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五祖拳拳法秘旨

五祖拳法要

(古谱)

一达尊,二太祖,三行者,四罗汉,五白鹤。凡太祖廿四势,单拳招呼,天下无敌。论此之法要,静以待动,谓之雨力;动以待静,谓之风力。雨风认真,势如破竹,犹如探囊取物。观他头鼻,可以知其动静;观他身势,可以知其手足。虚而为实,实而为虚。实不实,只要直。直者不可不用住势,回不可露身。欲打东,先打西,欲打上,先打下。认真无所不胜。刚者柔以待之,柔者刚以待之,所谓刚柔相济者即此。凡法以先顾自己而后敌人,苟能知其未来,识其诸势,则进退向前,自无不胜,自身万无一失也。

记学拳法祖

第一祖达尊云法,太祖教势,行者教道,罗汉示身,白鹤先生教刚柔相应。八刚廿四柔,单拳独出,乃天下无敌矣。

白鹤先生论拳法所出力,乃是肆配拾折之力;外有五占力,乃是左右脚之力、头神之力、五脏之力、又大肠之力。

论示人法

横不教。无礼义不教。不信不教。自贤不教。愚教何益?非吾徒者教亦何益?不如古名师之论,则拳绝矣。

论拳法身力

传授一足力,二身力,三头力,四手力。落地生根,乘风折力,千变万化,根苗相济。

练五肢力三战

头端正,身沉落,脚掌心合趾力连落,两膝吊硬,两腿束紧,板筋吊起,两肘轮夹入,谷道口敛密。力住脐下,胸喉放空。出脚,用肚力,呼气。出手顺势而直贯,腰沉落。收手腰椎沉落,腰骨与腿头骨相接,气贯脚下底,脑后根吊硬,直插到肚下。行练之时,两足力均分,谷道口敛束,收亦敛束。腿飞腾、出足手,则气呼出,使无凝滞,收力则气吸入,住蓄力气,无少松敛,合五肢练为一块之势。

练三脚虎三战

头项起,眼神灌注。两手凤眼对乳,两膝虎眼对腿,腰硬插束落,谷道口敛束,蓄在后脚。过左,束右腿而寸起;过右,束左腿而寸起。膀胱板筋吊紧,束合。步用内运之力撞出,后脚如船篙插下,前脚如蛇舌吐出,配四六之势,前脚配四分力踏出,后脚配六分力寸起。束落则脚、身、腰、腿、手、指皆气随吸入而沉落;出则遍身气随而呼出,其势如虎屈伸之状,雄健难当;蓄如猫之状,安静沉固。

练鹭鹊脚三战

身挺直,足并立,两边力均分,气束落,谷道口敛合,出马后脚硬直,前脚微曲,收力则后脚敛进与前齐,两脚俱告吊硬,或前脚敛回与后脚齐,板筋吊起,气势硬载,沉落骨轮,处处接住。步步用筋力寸出,势势用内气呼吸。如水之荡漾,如柳之随风,若留若去。出身沉落,后脚节寸起,腰腿束落,力从脚底发起,谷道推紧,肩臂运出,其胸脚牙关放空,用心神贯住,所谓志一则动气,二则动志也。

五肢力秘法

头乃一身之主,当正直住神,着意顶起。如身右转,先以头转右,身则随之;如身欲左转,先以头转左,身则随之。端正定静,脑后大筋直透脚底,若倾斜则筋势不能直贯。故出入慎重,如有载物之意。此头势顶力及转身左右之要,无致献侧偏斜之缺。

腰身力秘法

腰乃上承下接之义,必上沉落,提肠敛肚,空腰草力,胸喉放空,气力住在脐下三寸,顺其自然呼吸之气,腰骨束落与腿头骨相接,腰板筋直运而插落。不可泻后,不可翕前,气势硬固而转动自不轻浮,此敛身束气住腰力之诀。

脚势秘法

脚乃一身之本,过左转右,过右转左,循环不一,进退无迹,出入无声,住后脚之力,定一身之势,两腿夹紧,载腰力磨擅而出,后脚如船筏按落,前脚如蛇舌展信。筋骨吊硬,不弱不躁,定睛注势,吞吐疾利,使勿凝滞。此乃束身用脚法之诀。手关秘法

手如干戈之用,前手顾己,如盾之蔽顾胸腹头目;后手杀人,如戈之刺喉击眼,活动疾速。内节关在肩臂,束落硬轮之势;外节柔软如胶漆之润。子午端正,出入活动,横、直、阴、阳不出胸怀,翻、转、砍、割、收、拾用此手势,连利柔密。

练千字打法

将左足踏出过左,便坐马,右手撤入。左足踏过右,将左手尽过右,右足踏中,右手对中门,进足双手战拳打出。转身,左足亦然。

练单圈打法

将左足路左,左手圈起,寄前足,然后踏进,右手战拳打出。右脚踏右,右手圈起,寄前马,然后踏进,右手战拳打出。转身亦然。

练双拳战法

右足踏出,双手圈落右,用坐马,然后双拳战。出后足,拖入少许,左足踏出,双手圈起落左,亦用双拳战。转前亦然。

练角战直法

将右足踏过右,双手打出,擒拿收入。左足踏过左,脚坐力转过左,双手直出,摘拿收入。皆用坐马,力气从下寸起,步步皆然也。

练吊采法

身直立,用战拳马,双手托出。使消身,将手采入,过右进,收后脚力,双手托出。消身过左,手采入过右,皆坐马,后足力。转身亦然。

练横砍法

将足踏出,手顺势直供,然后将手砍过左,手顺势割过右,坐腰腿力,皆用彻力。步步对中直进,使内力摇身俊,世之法耳。

太子游四门法

身直立,坐后脚,力沉落,左脚踏出右,右手用阳,对中揭起。吊后脚筋力转身,用腰坐落,使阳手对中揭起。右脚配左手,左脚配右手,四面旋转,沉落寸起,使筋骨有屈伸之势。

配脚寸力中肢法

将左脚踏出,左手尾钉落,右手运出,腿吊腾。右脚踏出,右手尾钉落,左手运出,腿吊腾。手拿拳收入,顺势打出,收手使双荫钉落。

练抱身运力法 带目录阅读

头顶起肩束落,两手用笑附腰,力住后脚。左脚踏出,身坐落,右脚寸起,两手使笑运出。右脚踏出,两手载腰寸,左脚力运出。转身亦然也。

练鹤脚独立之法

身正直立,坐马,左脚踏出,双手僭出。收手用笑夹入,左脚提起,右脚吊腾,如鹤之立。然后左足放落,又用坐马,双手僭出,收入用笑夹入,右足提起,左足吊腾,如鹤之立,皆沉落寸起之势。

练翻身开束法

左足踏出,双手钳落,敛身跃去,双手僭出,坐后马,双手横砍,尽出笑收入,前足收住并立。翻身。右足踏出,双手僭,收手钳落,敛身跳进,坐后马,手僭去,尽出笑收入,前足收住并立,手钳落,两膝吊硬。此腰腿摇转之法也。

练春腰寸力法①(① 春腰:泉州方言,即伸腰。)

双足蓄势踏出,毙手落身坐落,足节敛屈,然后前足踏进,手载腰力并肚内气势,两膝吊起,腾腿撞起,俊身运出。忽然在前,忽然在后,敛而退右,进退无迹。沉则如猫之状,力住腰寸,起则如虎之威,春腰吊膝住神,溢气运出,顺其自然屈伸之势。

三拦法

上拦一步进对胸,不怕两边强上冲,左右欹斜君勇往,任他闪出命遭凶。中拦一步起对脐,不怕两边打上来,左右横边君宜往,中心直破顺深行。下拦一步起对阴,不怕两边打上去,左右献斜任君进,一起直冲对敌人。人势要法

凡入势身直竖,活动如松树,坚静任鸟宿,柳絮轻柔随风摆。

凡入势必用眼注他人,随发而收,夹入注势,方可进步。

凡入势用拖手,必足在外,而身在内,如入中管,必倚腿而入。

凡交接须用轻一手,不可与人对粘,对粘须用勘脱手打之。

凡入势必取面目与胸肋,又要安静有定见,不可仓皇虚迫。

凡入势人倒必回顾自己,不倒亦要回顾自己,又要看他力前力后。

凡接手须认一打两之法,犹所谓十拳不如一铁,一铁不如见血。

凡接手须认其身不认其手,如持刀者必认其手,不认其身耳。

凡接手须记彼来我去,直来横受,横来直击,上来下入,下来上勘,横来直压之法。

凡接手须勘着方可过边,强来柔接,缓来急受,此退走紧迫之法。

凡与知音者谈论,须知方法紧密,不可放开门户,必注身底为要。

敌法十要

一要定睛:定睛则远近明,虚实知,应接安静,自无浮躁之弊。

二要安神:安神则心不忘,静以待动,不为他哄,而手足便不虚乱。

三要精熟:精熟则反转机巧,而应接速疾,无迟缓滞阻之患。

四要机变:机变则吞吐浮沉,前后左右随时应转,变化莫测。

五要势活:势活则进退不滞,起落无影,而刚柔横直,无梗弛之弊。

六要力实:力实则筋骨坚固,手足刚硬,无轻浮散缓之忧。

七要谨慎:谨慎则门户固密,凝神注意则不空虚,必无颠倒之虞。

八勿惊惶:惊惶则心虚而力势不固,必须胆壮气烈,乘势而入,自无不利也。

九勿生疏:生疏则莫能敌,须要手足灵动迅速,以为妙矣。

十勿儿戏:儿戏则精神力势皆无,所谓不为则已,为则必用力注意。

古法大刚论章

再论吾所学。此度理明十二时辰血脉,按分子午之法,凡世人须受此法正可救人,不可害人也。有人通灵者当问之教也。法有轻重之殊,故立交接之道,以熟能巧,多中则。彼疏懒者难用。凡有与人打架,比势其理一也,尤在迅速,不可作儿戏。逢空则入,遇逃则赶,须斟酌恐失接。旁人观之,说我浅学。比势者顾上下左右,分作三门。拳之法,顺则用单,逆则用砍。中遇逃紧追,逢空紧人。逆之则去而来,顺之则来而去。在上用蝴蝶双飞,在下用拨水求鱼妙手。虎狼之势,猛虎之威。交手接应之法妙在着力,认真晓得刚柔虚实。刚来柔中刚制,柔来刚中柔发。身摇脚踏,踢起身随。所谓先发为胜,后用柔化。身势手足尤须紧固子午门户,规矩进退,不可让情是也。

论 敌 法

余问郑公曰:常闻方、曾二师有云,“腰力为上,手足次之”,可得闻欤?公曰:若论法也,其玄机其旨奥,非心精思巧者,不能深造;非力到者,不可言语斯道也。法虽万殊同一理,千步百法必正归于身。腰力既足,坚固沉密,力势内出,手足自然相应。至于斯,无论百家诸子,皆以此可胜矣。即彼诸名家亦恃此而奏功,正所谓一事精百事能之说,务本务末之妙机也。

又问:起手可常待以服人乎?

公曰:艺中有“先人发,后人至,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法,此等玄机真千古不泄之秘。能于此先后中解悟权变制敌,使他进之不得,退之不能,束手折服,方为无敌。若未成势而袭人,此不过偷假取胜而已,何以服人哉?!

余曰:先发后至固矣。如我待彼发,彼待我发,将如何乎?

公曰:法中有云,“无桥打出桥,有桥就破桥,临桥不离桥,静者迫之动,动者击之静,彼静我用动,彼动我用静,静中动,动中静”,可谓神妙,通明此变,取胜之技也。

又问:单立一势,可待敌乎?

公曰:法贵神变。必先立一势,又变一势,使彼应接不暇,若徒恃一势,则人识其虚实,何能保全乎?余曰:临敌则各有定处,毫不容越,何变换多势乎?公曰:变换多势,为平日习演场中,此诚精熟言耳。若大敌唯以逸待劳,我未发而先入,或待发而后应,随时审势,见机而作,其要者以胆大为上耳。

又问:如平立之势,手足放齐,身体耸直,彼不见机乘空而易入乎?

公曰:此非空也,所谓诱敌也。若收拾谨密,门户不开,彼安敢入吾谷中?便远远以虚影假势,东步西闪,虽欲取之,便费许多精神,故假无势之法,使就而杀也。

又问:如遇十余人围合,将何以出乎?

公曰:艺中指东击西之法,视南攻北之法,如我见人弱可出,必先张威鼓勇佯敌乎强,忽然击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弱可敌强也。

又问:人或排一雁翅,何以御之?

公曰:凡敌只怕背面两受其敌,如彼人多,我则抽身而走,只对右手一人,或对左手一人,待彼众人皆在我面前,而背后可无患矣。此所谓用一面受敌之法也。

又问曰:一面受敌之法,群然同进,何以应之?

公曰:法中有云佯输诈败之法,我则抽身而起,则彼必追,然追者众,不能无先后,吾顾最先者用势以破之,均属一人敌一人之法,此所谓寡可敌众者也。

又问:均一人也,始未学艺能胜于人,今既学艺反不能胜人,何也?

公曰:此非学不学之故。故人当未学时,一旦遇敌,无可支持,心中怆惶,不用思索,突然而进,气力奋狂,胆大手快,故偶然而胜;既学之后,一心欲求胜,一心要全名,一心恐不能胜,实以为虚,虚以为实,思虚疑迟,手足硬滞,反被人所胜矣。是以攻力未足,孤陋寡闻,忘记跌法者也。

又问:如遇刀枪木棍,将何如乎?

公曰:礼叔有云,“拳为艺中之本源,棍为艺中之魁首”,如拳有屈伸进退,逃避走闪,即棍之挑捆刹斜正开合也。大凡武备众器,各有妙用,但头身手足法,固不外乎拳棍之所由出。如拳之千字打,即棍之捆打势;拳之中平即棍之四平势;拳之探马,即棍之直刹势;拳之跃步,则棍之骑马势;拳之直进,即棍之顺步劈山势;拳之单鞭,即棍之飞凤展翅势;拳之进步横弓,即棍之旋风跨剑势也。虽刀枪剑戟,是以为铁器有长短利尖之殊,然其法无异于棍之为用。棍固不外乎拳之术法,以拳悟棍,以棍悟拳。若遇此敌,刚柔进退,逃避出入均一理,或先取一人夺一器,以冲短长利尖,身体灵动,摇转紧捷,见机而入。若仅一人,至于高者探之,低者压之,不高不低,上中左右击之,亦无定诀。但此法亦难尽述,惟周至者,引伸触类,岂非一事精百事能之言,而本源、魁首之设乎?

余曰:棍既包罗众艺,其余他艺可废乎?

公曰:古人制艺必有深意,至于疆场之用,长以卫短,短以卫长,刚克柔,柔克刚,吾人资性,各有所嗜好,各有所用,岂可废之!如太祖拳、杨家枪、少林棒,皆古之有名,成其器法,世世相传而不可废者。然总而论之,皆由于惯熟精通,举一隅而反三隅者耳。

解 脱 法

欲攻东先打西。欲蹈前务随后。

欲转身用刚力。发被 持用巨战。

欲打他破天柱。欲倒地顿他胶。

我倒地入地娇。若后抱发后撞。

若抱前过他阴。扭我脑捐他面。

杀舍泥战他喉。临吾身用吾撞。

离吾身用送踏。左欲捎右先捎。

脚欲踏手先战。脚踢高务随后。

挽吾手用我捎。擒吾袖用战撞。

牵吾裾用膝脱。欲踏我只用扑。

欲踢他须用钓。他势低勿用足。

他势高中栏入。取我下战他上。

取我上随手下。扯我发用脱甲。

锁吾喉用大砍。摇步来防他踢。

手足相随万无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