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管子、帝舜、武王:「以仁治天下,以德定乾坤」的仁爱观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了儒家的君臣之义,君的本分是礼,臣的本分是忠。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老板在对待下属时,要多反思给下属的待遇到位了没;员工想要升职加薪,要多想在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时,有尽心尽力了没;

多反思自己的问题,少去挑别人的毛病。
更多内容,请戳:孔子谈上下级相处,这样与人才共事,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孔子对他人的评价,一起看看什么样的人是儒家文化里的君子。
01.
评管仲:
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an,4声),管仲亦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
管仲,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后人尊其为「管子」。
齐桓公元年,管仲得到鲍叔牙的推荐,担任国相。任职期间,管仲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然而,孔子一上来,却给了他一个「器局小」的评价。
是跟谁比不够大呢?是与周公比。

管仲的主要成就是搞经济,富国、足民、强兵。「仓禀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是管子说的。他的的确确做到了,把国家经济给搞起来了。
但是,孔子为什么还是说他器局不够大呢?因为孔子看来,管仲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所以他的事业止步于此,没有开创出新的政治伦理与礼制。
所以,孔子是在替管仲可惜。
有学生听到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问道,管仲节俭吗?
这一看,便是曲解了老师的意思,没有听懂老师话里的壮志与情怀。
孔子只得反问他说,管子修建有三处豪宅,管理人员还各司其职,走到哪儿都有人替他服务,怎么能说他朴素呢?
另一位同学又问道说,那是因为管子知礼吗?
这也是答非所问,不过孔子还是就着他的问题做出了论述:
「国君的院子要修照壁,管子跟着修;诸侯宴会用反坫盛酒,管子也如法炮制。这哪里是知礼,这分明是僭越呀!
管仲是不太在意这些的。
你从他先辅佐公子纠,刺杀公子小白,而后又在鲍叔牙的推荐下做了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的宰相,便可以看出,管子他是一个商人,他看重金钱利益,胜过看重礼制规则。
所以,管仲的业绩再好,在孔夫子心目中,只是世俗上的成功,难以成为真正的圣人。
02.
评舜与武王的音乐:
孔子的仁爱观
既然管仲成不了孔子心目中的圣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呢?
孔子在这里提到了一个人,帝舜。为了论证他的观点,孔子还找到了另一个人做对比,那就是灭商,建立了西周的周武王。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
《韶》,是帝舜的音乐;《武》,是周武王的音乐。孔子评价说,帝舜的音乐尽善尽美,周武王的音乐,美,但不能尽善。
这里的「美」,是声容之盛的意思;「善」,是价值观,到达了人性至善的地步。
为什么说舜的音乐尽善尽美,周武王的音乐却只能尽美,不能尽善呢?
因为儒家的价值观,推崇的是「以和为贵」,是以自己的品行、修养影响周围的人,由内而外,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境界。

然而,周武王虽然灭了殷商,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杀伐之气太重,歌颂起来,怎么也不能说是尽善。
帝舜则是生安知行的圣人,无论其父亲、继母、弟弟如何虐待他,甚至多次想要置他于死地,他都选择了用善与爱去感化他们所以,他的舞乐,平和安详,妙不可言。
孔子这一评价,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仁爱之心。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将继续《论语》里「八侑·第三」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