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一半朱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节。
任教死去也还魂,服时须用生人血。
——《青蒿》。明·李时珍
物种基源
青蒿(Artemisiaannua),为菊科青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嫩根苗,又名黄花蒿、青蒿草、青蒿菜、柳青蒿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生于低山区向阳处,湿草甸、沼泽地、水边、树木灌丛中。
生物成分
据测定,每100克青蒿嫩茎叶中含水分81克,蛋白质3.7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8克,膳食纤维2.1克,维生素B2、C、胡萝卜素、尼克酸及微量元素钾、钙、磷、钠、铁、锰、锌、铜等,还含有青蒿素、青蒿酸、青蒿内酯、黄酮类、香豆素及挥发油等。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2.医学经典
《神农本草经》:“清热解暑,凉血除蒸,除疟。”
3.中医辨证
青蒿,可健体补虚、清心解毒、截疟、利胆退黄、开胃行水、化痰止咳、化瘀止血、调经止痛。适用于疟疾、肝胆湿热、风湿痹痛、咳喘、脾虚纳滞、脘腹胀满、口干,食欲不振等症食疗以及外伤出血、大伤等的辅助康复之效。
4.现代研究
青蒿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尤其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素质、防治疟疾、润泽皮肤。青蒿气味辛香怪诞,能刺激人的食欲,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民间常用来防治疟疾和防止肝炎,特别是传染性肝炎。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1)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泄泻者勿食。
(2)服用当归、地黄者不宜同时食用青蒿。
传说故事
一、青蒿治疟疾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刚刚平定天下,但是残兵流匪仍流窜乡里,祸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中原地区发生了瘟疫疟疾,死人无数。官府派官员前往疫区监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无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恰巧“药王”孙思邈在中原地区采药,得知疫情后便主动前往疫区。孙思邈发现所有感染疟疾的患者都有日轻夜重,全身高热等症状,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种药草,让百姓煮水喝。那些患者吃喝完后,症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药材很快就用完了。于是,孙思邈就发动百姓上山采药材,可百姓大多不认识,因此常常会弄错。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百姓编了口诀:“青蒿,色青,高半尺,夏月吃来寒热失。”正是由于有了这口诀,百姓去采这个药材时便很少出错,这句口诀也就世代相传。最后人们把这个药材称为青蒿,也都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瘟疫疟疾的。
二、名医用青蒿的传说
钱经纶,字彦曜,康熙年间浙江秀水人,不但医术精湛,且秉性正直,医德极高,一生清贫,鞠躬尽瘁地为乡里穷苦百姓治病,直到临死,还惦记着乡亲。
某年隆冬腊月,一病人寒热不已,前后请过不少医生,药石兼投,终不见效,后请钱氏诊治,经纶细察,认真辨证,独言由于伏暑,众医听罢,愕然不语,认为现在正值冰天雪地之时,水液凝冱,不知暑从何来。经纶自信地说:“诸公不信,看吾用药,保管药到病除。”大家想,已经屡治无效,只好听他安排。钱经纶处方仅用青蒿一味,煎汤饮之而愈,众人无不称奇。此事被传为佳话,无论远近,慕名求医者接踵而至。钱经纶医德高尚,凡是请他诊治过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气:治病必按贫富收费,十分贫者,不但免费,还施舍药饵,一般贫者不收或少收,富者则非多收不可。因他技术高明,富者也心甘情愿。但对一些路远的富人,虽以厚酬,亦不应诊,并对他们说:“以此重币,不难致他医,何必我?我邻里孤穷疾病者待我诊治,安能舍之而去哉?”正因如此,当钱经纶去世后,四方的群众悲痛万分,大家自觉地为他送葬,为他伤心流泪,并立小祠祀,还尊奉他为当地的土地神。生为神医,死为神仙,此风历数百年而不衰。正是:美誉千年留故里,丹心片片暖桑梓。此处借钱经纶妙用青蒿一事,来歌颂一下古代名医的医德医风。
[附注]青蒿衍生物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10月6日公布结果表明,青蒿乙醚提取物青蒿素,对各种疟疾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7%。早在1967年5月23日中国中医药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疟疾新药科研课题立项,代号为;家523项目,交中科院中医药研究所课题组长屠呦呦负责,经63个相关单位3000多人的紧密攻关合作,49年后,于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2015年10月6日,李克强总理委托副总理刘延东看望85岁高龄的屠呦呦,并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