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雪峰:柑橘情愫|散文
柑橘情愫
邓雪峰
在众多的水果中,我唯独钟情于柑橘。直到现在,这种喜好依旧没有改变,因为,那股淡淡的桔香味,总会勾起我与它们的美好情愫。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院子里种的有梅树、梨树、樱桃树,可都没能挂果,也许那时的树木还小吧。邻居家的二娃,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在他家的房屋前面,种有一棵红桔树。虽然他们家只有这么一棵果树,但他却因此有了骄傲和耍酷的资本。
红桔成熟的时候,是二娃最得意的时候。长满果实的桔树站立在他家屋前,像一把大大的火炬,吸引着馋嘴的我们。
可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树下的那条黑狗像一名带枪的警察,时刻都紧盯着周围有没有坏人,只要它一预警,拄杖的二娃奶奶便会推开大门,向着四野大骂一通。只有耐性等到二娃家里只剩他一人看家的时候,我们才敢在他家里集结,此时的他有十足的话语权,冗长的废话我们却一点也不嫌多余。
最终,在他的领导下,我们终于可以站在那棵令我们垂涎已久的树下,望着头顶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眼睛里盛满了幸福。我捧着心爱的红桔,像捧着一个宝贝,两天都舍不得吃。上初中的姐姐告诉我,用它可以制作出一盏小桔灯,但前提是掏出桔瓣才行,为了小桔灯,我才吝惜地捐献出来。
上初中了,村里准备兴建果场,鼓励大家种植温州蜜桔,给自愿种植的农户免费分发了果苗,据说是来自外地的优良品种,经济价值很高,种得好了可以发家致富。
初次品尝蜜桔,感觉比红桔的味道要好,没有太多的酸味,个头大,水分也足。产果第一年,很多人家都舍不得卖,留着自家吃,或是把它当作稀罕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在蜜桔树进入盛产期后,结的果子又大又甜,一棵树的产量是红桔树的几倍。大家都纷纷挑到街上去卖,此时的街上几乎遍地都是蜜桔,只能卖给那些未种植的农户和吃商品粮的群体,可是他们的购买力太小。
没有办法,大家只能挑到其他更远的区乡去卖。由于交通不便,人们不得不早一点出门,运气好的话,能够卖完一两担,但折算出人力和天工,也赚不了多少。
记得那一年,担任队长的大爹听班车师傅说蜜桔在城市里好卖,便统一收购了队里的蜜桔,租了车拉进了城里。起初由于价格公道,蜜桔又新鲜,生意还不错,可连绵几天的雨,加上市场上新来的果贩恶意竞争,眼看着大半车的蜜桔就要坏掉,他只好用很低的价格批发给周围的摊主,好歹让损失减少了一些。
现在回想起来,在孩提时代的记忆里,红桔解馋、蜜桔致富的故事可能带有丝丝苦涩,但细品之后,它们赠予我的经历如纯酿一般细久绵长,弥足珍贵。
我的老家在龙树镇,是四川三台县一个极具代表的偏远乡镇。尽管偏远,但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它却以独特的优势让外界更多的人了解龙树。
春见,一个好听的词语。初识这个词语,是老乡赵国宝在直播销售柑橘时得知的。春见,川籍名叫“耙耙柑”。因为果子成熟以后,便会出现果皮与果肉分离的情况,拿在手里感觉有点软,用我们四川话讲就是有点“耙”。
因为春见,因为他的节目,我特意去拜访了这位曾被县电视台采访的网红老乡。原来他和我一样,同样对柑橘怀有深厚的情谊。
2014年,务工返乡的他和家人商量后,流转了家乡荒山坡地200余亩,便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当问及为何选择这个项目时,他笑着说了一句:“老家适合栽种柑橘。”
龙树镇,处于三台的东北端,浅丘地貌,温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左右,多数坡地属弱碱性沙壤土,特别适合柑橘种植。原来,在种植之前他为创业之梦做足了功课。
在他的果园里,春见、沃柑、夏橙、爱媛等8个品种均有种植。因品种的不同,果品上市的时节也不尽相同,他在一年中能保证有8个月的售果期,当地的乡邻为此给他的果园封了一个“四季橙园”的雅号。
听他介绍,自从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后,他就再也不用担心柑橘的销路问题了。现在,他更多的是利用当地政府搭建的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同时,他也试着学习做直播,站在自家的果园里,通过现场采摘、试吃的方式,用几乎没有加修饰词语的语言,配合真实的表情来描述自己的柑橘产品。
因为采用“林下种草,树下养鹅”的绿肥生态种植技术,大大地提升了柑橘的品质。在今年疫情期间,他凭着果品的硬核实力,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到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省外,实现电商月收入上万元。仅在2019年,柑橘种植带给他的纯收入就近30万元。是柑橘的甜,让他品尝到了生活的甜。
在老乡国宝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龙树人通过自身造血实现创业梦的典型代表,他用我们农村人的特有品质,诠释了致富的精髓。
周末,我走进超市购物,在众多的果品中,我仿佛看见了众多的柑橘与昔日的蜜桔、红桔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身着新衣的它们,散发着甜味向我挥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