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还是引导孩子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我理解的这句话本意指原生家庭教育观念对下一代的重要影响。作为父母又应如何以身作则,贯穿始终呢?

我身边有两个真实的例子。

例一:

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一双儿女都是70后,按照“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他们的学历应该至少是大学吧?

错了,他们都是职高毕业,然后经单位培养,党校本科毕业,再由父母安排,现在国有企业做中层管理工作。

如今再跟这对儿女谈理想,聊教育。按他们的说法,父母虽然是高知,但是平时工作非常忙,小时候他们经常被锁在家里。生活中要遵循“七不让、八不许”的家规,学习上父母也很少过问,都是靠他们自己。

到了考高中的时候,父母才发现以他们的水平根本就考不进大学,于是就做主给他们选择就读职业高中。

高中毕业后,父母凭借自己的关系三番五次的给孩子们换了几个工作,一直到今天。

“坦白说,我们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什么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况且这么多年在父母眼里,即使我们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是因为他们的关系。

换句话说,在他们眼里,我们根本就是什么也做不好的。

这期间我们的各种想法,他们都有理由打压,哪怕是想自行创业,他们也能找到家里所有亲戚、动用所有资源来说服我们、告诉我们,我们有多无能。

后来我们也就灰心了,现在的工作至少外人看起来还不错,风平浪静的混退休呗。”

听了他们的陈述,我不由得心情都变得很沉重。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失败家教,应了那句“你捆住了我的翅膀,却埋怨我不会飞翔。”

我相信,他们的父母是非常爱他们的。他们以自己的理解去感知生活,时时告诫孩子“正确”的处世方式,怕孩子受苦,怕孩子走弯路,只是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我理解的爱是放手,不是控制。

他们的父母只是生活中养育了他们,却一直将孩子的未来掌控在自己手里,忽略了孩子心智的成长。

例二:

还有一位朋友,接触下来才知道她是位全职妈妈,中年得子,对儿子那个全心全意,一般人比不上。小到吃穿用度,大到各种教育投资,从来不含糊。

每周孩子除了应付课业,课外教育更是被妈妈安排的满满当当。

十岁的孩子,课外补习班安排了六七个,从英语到奥数,从音乐到马术,有时候孩子累得课外班上能睡着,就这么折腾得孩子体质弱,经常生病。可就算是生病了,课外班也得带着药坚持读。

你觉得孩子辛苦吧,其实他妈妈也特别不容易!上学要早送晚接,担心孩子总在外面吃饭不卫生,自己装好饭盒接孩子放学。

孩子就在车上吃饭,饭后还有一点儿时间,就找个地方写作业,补习班下课后,路上吃着妈妈准备好的水果酸奶,回家后还要继续复习。

妈妈也是从早到晚的陪着,忙得像个陀螺似得团团转,周末也闲不下来。

我听到这里,不由得张嘴劝说了一句,她马上反驳,说是坚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前她们夫妇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吃了太多的苦。

如今经济基础好些了,能给孩子创造条件决不能放弃。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社会竞争压力大,为了儿子的将来,她绝不能放松要求。

不就是吃点儿苦吗?这点儿苦算什么啊?现在不吃苦,以后吃亏的地方多着呢!

你的孩子也是一样,别以为是女孩子就不用奋斗,现在不努力提升自己,将来跟有钱人都不在一个圈子里混,最后还不是嫁个凤凰男,紧紧巴巴过日子!

一席话驳得我哑口无言,这位妈妈也算望子成龙的极品了吧。

我不是说课外教育不可以,学习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博采众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注重一些艺术修养的培育也很重要。

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我并不赞同,老话儿说得好:“吃多嚼不烂”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再有,我想问问,这条起跑线是谁画的。天天听人嚷嚷着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非要较起真儿来,咱们都是普通百姓,一介草民。

不是我妄自菲薄,严格说起来,咱们压根儿就没跟人家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各种世家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又何来的起跑线。

承认吧,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输了。

我们输在认为自己的人生缺欠需要从孩子身上讨要,我们自以为是地为孩子构想未来,无论孩子喜不喜欢,无论孩子能不能接受,我们用所谓的“牺牲”绑架了孩子。孩子也许在短期内会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顿感欣慰。但他终有一天会长大,他会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没有束缚、没有控制,不压抑个性发展,拥有充分自由的意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你又该如何应对?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陪孩子一起成长。学业“教”上,就让我们交给教育机构,父母起辅助作用即可。

思想“育”上,关于生活习惯和个人品性,社会认知和理想观念的正确引导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主要责任。

我记得有位大姐说起,她有一次带着孩子去小学同学家里做客发现,都这么多年了,同学夫妇依旧保持着看完新闻就关电视的习惯。三个人一人一屋,各自忙工作。

大姐反观自己,感触良多。她的家庭生活习惯里,一进门就打开电视,屋里就不能没有声音,一直到睡觉。现在三个人在家,她追剧,丈夫在楼下棋牌室打牌,儿子在屋里昏天黑地的打游戏。

也怨不得同学夫妇都是体面高薪的工作,人家孩子也早已留学归来,自行创业。

而大姐夫妇自身学历低,都是工人,孩子高中毕业后学了点儿技术,如今在一家公司做维修工作。他们思想上也觉得自己的水平条件都不高,孩子能读些书,找个工作可以照顾自己就得了。

这么一比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这才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照镜子的关系,你希望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子,就请先努力让自己变成那个样子的人。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困难。除了要严于律己,更要及时从孩子犯错的表象上寻找父母自身的原因,不要急于责备,更不要粗暴惩罚,你所有的错误都会体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还回来。

更不要揪住孩子的失误不放,与其反复提醒,不如以身作则,挖掘错误产生的深层原因,会更容易避免它的再次发生。

学习的过程就是个吃苦的过程,不要再欺骗孩子学习是快乐的,享受的。在孩子真正的能够感受到知识带给她愉悦感之前,不妨直言掌握知识的过程很辛苦,让孩子在思想上身体上都做好准备。

一定要以共情心去多鼓励支持孩子,当孩子灵活运用知识,得到满足感和自豪感的时候,孩子就更自信了。对学习的主动性随即增强。

也许我的举例有点儿极端,可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到底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有理想,有目标,不怕苦,肯吃苦去实现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单凭孩子一己之力很难,还需要父母的适当引导。

每一对父母,对孩子的首要希望都是健康平安,其次才是快乐成长。

我偶尔会问女儿长大以后的梦想是什么?她每次给我的答案都不同,涉及各行各业。

我从来都没有嘲笑或者矫正过她的梦想,尽管有时候她的梦想特别可笑。我只是想单纯的灌输给她“梦想”这个词汇的概念,只要有梦想,就有努力想去实现它的动力。而不管梦想最终能否实现,这过程里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将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更没有想过拥有知识和能力可以让女儿最终能在婚姻上收益,这不是终极目的,只属连带效应。

我希望的是,她因为有学识而充分认识、了解自己,进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且愿意终其一生为此付出努力“一事精致,足以动人”,这才是生而为人才享有的快乐真谛!

我大约是个很随性,不太会“教育”孩子的妈妈,我渴望的,只是与她一起成长,因为恰恰是她,点亮了我的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