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湖南 | 慢品社区老马路 · 复兴西路漫步地图
复兴路三兄弟都是抗战胜利以后改名的,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画风。
老大复兴东路属于老城厢南市区,有两千多米长,从黄浦江边上一直通到老西门,还有条隧道可以过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兢兢业业上班下班给人打工、或者摆个小摊头谋生的大哥。
老二复兴中路脑子要活络多了,西藏南路到淮海中路的三千多米直接圈进了法租界,那时候叫辣斐德路。新中国成立后大半属于原卢湾区,小半归了徐汇区。他比大哥洋气很多,保存完好的复兴公园就是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这几年又建成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和上海文化广场,艺术家气质越发浓郁了。
老三复兴西路最特别,人家原来叫白赛仲路,是个又有钱又有品味的翩翩美少年。东起淮海中路(原霞飞路)的三角花园,西至华山路(原海格路)的丁香花园,全长1043米,宽18.5米。
复兴路
上 海
起点处绿地里的聂耳铜像由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张充仁设计而成,命名“起来”,1992年10月28日上海各界人士纪念聂耳诞生80周年之际建立。
复兴西路当初规划为纯住宅区,不准设立营业场所,因此全路段都是花园洋房和公寓,建筑风格又以Art Deco艺术装饰为主。街道景观高度绿化,沿路尽是上百年树龄的法国梧桐。说实在的,夏季从淮海路转弯到复兴西路会觉得眼前一黑,亮度至少下降20%。
现在的复兴西路依然是个高富帅,花园洋房和老公寓都保存完好,走在这条街上会有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这里白天特别安静,车少人少,来往的人也都步履优雅,没有风一样的速度,是喧嚣都市里难得的一方净土。
复兴西路上的老房子都很有来头
24号的麦琪公寓
26号的白赛仲公寓
34弄的卫乐精舍
44弄的玫瑰公寓
62号的修道院别墅
193号的威尔金逊花园
……
往事如烟
每栋房子都承载了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宅
24号的麦琪公寓因为地处复兴西路的东北角,靠近乌鲁木齐中路,而乌鲁木齐中路旧时的名字又叫“麦琪路”(Route Alfred Magy),所以,这栋房子也有了它的名字,“麦琪公寓”,Magy Apartments。
法国人Alexandre Léonard和他的“赉安洋行”,在上海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建筑,而且,在门厅的地板上,设计师又往往会用马赛克拼出自己名字的缩写:“AL”。
公寓竣工于1936年,楼高10层,为近代塔式高层公寓。因基地在道路转角处,面积又较小,建筑师“因地制宜”地设计成点状,这样既可获得较多的建筑面积,又可点缀城市街景。在近80年的风雨中,公寓大楼保养得很好,被人们称为“上海滩四大老公寓”之一。
麦琪公寓一楼这个小小的服装店,曾经是大名鼎鼎的,小小的店堂内,曾经堆满了各种经典的书。中午休息时到季风看书,是很多白领年轻时的记忆。
卫乐公寓原名卫乐精舍,建于1934年,属现代点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建筑为十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砂浆外墙,立面中部竖线条及突出的半圆阳台为暗红色粉刷,其余部分为浅黄色粉刷,山墙顶部及南侧有重复线条装饰,楼前有小花园。整个建筑立面构图,突出中轴线,两边对称、虚实结合,给人以简洁、端庄的效果。
草婴旧居位于卫乐公寓,解放后,吕蒙与黄准夫妇、陈鲤庭、吴强、赖少其、峻青、王西彦等一批文化人在此居住。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复兴西路44弄,在这条幽静、宽阔的弄堂里,坐落着七幢造型典雅、风格迥异的三层楼洋房,合称玫瑰别墅。著名歌唱家周小燕、著名演员金焰与秦怡都曾居住于玫瑰别墅。
玫瑰别墅建于1940年,是孙科为“二夫人”蓝妮购置的房产。因建造时在弄口地面上砌有“玫瑰”两字,老上海人称之为玫瑰别墅,1990年,蓝妮从美国飞回上海定居, 1996年6月,老人在玫瑰别墅里过世。
蓝妮在兴建玫瑰别墅的时候,上海法租界尚未卷入战火,正值全球“Art Deco”风格方兴未艾,玫瑰别墅灵活运用了多款Art Deco结构与线条,让这七座别墅成为一时经典。
复兴西路62号
修道院公寓
一幢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名字叫修道院公寓,实际上和教会没什么关系,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左侧是永福路,旧时叫“古神父路”,“修道院公寓”也就是取了一个“The Cloister”的名字罢了。
公寓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南北两楼——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风格的体现,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炎热。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有三室、四室、五室等多种户型。如今,这里是湖南街道办事处。
淮海路复兴路口的徐汇艺术馆,原来是黄炎培、史量才等人创办的鸿英图书馆,现在是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隔段时间会有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最近正在展出的是为期一个月的《大漆司器——源于生活的漆器艺术展》。
复兴西路10弄的上海越剧院,成立于1955年,现更名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但老戏迷们还是习惯称其为越剧院。作为国内外闻名的国家戏曲剧院,这里荟萃了许多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和高资质艺术人才,最近正在进行“纪念越剧进上海100周年”的经典剧目展演。
柯灵故居
2016年,复兴西路147号的柯灵故居经过修缮和整理后对外开放,著名学者陈子善参观后写道: “自1959年迁入至2000年逝世,柯灵在这幢建于1933年的西班牙式公寓二楼203室居住了40余年。他在这里完成了电影剧本 《不夜城》,撰写了散文名篇《遥寄张爱玲》 《钱锺书创作浅尝》 和《回看血泪相和流》,还开始了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 的写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处故居不仅在柯灵个人创作史上举足轻重,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坛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该住宅曾为陈伯藩所有,他曾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驻日本大使馆参事、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特命全权公使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敌、伪财产”被政府没收。先有上海女实业家董竹君入住,后有著名作家柯灵和夫人陈国容入住。
董竹君1951年迁至此处。于此同时,她把自己经营多年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馆,捐赠给上海市人民政府,扩建为后来的“锦江饭店”,作为接待中央首长和国宾之用。
这栋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建于1933年,由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师奚福泉主持建造。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设计简洁、紧凑,一底带三楼,外加朝北亭子间,有半圆形券门、螺旋柱券窗,以及铁艺装饰、米黄色水泥砂浆拉毛外墙、红色屋面筒瓦。此间,董的房客和邻居有:柯灵、陈国容夫妇,陈同生,刘连波,廖沫沙,白薇,陈子展,钟南夫等等革命老干部和知名人士。1960年底,董竹君由上海迁至北京,但是,考虑到她以后来沪居住方便和身体状况,上海市委决定为她留下147号的房子,并代付房租直至1966年。
复兴西路193号,威尔金逊住宅(Wilkinson's Residence)。威尔金逊是个英籍会计师,1914年自伦敦来沪,创办了汤笙洋行,又兴建了这座宅院。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不少英美人士在沪设立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对象包括洋行、江海关、盐务、铁路、邮政及私营工商业。
这是一栋典型的英国式花园住宅,位于复兴西路、武康路的东南角,建于1930年。一眼看上去,就是一栋英国乡村别墅,有较大的双坡屋顶,红砖砌筑烟囱,北立面有红色半露木构架,南立面浅黄色拉毛墙面。起居室呈现多边形突出墙面,红砖砌筑,上为阳台,一层有圆拱券窗洞和楣窗。
哈同旧居位于复兴西路199号,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约2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3平方米,属英国式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L”形,正立面为矩形门洞,上建三坡瓦顶。一、二层间有檐状层间线。建筑采用矩形门窗,纹绳纹窗间柱;白色山墙露红色木构架,清水红砖墙面;陡坡红瓦屋面,有单坡或棚式老虎窗。建筑原为英商有利银行大班住宅。有利银行的总行设在伦敦,1854年在上海开设代理处,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银行之一。现为民居。
如今的复兴西路有了一些对外营业的店家,这一点点商业气息并没有影响这条昔日法租界最美的路的宁静和安逸,而带来了年轻、时尚和国际化。
72号的秋水空间是个小型的展览馆,三层高的小洋楼,布置得落落大方。会不定期举办一些艺术展览,最近展出的是艺术家丁小真个展——“渺”。
山余草舍
三五知己坐在这茅草棚下,听水声古琴音,
看着水边的菖蒲,有时光倒流之感。
44弄1号的山余草舍,位于玫瑰别墅中,大隐隐于市的典范,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一步一景处处禅意,是个私密性很强的世外桃源。如果预算充足的话,这是个喝茶的好地方。主人品味不俗,一花一叶都极为用心。
57号的Organic Kitchen,蛋糕很好吃,咖啡很香,座椅很舒服,是个喝下午茶的好去处。从老板到店员一水儿的老外,但还能说几句中文。
133号的阿里家,应该是沪上最洋气的新疆餐厅,店里除了有酒吧外,还有带玻璃顶的庭院位置可选。
复兴西路299号,这里曾是一位丝绸商人的住宅,建造于1932年;近年来,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人,收购了这临近的三栋洋房,于是就有了现在时尚、典雅、小资的“新复兴西里”,这里集商铺、画廊、设计室、咖啡屋、瑜伽会所等于一体。
从起点的聂耳铜像出发,步行一公里,就到了复兴西路的终点——李鸿章的故居丁香花园。花园旧址上开了好几家风格不同的餐厅
夏朵花园
268号的夏朵花园,和华山路口的夏朵餐厅是孪生姐妹,都在静谧的丁香花园里。夏朵餐厅主打法国菜,而夏朵花园是优雅的意大利餐厅。阳光棚、靠窗位,窗边有花,窗外有草坪,屋顶有紫藤,还有缓缓流淌的钢琴曲相伴。在这里吃顿brunch,才叫不负春光。
以永福路为界,在复兴西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家幼儿园,一个是专收外籍孩子的泰宁国际幼儿园,另一个是爱菊小学的学前部。下午放学时间会看到很多可爱的孩子一路走一路扯着家长的袖子,大声和小伙伴说着话,讨论今天发生的趣事。整条街都随着孩子们的脚步显得活泼生动起来。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夜晚的复兴西路和白天判若两人
57号的Arcade
63号的木制天堂(Wooden Paradise)
82号的拳击猫(Boxing Cat Brewery)
100号的麦坊威士忌吧
271号的Labella Wine House
……
一家接着一家,每天日暮到清晨,让复兴西路变身为酒吧一条街。而天一亮,又恢复往日的宁静安详,似乎晚上的喧闹只是一个华丽的梦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复兴西路8号开业二十年,几乎可以称为上海布鲁斯、爵士音乐发源地的棉花俱乐部,由于租约到期,已于3月25日正式关门,简直是电影《爱乐之城》的上海版。
而另一家在复兴西路46号开了十二年的JZ Club,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爵士酒吧,称其为“中国爵士乐的名片”也毫不夸张。
这家酒吧2016年宣布离开复兴西路的时候在网上引起了大片惋惜和不舍。酒吧正式告别的那天,不少粉丝前来送别,是复兴西路上难得的热闹时光,却透着一种伤感。
好在JZ Club只是搬迁,在巨鹿路重开后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格调,人气依旧。
在复兴西路周边漫步
可以清新可以怀旧
可以狂野可以艺术
文艺也好知性也罢
想要清静的或喜欢热闹的
都能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
而光阴荏苒,有人新来,有人离开,也有暂别之后的华丽转身。比如永福路123号,就有一家近期开张的雅致又充满书香的新知识教育书店,正是从读者服务部变身而来,和复兴西路的迷人气质不谋而合。
信息来源:新知识教育书店
作者:马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