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特别适合看这节目


欢迎张绍刚老师明年维密开场。


《马戏之王》中有段情节很有趣。当时的美国上流社会,瞧不起巴纳姆,认为他是“为了引人发笑而不惜运用欺骗手段”的骗子,认为他的马戏团事业是低级的。

而影片的结尾用来升华主题的话也很有趣:“带给别人快乐,是最伟大的艺术。”

这句话总让我想到综艺节目,《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的诞生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用节目中吐槽何洁的话说就是,“一路摸爬滚打走过来”。

经历过一集爆红马上凉透(下架整改)的大起大落,节目现在相当“不要脸”,主持人被弹幕骂“滚出去”也无所畏惧,念广告语也是越来越明目张胆。

在“慢生活”类节目持续走低、“街舞嘻哈”类节目急转直下、“选秀类”节目质量堪忧的情况下,《吐槽大会》就像你隔壁三大妈,带着一肚子坏水来唠嗑,上炕脱鞋一气呵成。

虽然收视率不低,但骂它、质疑他的人也不少。

许知远与节目策划人兼吐槽嘉宾李诞来了一次对谈,许知远问:你怕不怕这种戏谑嘲讽,最后会欺骗你自己。

李诞的回答与《马戏之王》最后的结尾类似:只要好笑,观众开心,就OK。

虽然这一问一答就像两条平行线,但许知远问这个问题时,李诞迟疑的语气能看出,他自己也不是特别相信这个回答。

我们暂且搁置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吐槽大会》是如何让“黑人”这门艺术走红的吧。

“黑人”是门艺术

   也是一面“照妖镜”

《吐槽大会》邀请的嘉宾都是自带话题,集中吐槽的点大多也是他们身上“最黑”的地方。

虽然火力很猛,但吐槽的人叭叭说完之后还要双手合十来句“对不住”,讲完整段来句“以上都是开玩笑的,我其实非常喜欢艺术家XXX”。

作为观众总觉得有种“忽悠,接着忽悠”的忧伤。

既然可以“事后补救”,被吐槽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洗白”的机会。

尤其是主咖,虽然明面上看被他们被吐槽得最狠,但他们最受照顾。因为你看两期就会明白,被吐槽最狠的其实是张绍刚。

但遇上急于洗白自己的嘉宾,就会比较崩溃,忘记吐槽,大段“艺术人生”式的自白,就差哭两嗓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不过也奉劝各位,“洗白”自己也悠着点,不然真的很容易打脸。

因此,《吐槽大会》就落下个为“明星洗白”的“恶名”。

其实在我看来,节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观众发笑从而获得收视率,从而获得金主爸爸的青睐,从而赚钱”。明星是否能洗白,对于节目组来说根本不关心,毕竟主持人张绍刚自己身上就一堆黑点。

▲致力于刷“王自健呢”的网友们

如果按照台本来走,明星“洗白”的感觉不会太重,因为所有的梗几乎都是半真半假。既然梗本身就不完全是真的,“洗白”也就无从谈起。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吐槽大会》是一气呵成的“一次性”节目,嘉宾讲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全靠嘉宾自己的表现和编剧们与嘉宾之间的磨合程度。

每录一期节目就是下一次赌注,因为你不知道哪位嘉宾会因准备不足而导致发挥失常;哪位嘉宾会临场变卦,用起自己的稿子;哪位嘉宾会突然失控,现场暴走。

▲你们猜小沈阳属于哪一类

到目前为止,前后两季各有一位嘉宾因为“讲得太差”而被留下补录,其中一位嘉宾的补录部分最终也没有被采用。我猜,是因为补录的太假。

▲请注意看大家的表情

“整段垮掉”是《吐槽大会》最坏的结果,因为脱口秀要求演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调整自己的语速和抖包袱的时机,一个梗哪怕你的语气稍微变一点点,改动了一个词,都有可能抖不响。

比如,蔡国庆做主咖的一期中,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今天就是来保护这节目的底线的,但是我所有的段子都会在人鱼线以下。”。

这个梗当时反响还可以,但是台本用的不是“但是”,而是“因此”。替换之后仔细品品,确实效果又会不一样。因为戏谑感造成的喜剧感被冲淡了。

但《吐槽大会》追求的就是这种真实感,他们不要求嘉宾讲得多么完美,而是瞬间的爆发和碰撞,就算讲冷了,也有张、李、池三人救场,

所有嘉宾中李诞、池子还有王建国,他们是表现最好的,可以直接跳过其他嘉宾只看他们单人CUT的那种好。

因为他们长期写段子,也受过开放麦的培训,而《吐槽大会》所有内容,都是由李诞领导的“段子小组”编写的。

他们会先跟嘉宾确认可以吐槽的点,完稿后与嘉宾进行对接并修改,抽时间对嘉宾进行培训。每位嘉宾大概知道自己会被吐槽什么,并不知道被吐槽的内容。

在现场发挥的这十分钟里,“讲脱口秀”也变成了明星们的照妖镜,智商、情商、人缘……暴露无遗。

在我看来,除了以上三位,演艺经历丰富的老戏骨(王刚、唐国强、赵立新)、综艺咖(姜思达、肖骁)、高情商的人(张雨绮、金星、王岳伦)……他们的表现也相当优秀。

张雨绮和王岳伦,是让我比较意外的,尤其是张雨绮,她是第二季除了金星以外表现最自然的主咖。嘉宾抛来的梗能接住,淡淡说一句“谁成长的路上没几个大坑呢”就足够了。

王岳伦也没有急吼吼解释自己“吃软饭”,而是大方接下梗,但也不回应,随便你们怎么说。

在这里跟某位嘉宾提个建议,如果智商是硬伤,不如提高一下情商。

但这里也暴露了节目的一个缺点,那就是会揪着一个槽点反复讲,而且有些点确实有点“人身攻击”。

除了张雨绮眼光和王岳伦吃软饭,还有李湘太胖、叶璇下降头、苏醒打人、瞿颖年纪大和大张伟抄袭……在嘉宾吐槽质量不一的情况下,反复听同一个梗就会变得既尴尬又腻味。

不过最后一个槽点被揪着吐,我觉得很OK。

《吐槽大会》与吐槽的人

艺人长期大量被观看,但却从未真正被看见

其实《吐槽大会》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将中国文化圈中刚刚兴起的“自黑文化”推到台前,也把李诞、池子和张绍刚推到了台前。

李诞,自封“183大诗人”,穿衣风格像森女,《吐槽大会》的策划人,笑果文化的创始人。

▲森女:OJBK

他刚毕业的时候去了《南方人物周刊》实习,因为看不惯圈子里的规矩,辞职去了广州一家汽车公司写文案,最后去了奥美实习,但频繁的改稿和撤稿让他感觉“灵感被榨干”。

很偶然地,他开始为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写稿子,成为了小王爷嘴里的“唯二的朋友,蛋蛋”。

2014年李诞与合作伙伴成立了“笑果文化”,签下了池子。

池子,李诞嘴里的“小孩”,没上过大学,浑身充满了知识点,他的心里不存在“明媚的忧伤”这种破玩意。

但李诞不同,他撕碎了自己心里“明媚的忧伤”,杀死了曾经风花雪月的文学青年,变成了一个“人们听到我说的话就能笑就OK”的佛系内忧青年。

节目一开始的主持人是王自健,录制了被火速下架的绝版“试播集”,而陈汉典做主持、大张伟做主咖的那期“跑火箭”版本已经成了绝响。

据说同样被雪藏的某期,嘉宾是张绍刚,由于他的表现太棒了,震惊了对他颇有偏见的导演组。整改之后,主持人就变成了张绍刚。

从此,人们记住了火龙果李诞,朋克小青年池子,还有曾经你最讨厌的张绍刚。

这三个人从第一季看起来就不太熟,到第二季可以在台上互相抛梗、拆梗,他们三个已经结成了稳定的“老中青”铁三角。

其实张绍刚要比王自健更适合这个节目,因为他身上的槽点更多,可以承担吐槽转移任务。

这不仅仅是复出之后的第一次工作机会,也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点。那个浑身是豪猪刺的中年男,终于变得柔软、平和起来。但于李诞来说,这个转折点充满了焦虑。

在《十三邀》中能看出李诞过得并不快乐。他浑身充满了紧张,从素人到网红的转变带给他不安,甚至连许知远都看不下去了,“内心涌起怜爱之情”。

没想到《吐槽大会》的背后,站着一个丧到家的佛系青年。

李诞明白“段子手就要不停地练和写”,他在笑声背后感慨“人间不值得”,他之所以“丧”是因为他打碎了自己,这样的人写出的段子,才是带着温度和重量的笑。

因此,在“内忧”和“不安”的包裹下,李诞的脱口秀表演极具个人风格。故意而为之的口音和大舌头,被网友盛传的“三番”和“横打”等技术的运用,沉稳的舞台表演风格,稳准狠的吐槽但又点到为止。

他希望他的吐槽是讲给“有心人听的”,听完不是一笑而过,而是能在心里划一道水痕。

▲猜猜说的是谁

池子嘴巴也很毒,还利用自己没上大学的“优势”,包装了一个“知识点”的技能。当一个没上过大学的95小孩儿跟你说“知识点啊朋友们”,这种反差造成的爆笑,也只有放在池子身上才能奏效。

池子的表演风格要比李诞更为活泼一点,语速较快,有时候抛出的梗需要听众反应两秒,但无疑是这个舞台上最具有潜力的新人。

所以,有这两位活宝的《吐槽大会》,应该能行。

中国脱口秀的未来和底线

荒漠中的一点绿洲

在《吐槽大会》之后,很多人开始讨论,中国脱口秀的春天是不是要来了。

在我看来,这档节目的背后不是繁荣的春天,而是中国脱口秀荒漠中的一点点绿洲。

他们一直在寻找中国脱口秀的底线。

《吐槽大会》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走到观众面前的中国式脱口秀,尽管它是改版自美“美国吐槽大会”Comedy Central Roast

我看过原版吐槽Justin Bieber的那期,污力十足,毫无下限。这版权买的很值,被下架的那几期可以说是完美“复刻”了大洋那边的三俗的壳子。

但它没有像美版一样有一个“看前预警”,也没有对敏感词汇进行消音,因此用脚趾头想想也会被禁。

为什么不给敏感词汇消音呢?天晓得。被雪藏的大张伟主咖那期,火车都开去了西伯利亚。他们会预见不到被广电封杀的命运吗?

也许只是叛逆青年们聚在一起的试水式狂欢吧。

整改之后的《吐槽大会》乏味了很多,吐槽也是“一团和气”,精彩场面不是没有,但更多的是烂梗满天飞,尴尬笑不出。

归根结底,是我国缺乏讲脱口秀的土壤:大家都要面子的,出门还要相见的,所以随便说两句意思意思就行了,而且还有审查制度的利剑在头上悬着。

就是一片大荒漠啊,就算去学习了经验,也只能在皮毛上动手脚,筋骨什么的,撑不起来。

李诞、池子、王建国、思文、庞博这些从《今夜80后脱口秀》中走出的脱口秀新秀,也让我看到了一点点希望。

就像李诞在《十三邀》中说的那样,“没有哪个时代是不需要笑的”“所有的时代都是一个德行”。

为什么我在一部喜剧综艺节目里,品到了一丝悲伤的意味,大概这就是“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吧。(都怪李诞)

李诞书里有一段话,我觉得送给当下中国脱口秀特别合适。

- 师父,清早听到一阵爆竹响。

- 山下有人结婚。 

结婚为什么要放爆竹啊?

想必是给自己壮胆儿吧。

《吐槽大会》,也许就是中国脱口秀的壮胆爆竹。

许知远还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吐槽(脱口秀)?

李诞回答说:好笑呗。

那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脱口秀是一种欺骗吗?这个问题也许没有答案,因为艺术的美好,就来源于它的某种欺骗性。

那中国脱口秀的未来在哪儿?

我希望在这里,也希望在远方。

互动话题

你如何看待中国脱口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