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柳塘、青龙山、杨麻车、前山、下赵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12年底,有住户291户、人口907人,其中珍珠养殖户3户、经商户2户、个私企业1家。柳塘村以种植业为主,兼养珍珠、养猪及来料加工等。村中有杨氏“清白大厅”等文化古迹。

柳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旁有360亩大塘一口,四周早年满载柳树,名柳塘,村以塘名。有5个村民小组,140户,465人,耕地480亩。

青龙山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700米。村座落的小山坡名青龙山,村以山名。有2个村民小组,52户,156人,耕地166亩。

杨麻车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面300米。杨塘杨姓富户,早先在此开设麻车,故名杨麻车。有2个村民小组,63户,189人,耕地206亩。

前山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1000米。村以地处丘陵山坡得名。有1个村民小组,15户,40人,耕地49亩.

下赵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北700米,有1个村民小组,15户,40人,耕地49亩。

柳塘村杨氏清白堂(又称四知堂)。清白堂为清末木结构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八字门,三间三进二天井。1968年重修,现完好。

柳塘村杨氏从明朝迁入,祖宗为杨震,官至大尉一职,杨震为官清正。一日,震去东莱上任途径昌邑,昔时所推荐的门生王密在昌邑为县令,晚王密怀揣金子十斤,偷偷来谒见杨震,图讨好。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我以前知道你,现在却不知道我了,坚辞不受。王密说“幕夜无知”,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你)知,何说无知?”

这就是“四知堂”的来历。

震当官,性公廉,不受私谒,加入皆以素材淡饭度日,故旧人中有人劝他为子孙积蓄一些财物,震说:我想把清白做官的德行留给子孙,不是更好吗?

这就是清白堂的来历。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今陕西省潼关县安乐镇水峪口杨坡村)人,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三十年间,他不分贫富、因材施教,培育出了近三千名弟子被众儒生称赞为:"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了几十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大将军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杨震不受,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四知拒金”的故事从此千古流传,后人称其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中,杨震“四知先生”的美名不但没有淹没于时间长河的波浪里,还为不同时代的人所推崇和敬仰。就像先生故里那偌大的一池荷花,虽历经寒冬、埋根淤泥,但都会在每一个初夏,给人们一片碧绿,一个婉然的微笑。

杨震治家严谨,以“清白吏子孙”作为家训严格要求后人。杨震一生为官清廉,从来不肯私下接见任何人,就是家里的人,也不准他们询问他的公事。他后来官至太尉,除了应得的薪饷,所有的收入,一律归公。出门的时候,坚持步行或用自己的交通工具,不乘坐公家给他准备的车子。杨震正是以自己的言行作则,教育子孙们要“节衣缩食,省吃简用”。有人见他这样清廉,做了朝里的大官,家里还是那样的清苦,就劝他购置些产业。杨震却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做“清白吏”的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清廉。他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特别是杨震的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同样具有杨震清正廉洁、慷慨激昂、无私无畏的气概。《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载有杨赐的奏章。在文中他弹劾贪官,锋芒毕露。杨赐从政前,“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从政后“切谏忤旨”,人生轨迹和人格追求都继承了杨氏祖上做“清白吏”的家风。杨赐之子杨彪,亦官至太尉。公元179年,杨彪时任京兆尹,毅然决然地处死了宦官黄门令王甫。公元189年,相国董卓想迁都关中,百官无敢反对者,司徒杨彪挺身而出,唇枪舌剑,董卓脸色大变,随后杨彪便被董卓上奏免官。杨奇是杨震长门曾孙,“少有大志,不以家势为名,与英才俊杰为友,不和豪强富贵者来往”,又精通经学,“才情聪明敏锐,门徒常有二百人”,汉灵帝时为侍中。他不献媚求荣,敢于直言,汉灵帝曾说他:“你脖项硬直,不低头屈项,真正是杨震的子孙,死了后一定也会把大鸟招到你的墓前。”

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子孙”的家规,也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不仅影响着杨震的后人,也对整个杨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姓后裔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载入史册者,历代不乏其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一生官显名扬,但他非常廉洁,奉法爱民,“不枉费公家一钱”。他一生没买过一亩地,没盖过一间好房子。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退休回乡后,家里只有父亲留下的一栋老屋,仅可遮风避雨。宋宁宗看后非常钦佩,称他为“当今廉吏”。杨士奇,曾辅佐明朝四位皇帝,可谓官高权重,可他从来不谋私利。他虽在京为相几十年,但他的妻子却一直在老家以农耕为生。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也是杨震的后裔,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个个都是清明正直的英雄。

杨氏后人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制定悬挂了形式多样,内容相近的家规家训。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海内外各地。如浙江、福建、广东、河南、重庆,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杨氏后人为纪念杨震所建的祠堂,杨震精神早已超越了国界。

一千九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时代,期待着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的传承和弘扬,也呼唤这古老的“清白家风”的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

柳塘私塾为民国15年(1926)由江根妹所办,塾设江根妹家,学生10人左右,教师凌银发,一年后停办。

   柳塘小学于抗日战争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曾两度办过初级小学,1—2年后因经费问题停办。1951年创办初级小学,1952年转为公办。

1958年与常满塘小学实行“两部制”,即一个老师任教两所学校,分别上午上课、下午放学和下午上课、上午放学称半日制学校。1958年秋季,并入张家小学,学生食宿在学校。

1969年成立完全小学,学校负责人杨益,随着班级增加,教师增至5人,学生少时70人,多时150人不等。2000年并入赤溪中心小学。

柳塘村2008年完成村庄整治,建公厕1处、垃圾池4处,设垃圾箱25只,配有专职清洁工1名。硬化路面3000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并建篮球场和健身场地各一处。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引进芝堰水之水,村民饮水条件得到了改善。

自上世80年代农村“建房热”升温以来至2012年底,全村有200户农户建房,其中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三、四层楼房有103幢,村民居住条件得致到很大改善。

杨震家风家训

尚学篇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释义】

杨震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他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探根究底。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

清廉篇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释义】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深夜无人之机,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治家篇

(杨震)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释义】

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期间,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事请托。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素菜为食,徒步往来,不乘马车,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子孙为‘清白吏’,这样留给他们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正直篇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释义】

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胪的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而离去。阎显是皇后的哥哥,官居执金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入朝为官,杨震又没有答应。

明志篇

(杨震说)“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忽设祭祠。”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释义】

(杨震说)“死是士人寻常本分之事。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以粗布做寿衣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祠祭祀。”

有关资料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 清风徐来:枫桥的家风

    好家教的根源是什么?答案是门风.门风也称"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家族的走向,关系到对 ...

  •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走进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柳塘.青龙山.杨麻车.前山.下赵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 ...

  • 【金华乡愁】兰溪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兰溪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焦石村位于兰江西岸的女埠街道,离女埠集镇4公里.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0亩,下辖焦石和童公山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0户农户,近100 ...

  • 【家规家训】兰江边的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兰江边的焦石村:邵氏家风代代传 焦石村位于兰江西岸的女埠街道,离女埠集镇4公里.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0亩,下辖焦石和童公山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0户农户,近1 ...

  • 【地名故事】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 柳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旁有360亩大塘一口,四周早年满载柳树,名柳塘,村以塘名. 柳塘村杨氏清 ...

  • 【美丽乡村】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清白堂清白家风代代传 柳塘村位于街道办事驻地西南2000米,因村民委员会驻柳塘得名. 柳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旁有360亩大塘一口,四周早年满载柳树,名柳塘,村以塘名. 柳塘村杨氏清白堂 ...

  • 【乡土兰溪】走进鸭塘村:民国时期就创办了小学

              走进鸭塘村:民国时期就创办了小学 鸭塘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4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杨山背,因主村鸭塘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9平方公里,辖鸭塘.杨木塘.木家头.杨山背5 ...

  • 【行走兰溪】 午塘村崇庆堂及尚志堂

     午塘村崇庆堂及尚志堂 女埠街道午塘村,全村以水田为主,区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20亩,水面234亩.下辖午塘和章家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25户,1047人.村民大多以养殖珍珠河种 ...

  • 【乡土兰溪】 清塘何村庆丰收、求丰年迎銮驾活动

    清塘何村庆丰收.求丰年迎銮驾活动 农历六月初一,是汉族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 ...

  • 走进龚塘村:明代有进士龚全安

    走进龚塘村:明代有进士龚全安 龚塘村位于灵洞乡政府驻地东南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龚塘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5.42平方公里.耕地2458.91亩,山地2300亩.下辖龚塘.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