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依然这么多人搞meta分析?
为什么现在这么流行生信数据挖掘和临床数据挖掘,身边依然还是很多人在做meta分析?此外,已经有部分单位不承认meta分析,实行三不政策(不能用来毕业、不能用来普升、不进行奖励)。面对这种情况,周边依然还是好多人做meta分析,那么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选,生信数据挖掘主要是肿瘤数据挖掘,基本上大型的数据库都是肿瘤数据库,所以非肿瘤是比较困难,即使GEO有些疾病有相关的数据,但是深度有限,发文深度不够。在很多时候研究非肿瘤都要自己收集样本测定表达量,花费大量的物力和时间,所以很多人只能眼看看可以挖掘肿瘤方向的同学,而自己只能重操旧业,做meta分析,有很多单位还是承认meta分析的。
其次,挖掘临床数据做预测模型,非肿瘤也是很费力,收集病人数据也要大量时间,很多人可能等不了,而又需要文章,只好拿meta分析来替代了,反正meta分析熟练之后很快,但是还没有数据挖掘快。
还有就是可能有些临床研究的大佬需要发高文文章,显然这是可以实现的,例如BMJ,lancet都是比较喜欢meta的,纯生信数据挖掘要想突破5分,真的很难很难(除了水刊)。
meta分析本身就是一种有争议的方法学,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苹果怎么能与橘子合并),还有就是meta分析类文章算综述还是论著,这是有争议的,有些期刊将meta分析归为review,有些则归为original。
►不做meta分析,不做生信数据挖掘,利用这个数据库就可以发一大堆SCI
►GEO数据挖掘的深度不够,有没有提高GEO数据挖掘的深度的方法呢?
► 免费课程再次上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