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疆域不到半个山西省,为何能让周世宗、宋太祖两雄主先后吃瘪

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后汉灭亡。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作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又和郭威有杀子之仇,自然不会向后周妥协。于是他在太原自立为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刘崇虽然成为九五之尊,但全无一国天子的气派。刘崇登基后,对大臣感叹道:“我只是因为高祖的基业没人继承,不得已才称帝的。”所以北汉并未如其他王朝建立宗庙,祭祀只用家人之礼,官员的俸禄也不高,确实寒酸得很。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北汉立国时仅十二州之地,还不到半个山西省的面积,地小民穷,还要和后周打仗,军费开支都是个问题,哪还有闲钱去讲究那些虚的排场。不过就这么一个小国,竟然成为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政权,还先后让周世宗、宋太祖两代雄主在太原城下吃瘪,当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蓝色轮廓内为山西省范围,黑色实线内为北汉疆域范围

那么北汉是靠什么抗住周世宗和宋太祖的硬核进攻呢?我们先来复盘下周世宗、宋太祖亲征太原的战争过程。

周世宗亲征太原

高平之战后,北汉国主刘崇狼狈逃回太原,周世宗则决定趁士气高涨之际,一鼓作气攻克太原,终结北汉政权。刘崇知道周世宗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回到太原后就抓紧修缮城池,收拾兵马,并派使者前往辽朝求援。

后周军北上路线简图

954年三月,周世宗任命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任命郭崇为副职,向训为都监,李重进为马步都虞候,史彦超为先锋都指挥使,率领步兵、骑两万从潞州出发。并且诏令王彦超、韩通从阴地关进入,与符彦卿会师进军,又任命刘词为随驾部署,保大节度使白重赞为副职。

很快,后周军就兵临太原城下,接而王彦超率军进攻汾州,汾州防御使董希颜二话不说,直接投降。同时,周世宗还派莱州防御使康延沼进攻辽州,密州防御使田琼进攻沁州,未能攻克二城。

后周军进攻路线简图

攻城失利,后周这边就派人去劝降,辽州刺史被说客说服,便献城投降了。不久后,周世宗率军进入北汉境内,包围了北汉国都太原城。毕竟北汉的战略纵深确实太小,给人兵临都城下也没啥奇怪。

另一方面,先前率军援助北汉的辽将杨衮与北汉代州防御使郑处谦发生矛盾,致使郑处谦投降后周,杨衮只能屁颠屁颠地逃回辽朝。辽穆宗看到杨衮丢了大辽的面子,就将他囚禁,另委他人为统帅领兵救援北汉。

契丹骑兵再度南下,周世宗让符彦卿率军阻击,取胜后进入忻州城内,辽军则退守忻口。此时,北汉境内大多数州县迫于后周军的声势,都自觉地举起白旗投诚,太原因此成为一座孤城。刘崇所能指望的也就只有辽朝干爹了。

周世宗亲临太原,符彦卿在忻州北未能成功阻击辽军

也得亏下辽军给力,在忻州北击败了后周军,并击杀了后周猛将史彦超,符彦卿鉴于辽军势大,就先撤回忻州,而后又撤回太原城下。符彦卿撤军,意味着后周阻击辽军南下的作战计划落空,太原将不再是孤城。

正所谓“祸不单行”,后周军在忻州兵败前,太原附近就大雨连绵,致使河水暴涨,军中疫病流行,后周军的士气大受打击,不少将领都认为应该退兵。忻州兵败后,周世宗在感慨天不助周之际,只能下令撤军。

周世宗撤军南归

由于撤军仓促,数十万军用粮草只能就在太原城下就此焚毁,其他物资也多有丢弃。而且在后周军南撤后,北汉境内原先归附后周的地区又见风使舵,马上回归了北汉。周世宗第一次亲征太原的作战就此无功而终。

宋太祖亲征北汉

时隔15年,中原已经改朝换代,由北宋替代了后周,天子也由周世宗变成了宋太祖。但北汉仍然坚挺,只是君王也更换了一波。较之周世宗攻打北汉时的局势,宋太祖此时已经夺取了荆湖、川蜀地区,国力更强。

按照原先和赵普“雪夜定策”的谋划,宋太祖此时应该先征讨南汉,不过北汉发生了内乱,懂得变通的宋太祖不想就此放过机会,于是决定“趁他病,要他命。”

李继勋等人率领宋军进取太原路线简图

968年八月,宋太祖任命李继勋、曹彬等人率领大军,兵分两路,北征太原。九月,李继勋率军在洞过水附近击败前来阻击的北汉军。宋军随即夺取桥梁,渡过汾水,进逼太原城。北汉国主刘继元派禁军出城阻击,再次落败。

眼见宋军兵临太原城下,刘继元急派使者向辽朝求援,毕竟只有辽军能和宋军一较高下。收到北汉的求援后,辽穆宗派遣南院大王耶律塔尔率军南下救援。十一月,久攻太原城不下的李继勋等人得知辽军南下,担心腹背受敌,就撤兵回国。北汉军则趁机联合辽军,对晋州、绛州进行一番劫掠。

辽援军到来,宋军撤退路线简图

对于此次北征无功而返,宋太祖很是不甘心,毕竟南平、武平、后蜀都是一鼓作气平定的,到了北汉这里也不能破例。于是他在969年二月下诏亲征,务必要把北汉平定。

为了防备辽军来个围魏救赵,宋太祖没有直接北上河东,而是绕道河北再进入河东。宋太祖在途经河北时,任命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防备辽军由河北镇州、定州一带突破南下。同时,宋太祖还让先行进入北汉的军队在石岭关一带部署兵力,阻击辽朝援军。

宋太祖由河北进入潞州时,天气又出了问题,阴雨下了好一阵,迫使宋太祖的主力部队在潞州停留避雨18天,大大贻误了战机。而且在这18天内,宋太祖还抓获了一名北汉间谍并亲自审问,那间谍说太原城中的百姓苦汉久矣,就等着大宋来拯救他们。

宋太祖剧照

以后面的结果来逆推,这名间谍应该是为了活命而故意撒谎。但宋太祖信以为真,当即率军急进,于三月二十一日抵达太原城下。两日后,宋太祖在考察太原周边地形后,下令在城外挖壕立栅,号长连城,将太原城重重包围。

随着太原被围,北汉境内不少官员又当起了墙头草,向宋军请降,和先前周世宗亲征太原那会差不多。

鉴于太原城的城池坚固,宋太祖听从下属建议,决定用水淹之计。不过,用水淹城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在此之前,宋军还需要防止北汉军突围以及阻止辽军南下救援。当然,北汉军接下来的反击都是失败的。

四月,宋将何继筠在石岭关击败辽军,成功阻止辽军南下。五月,宋军又在定州以北击败辽军。太原守军得知外援被切断,士气小跌,但仍然选择坚守城池,刘继元也不打算投降,决定死战到底。

不久后,宋太祖放水淹城,太原城内外顿时成了一片泽国。紧接着,宋太祖命令水军对太原发起强攻,然而北汉军队拼命反击,让宋军屡次攻城失败,还损失了几员大将。

经历四个月的苦战之后,城外宋军已成强弩之末,潮湿炎热的天气也使得驻扎城外的宋军疫病流行,士气低落。宋太祖对此感到进退两难,如就此班师回朝,必定有损天子威望,很是丢脸,可继续强攻,除了白送士兵性命,根本无济于事。

恰巧此时又传来了辽朝再度增兵南下的消息,形势发展对宋军越发不利。太常博士李光赞不失时机地上书论事,在找了一大堆客观理由之后,建议天子退兵。宋太祖与宰相赵普商量后,为免腹背受敌,决定撤军。

宋军撤退后,北汉主刘继元立即派人排除城内外积水。太原城墙因浸泡时间过久,待积水下落后,接连有多处崩塌。契丹使者韩知璠见状大为感叹说:“宋军引水浸城,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果先浸后涸,则太原城已落入宋人之手矣。”宋太祖要是听到这些话,怕是得气吐血。

由于宋军撤退地比较匆忙,沿途遗留下大量军备、粮食、布匹等。北汉得到这些物资后,稍解困窘。虽然宋太祖此次亲征北汉以失败告终,但北汉经此一战,也是元气大伤,因为战争是在北汉境内进行的,而且宋军在撤退时还裹胁了太原城外的一万余户百姓随之南归(人口也是战争资源)。

结语

从周世宗、宋太祖先后两次亲征北汉的过程来看,北汉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咋滴,基本上都是打败仗,而且面对敌军的凌厉攻势,只能是龟缩城中。因此,北汉能硬扛后周、北宋的进攻,和其自身的军事实力是挂不上多大钩的。

从周世宗、宋太祖吃瘪的过程来分析,北汉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它有三件“法宝”。

其一,天时。周世宗和宋太祖亲征时都碰上了最讨厌的雨天,周世宗是因为雨天直接导致疾病出现,而宋太祖是因为雨天延缓了行军日期,可谓错失战机。虽然没有下雨,但潮湿炎热的天气一样让宋军中疾病流行。

其二,地利。周世宗和宋太祖进入北汉境内后,许多城池都不战而降,即便是没降的,也会被宋军攻克。可偏偏太原城就是久攻不下,说明太原城十分坚固,属于劝退系列。这也难怪后来宋太宗攻灭北汉后要将太原城焚毁了,毕竟这么个易守难攻的城池万一被贼人占据,那还不得花大功夫才能平定。

其三,外援。仔细查看,辽军总会及时地出现,可谓有求必应。当年刘崇建国的时候可是对辽朝“称侄称臣”,和后晋高祖石敬瑭类似,都心甘情愿给辽朝当“晚辈”。如今侄子有难,作为叔叔的大辽怎么能不出面帮衬一二?更何况北汉对辽朝来说是一枚牵制中原政权的棋子。

综上所述,北汉虽然面积小,但是凭借着这些优势,苟成了五代十国的最后一国。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旧五代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