰俗世。修性淡名利。无语独自尝、清欢味。共日月、抱禅心,相守半亩方塘,三分宿意。
洁心赏析:
“芭蕉雨”这首词牌只有“程垓”一格,他的词比较幽婉,以情为主。而作者这首“荷”是着重以物为主,展开描写与抒怀,是一首静谧清新的雅词。
上阕以描写景物为主,用蜂蝶作为荷的衬托,丰富了整个画面,静止的荷与飞舞的蜂蝶交错,再加上细细的幽香萦绕云水之间,虚实结合的幽境流动于人的脑海中,亭亭玉立、不染尘埃的荷,就这样在作者笔下勾勒出来。
“不与百花争绮”,写出荷的另一特性。荷的生长环境和季节都是与百花争艳相错的,春天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时,荷还在泥水中眠梦未醒,当春红落尽时,它才蓄势待发。大多数的花生长在山野与园林中,唯有荷与极少数的花生长于池水、河湄,所以不与百花争绮,正是荷的独特风格。
下阕主要从荷的性情着笔,虽上阕说“不与百花争绮”与下阕有点重意,但同时也是一种升华,荷远离世俗的纷扰,独自开在静幽之处,不以色争艳,不以名贵而争宠,静静地孤芳自赏,独享清欢。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它出尘不染、清洁无瑕,故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所以人们总赋予荷禅性,这里作者也同样用“抱禅心”来描写荷的性情。
整首词淡雅素净,平稳不惊,铺展画面有美感,对仗处工整,文笔隽秀,读来清新脱俗。
【女子诗词阁】推荐
观老夫妇烟趣随吟
洁心
晚来闲逸至,不约两凭栏。
燃火奇香入,生灰轻指弹。
烟魂静相绕,情骨醉余欢。
我里他中合,难分云一团。
李悦岭赏析:
《观老夫妇烟趣随吟》是诗人洁心从生活中截取的一幅有趣的画面。诗人倍加欣赏是老夫妇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闲情逸致的坦然处世,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中反映出一个极为平凡的老年生活,实则是诗人用诗在这里做生命的注脚。老年人的爱情不像年轻人表现得轰轰烈烈,他们追求的是一份惬意的幸福,平淡中体现出心与心和谐默契。“晚来闲逸致/不约两凭栏”,多么和谐的场面啊!爱情中的夕阳红晚来也令人钦慕陶醉呀!从那细致的对火香烟绕指的璀璨中,一个轻微的举动“生灰轻指弹”,反映出这个社会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与自然、理想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生命中透着那么一股子强劲,既有赞美寓意,又有和谐之韵。诗人有更深的挖掘体现在诗意拓展上,深思、顿悟与灵魂相约。闪亮的句子频频出现,“烟魂静相绕/情骨醉余欢”。此时的烟魂,何不像人一世的缠绵?浪漫的情趣,透着一种幸福。
结尾部分,语言刻画的更为精巧,紧凑,表达出无为的精神之境。情感和情景高度融合,让这首诗脱俗于任何写实的形式,“我里他中合/难分云一团”,化用管道升的“我侬词”,我里有你,你中有我,打动读者的是烟雾缭绕中诗人笔下再现的灵魂了。
【撷芳词馆】推荐
郊外放风筝
诚挚
且喜和风至,方知好放鸢。
苍鹰翱塞上,紫燕荡天边。
影落千重趣,踪由一线牵。
何妨蹊径绕,情寄白云巅。
巩晓荣赏析: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以风筝为题的诗作很多。诚挚老师的这首诗让人读来耳目一新。首联“且喜和风至,方知好放鸢。'春日,天晴气朗,风和日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作者心情正好,不妨去郊外放风筝,莫辜负这大好时光。颔联“苍鹰翱塞上,紫燕荡天边。'以直白的手法,描写放风筝的场景。看那蓝天云空,苍鹰展翅翱翔,紫燕不知不觉飞到天边,让人目不遐接。颈联“影落千重趣,踪由一线牵。'笔锋一转,这苍鹰,紫燕……等千姿百态的风筝在天空投下壮观的影象,看的有趣、惊心、喜悦,但飞来飞去的风筝,飞的再高再远,其行踪总在放风筝的人手中,一线所牵。尾联“何妨蹊径绕,情寄白云巅。”才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由放风筝的场景,作者想到远大的理想抱负,要实现,没有蹊径可绕,不妨寄心情于九天白云之上。
总之,这首五律描绘了一幅春日放风筝图。蓝天白云,千姿百态的风筝飞翔于天际,画面壮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高雅格调和高远的理想抱负。起承转合,运用自如,特别颈联尾联,极具艺术表现手法,写得妙,精,巧。
【浪淘沙室】推荐
生查子
雪梦(吉林德惠)
红尘笑我痴,岁月催人老。
晨见鬓添霜,落寞谁知晓。
怜春去复回,不及溪边草。
莫叹已秋深,看菊花刚好。
南郭居士赏析:
“岁月催人老”是韩维《襄城道中怀曼叔》中的句子,此中落寞问谁知晓,其实已全然体现在了诗中,亦即“晨见鬓添霜”,“怜春去复回”,感觉人生竟不如溪边的小草,绿草能春风吹又生,但鬓霜已不复再黑了。而最后两句又道出了作者的达观,“莫叹已秋深,看菊花刚好。”末句的断句应该是“看菊|花|刚好”,这样读意境便提升了,这应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写作手法。
总体而言,本诗上阕结句问的好,而精彩却集中在下阕,很有意境,笔法熟练自如,读之更有余味。
生查子·客中登临
只影向谁去(湖北)
菊丛枯砌边,梧叶飘檐瓦。
寒色覆林枝,西岭孤亭榭。
登临遣客心,雁字苍穹写。
冉冉故乡云,都逐斜阳下。
南郭居士赏析:
客中最多感受是什么?那就是对家和故土的思念。只影向谁去的《客中登临》就是这么一首充满乡愁又如梦犹幻的诗。
上片似是纯写景,但景中含情,句句孤寂凄婉,有凄切的“菊丛枯、梧叶飘、寒色覆、西岭孤”,又有清冷的“砌边、檐瓦、林枝、亭榭”,不禁让人想起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都为乡愁做好铺垫。不过本片亦存在两个细节问题,一是“西岭孤亭榭”句,“亭榭”和“孤”产生了冲突,一个复数一个单数。二是“寒色覆林枝”单独是好句,但前两句描写的都是植物,个人认为本句转向其他事物也许效果会更佳。
本诗下片非常成功。首句明确了“遣客心”主题,“雁字苍穹写”,对应了上句,有鸿雁知我心的含义,非常精妙,“雁字”与“写”对应,用笔细巧。“冉冉故乡云,都逐斜阳下。”慢慢漂浮的故乡的云朵,都挨着斜阳而下,展现出了多么幽深的意境啊,同时也包含着一丝失落,这淡淡乡愁在本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
【荷华媚诗词庭】推荐
画堂春·北国春晚
浅墨清语(甘肃)
北方春晚燕才归。韶光煦笛迟迟。
杏花初绽柳丝垂。看那弯眉。
昨夜悄然细雨,晨兴犹见花枝。
倒寒料峭度深闺,莺懒愁啼。
南郭居士赏析:
北方总是四季分明,而北国的晚春才是最美的。就连燕子也仿佛知道,“北方春晚燕才归”。趁着韶光,那悠扬的煦笛怎么迟迟才吹起,杏花开了,柳丝垂了,“看那弯眉”,是杏眉呢?还是柳叶眉?让人想象,有位佳人,是浅墨清语,还是流韵含情?上阕不凡,每句都是一幅画,尾句犹佳,教人浮想联翩。
下阕以时间顺序进入近景,着重细节描述,从昨夜到晨兴,从“悄然细雨”到“犹见花枝”,进而“倒寒料峭”,镜头又见推近,无不是“度深闺”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一切描述都是水道渠成,恰到好处。末了一句“莺懒愁啼”,又见精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闺中人就在眼前,若隐若现。
全诗以闺中人的角度,采用婉约的风格,间用拟人化的手法,细细勾勒北国春晚,意境优美。特别是上下阕的四字尾句,给人带来幽思遐想,是全诗亮点,点睛之笔,很是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