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退群,教师也想退群,怎么办?

此事件,获得海量转发,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媒体介入。央视新闻点评:家长批改作业,是教师的缺位。

让家长批改作业,确实不合适!

当然,有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

1

建立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家、校沟通更方便,老师发布的通知或消息,家长很快就能收到,成为家、校之间联系的纽带。

不知何时起,微信群出现各种怪相,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背负上了不必要的负担。

·怪相一:微信群“过度沟通”

一个班级50个孩子,但是,班级微信群成员居然多达200多人,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加入进来。

你一言我一语,嘈杂程度可想而知。

这样,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怪相二:微信群“过度攀比”

有些家长在群里晒孩子的假期旅游照片、名牌穿戴、所报的优质辅导班等等,感觉自己高人一等,满足炫耀的虚荣心。

这样,家庭条件一般的家长不免产生焦虑感。

·怪相三:微信群“秒变市场”

有些做微商的家长为了一己之利,把微信群当作赚钱的市场,把群里的人当作自己的潜在客户,经常在群里发各种产品的链接和信息。

一来二去,好好的微信群硬生生地变成了广告群。

这样,损人利己,使微信群里乌烟瘴气。

·怪相四:微信群成为“马屁群”

家长纷纷向老师献殷勤,清晨问好,半夜晚安。遇到节日,祝福的话更是一波又一波,虚情掺杂着假意。

这样,表达出来的没什么意义;工作很忙、没时间表达的家长内心会很纠结。

·怪相五:微信群成为“捎话群”

有些家长过于依赖微信群,导致微信群承载过重。家长你一句我一句:“课间操提醒孩子喝药”“中午让孩子去他爷爷家吃饭”“孩子嗓子痛,提醒多喝水”。

教师有自己的工作,有时没有及时看到,耽误了事,家长还颇有微词。

这样,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总而言之,班级微信群已经变了味,让人进退两难。

2

家长退群,作为教师,何尝不想退群?

以前,老师白天工作,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处理自己家里的大事小情。

自从有了微信群,老师下班不“下岗”,随时会被“召唤”。忙起来没看手机,不免落得埋怨。

老师在家里会收到各种咨询和询问的信息:最近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业的答疑解惑;物品的丢失与错拿;次日给孩子请假;在家跟孩子生气了,向老师求助等等。

这样,老师其实是24小时在线,不仅忙于工作、家庭,还要分出精力处理微信群里的事情,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老师的工作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松!

这是一条在老师中传播很广的视频:

据报道:前几天,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46岁的廉英老师。在给初三学生辅导早读课时,不料意外却发生了:廉英老师因身体不适晕倒在早读课堂上。

廉英老师苏醒后,说:“没事,继续学!”

面对学生们的关心和惊讶,在被学生搀扶起来后,她选择了忍着不适,安抚学生情绪,督导完英语自习。

事后入院检查,廉英是因为顽固的职业病,颈椎压迫脑部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而晕倒。

一句“你们继续学!”,恰恰是一名教师本能的反应,使我们看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在教师这个群体,有许许多多像廉英老师一样。他们“轻伤不下火线”,下班以后去做针灸按摩、拔火罐,只能缓解,不能根除。但是,为了学生,他们长年累月地这样坚持着。

3

微信群确实有其积极意义,比起多年前的“校讯通”,微信群给老师、家长、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如今,却成为令人爱恨交加的奇葩存在。

让人诟病的微信群如何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老师可以与家长“约法三章”:比如“老师发通知后,家长不必回复‘收到’”“老师下班后,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不要发信息”“更不要转发集赞、拉票链接”。

·发挥班级家委会的作用,对违反规定的家长予以提醒。

班级微信群应该以老师为中心,发布通知、学生在校表现等情况。家长经常发信息,会使信息超载,降低效率。

家委会成员需要提醒大家不刷屏、不点赞、不讨论无关话题。

把班级微信群当工作群一样看待,不在群里聊天,有事可以私聊。

·老师可以发一些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如何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等内容的链接,供家长学习。

发布学生信息,比如:表扬在哪些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学校活动的照片,用正能量激励学生和家长。

批评学生时要注意语气,情况比较严重的可以与家长私聊。

这样,班级微信群就会更纯粹,成为老师与家长交流的良好平台,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

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运动。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YM050814

致敬芳华已逝的一代中师生!

推荐几篇90年代的中师生写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