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为报恩冲锋在前,受伤至少十六处,死前怒斥朱元璋
大家都知道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刘邦请回了不受项羽重用的大将之才,最终影响了战局,影响了中国历史。今天要说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五百年后,与当年的场景,十分类似。也是珍珠被埋没泥沙,也是被人挖掘重用;也是亲如兄弟,也是视若仇敌;最终有人当上了皇帝,有人死于非命,下场凄惨。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事,发生在朱元璋和傅友德之间。傅友德非朱元璋嫡系。在他认识小和尚之前,先是在刘福通部属李喜喜手下做马仔,跟他一起入蜀。李喜喜后来被人赶出四川,傅友德却留在那里,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遇。无奈占据四川的明玉珍也未能发现他的才能,失望透顶的傅友德听说陈友谅是个大人物,于是前往武昌依附。然陈友谅麾下猛将如云,这个之前战绩并不出众的人,怎么会被提拔呢?《明史》有言,“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友谅死后,傅友德投降了朱元璋,终于大放异彩。不说别的,就说平蜀地降伏明玉珍的儿子明升之后,兴奋的朱元璋亲自写下《平西蜀文》,“论将之功,傅一廖次”。也就是说,消灭大夏国,傅友德战功第一,廖永忠还要位居其次呢。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傅友德以死相报,《明史》里写,“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敌人越强他越强,越被压制反弹越厉害。一马当先的傅友德,让清朝人都不得不佩服,在他的传记里,特意记下了他受伤的次数,“被数创(取平均,算五次),战益力”、“流矢中颊洞胁(脸、腰,两次),不为沮”、“被九创,破擒其将任亮”。据这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十六次之多……
不怕死的打法,也让他很快拜将封侯,赐免罪金牌,可代代相传。但皇帝的脸堪比青春期少女的心,是很不稳定的。朱元璋也一样,年纪越老,对功臣们的猜忌越重。傅友德最终也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他之死,《明史》中记载为赐死,其他资料则有说自杀的。其中后一种,流传很广。说某次宴会,他三儿子傅让站岗,武器没有佩戴好,朱元璋在宴会上进行批评,傅友德站起来道歉,朱元璋就说他不敬,让他去把儿子的头取来。未久,一颗脑袋扔上桌子。朱元璋假惺惺地说,你也下得了手?傅友德拔出匕首,愤怒地说,你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命吗?给你就是——我猜想,那一瞬间,他的脑袋里闪过李善长、汪广扬、胡惟庸、蓝玉等人的脸。与其侮辱而杀,不如有尊严地自杀——大怒的朱元璋将其家人发配边疆,127年后的嘉靖元年,傅友德才被重新立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