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规矩,再求方圆——萧朗谈艺
萧朗先生(1917—2010),祖籍北京,名印玺,字朗,别署萍香阁主人,中国近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社会上或美术界某些人认为只有大写意才是高品位,所以,小写意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工笔画大泛滥不是好现象,工笔画较之写意还是容易些。
当今有人将一些作品称为“文人画”或“新文人画”,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宋之苏东坡、米元章,元之倪云林才华盖世,诗文书画称雄千古,论文论艺都是大家手笔,可称“文人画”的代表。现在画家仅仅会写两首诗,会抹几笔类似古代文人画的作品,并没有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怎好称为“文人画”呢?有的是名作家、名导演,随便画两笔,至多称为“名人画”就可以了。我总感觉,“文人画”是特定历史时代的艺术产物,今人硬要扮演古代文人之角色,怕有效颦之嫌了。
任伯年的画要慎学,学不好必俗,因为他的画恰到高雅未俗的边缘。吴昌硕学任伯年则能跳出圈外,自成一家,其主要原因是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底。
齐白石的艺术个性强烈鲜明,这与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诗书画印的综合性的高深修养及浓厚的农家气质、民间情趣、文人才情都分不开。即以白石老人的执着、勤奋、刻苦、好学而言,在现代画史上也是少见的。如果不学白石老人精神,仅学其表面的三笔两抹,真可以说是舍本逐末。事实正是如此,白石弟子很多,成功者寥若晨星。李可染、王雪涛可谓学习得法,出类拔萃了。
任伯年早期的花鸟画用色丰富,惜不够浓重,故不宜初学。有人学任伯年,学其迹而不知其创新之处,未能学到长处,却学了许多短处,这是很可惜的。
吴昌硕的画笔墨纵横,气势很足,充满阳刚之美,足以激荡豪迈之气,颇适宜初学。但若能学到如吴昌硕的学识修养和超凡气质,那便是极难之事了。
继承与创新这个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不少人把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甚至认为这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这是不对的。没有继承怎么可能有创新,你对前人的东西不了解、不理解,怎么可能延续。历史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不可能跳跃式的发展。就像一个小孩刚刚生下来,他要学会吃饭,穿衣、说话、走路,然后学习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这个孩子才有可能去创造新的东西。一个连路都不会走的小孩,你就想让他跑,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缩短继承与创新的时间周期,而不是逾越。
徐悲鸿用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的路子是错的,因为中西绘画的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清代《芥子园画传》是一部集古代中国画理法之大成的画谱专著,编的很系统、很全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极适合初学者,因此流行国内外,至今翻印不衰,很值得学习、研究。只是当年印刷技术限制,色彩印不了现在这么好。但对于我们编写技法书,无疑有示范作用。《芥子园画传》在传承中国画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陈之佛、陆俨少、赵望云等许多大师级画家,最初都是从芥子园起步的。
我年青时学画,也对芥子园爱不释手,学了又学。不过有些名家批判或贬损芥子园,认为这本画谱程式化太严重,影响画家深入生活。其实,初学中国画,多学些程式是有好处的,也容易入门。先学古人经验,练好基本功,再深入生活进行创作,不是更好吗?我还是赞成先学规矩,再求方圆。赞成先学成法,再去创造自己的方法。我们的老祖宗是了不起的,不了解这一切,何谈青出于蓝呢?
看画,要注意不是一看了之,而是认真去“读”,所谓“读画”,和品读文章是一样的。
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眼力。不怕眼高手低,就怕手高眼低。所谓眼力,就是鉴赏能力。一个画家的水平高低,取决于他眼力的高低。要注意养眼,所谓养眼,就是要多看顶级作品。有些画家画了一辈子,其功力已相当深厚,但格调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手高眼低。画画的过程应该是手追眼,不能眼跟手。
人人都喜欢名家之作,但名家作品往往特色和功力极强,好看不好学。初学画者应从基本功入手,从写字入手。画山水,宜从一木一石入手。画花鸟,宜从一花一鸟入手。反复画一种花,画一种花的一个姿态,画一段时间,有了体会了,再画另一种姿态,以循序渐进为佳,切不可急躁冒进,没有一口就吃成胖子的。
跟那位老师学画,就应该用与那位老师一样的工具(毛笔、墨、色等),纸不必挑剔,应该什么纸都能把握。
吴昌硕的画要临摹,要反复读,反复临摹,但不要拿出去,要为自己所用。齐白石的画可看不能学,不可能再出第二个齐白石。
学习名家是必要的,但不容易学。许多初学者学名家画法,并没有理想效果。有的一开笔就像名家,画不出自己的画来,像是作假画的。有的没学到名家的优点,倒学了名家毛病,或把名家优点都画成缺点了。如学任伯年,没有画出任伯年那种潇洒灵巧来,反倒将各种颜色都画得俗气不堪。学徐青藤,没画出学问来,反倒是胡涂滥抹。至于学八大山人,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没有古人的经历,没有古人的学养,光学古人的表面是不够的,学古人是不能着急的。
王雪涛先生作画时,案前总挂一幅历代佳作,以便借鉴。那一时期的作品就都有其借鉴这些佳作的痕迹。
所谓博采众长,不是东拼西凑,有些人的画可以把什么人的东西都能凑到一块,唯独没有自己的东西。有些人对博采众长的理解是浅薄的。真正的博采众长,是把别人的好东西吸收进来吃透,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再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学习别人的东西是完善自己,不是重复别人。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学了别人的东西,还被别人看不出是从那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