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90【千层底布鞋】

布与线

手与情

你穿过布鞋吗?一针一线密密缝制的布鞋。大约70年代前出生的人应有这样的记忆,“已经睡了一觉醒来,妈妈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纳着厚厚的鞋底或搓着长长的麻绳。”我是有这样记忆的,也穿过很多双妈妈或姥姥做的布鞋。千层底、牛鼻子、踢倒山等,许久不见,很是怀念。

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女子都有这样的手艺,可以做出一双耐穿,精美的布鞋。更有心灵手巧的,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俏模样,送给心仪的男子,那双鞋便成就了一段佳话。

做布鞋是复杂,繁缛的,一双鞋要花上三五天的功夫,一双巧手不停的摆弄,一堆各种颜色旧布料便可以成为脚下行走千山万水的温暖。

时过境迁,一种家家户户必备的技能,现在已然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故事,登上了非遗传承名录。面对变化,我们无力改变,其中好坏,我们也无权评论,但我们却可以留住记忆。

“一双鞋要有可多步骤,俺也说不来,也没数过,但俺会做,你数数就知道了。”坐在我对面的女子俏生生地说着,手里也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面前的几案上边多了许多物件。

彩色的绣线、棕色的麻线、灰白色的碎布,白色的卡纸是原材料,发亮的是剪刀、锥子、钳子、缝衣针是工具。琳琅满目,散落之间却巧妙成画,倒也很是丰富多彩。

“第一步是制袼褙,用碎布涂抹浆糊一层层粘贴叠加,厚度大约1.5 毫米左右,大小随自己,烘干或晒干就好了。”女子低着头继续说到:

“第二步是把卡纸做成鞋底和鞋帮的样子,然后把袼褙依着样子剪下来。

第三步是把鞋底用新白布条包上四边,把鞋帮也用喜欢的新布贴面,包上白边。

第四步是把包边后的鞋底料八、九层粘在一起,然后上下覆盖新布。”

女子抬头看看忙着拍摄的我,笑笑说:“俺以为你没听俺说呢,这有那么好看?一直拍啥呢?”

我歉意地说:“我一直在听、在看、在看,你继续吧,一会拍完了给你看,美的很。”

女子羞羞地低头继续:“第五步是搓麻绳,俺们都习惯在腿上把麻搓成细细的麻线。接下来便是用麻绳把粘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再用麻绳密密地缝制,纳鞋底还得把麻绳用手勒紧,针码也要分布均匀。这样又好看,又耐穿。”

她边纳鞋底,不时把针锥在头发上磨,我有些好奇地问:“咋还要在头发磨针,是为了磨的锐利些吗?”女子有些惊讶地看看我,笑着说道:“你这也不晓得?可能有你说的原因吧,其实俺也不是很清楚,习惯了,听俺娘说,是为了摸上头发上的油,这样针就容易穿过厚厚的鞋底么。我们再说第六步吧,纳好的鞋底还要用热水浸泡。热闷后用铁锤槌平,这样鞋底就定型了。”

我默默地数着,其实她这两步说的完全不止两步,应该是五步才对,便急着提醒,女子嗔怪地看了我一眼:“哎,你们这有学问地人,不会做倒是会说,你说几步就几步吧,反正俺是这么做的。把鞋底弄好,然后便是做鞋帮,你就按你说的慢慢数哈,鞋帮上要先用线缝,再绣上自己喜欢的样子或心愿,做好鞋帮,剩下的把鞋帮和鞋底上在一起,一双鞋就算基本做完了。”

我看了看她手中的鞋,已经有模有样,疑惑地问:“剩下还要做啥,怎么才算是一双可以穿的鞋。”

她先是去拿了一个木制的鞋,然后塞进鞋子,剩下的空余用棉花和木条一点一点敲进去,直到鞋子都撑得饱满,然后不时地喷些水在鞋周围,用小锤不停地敲打。

“这是楦鞋,这样做是为了让新鞋随脚,穿起来软和、舒服。”

她放下了手里的鞋,顺手便又拿起做鞋底的纸样,剪小了一圈,然后在做好的袼褙上依样裁下,再蒙上鲜艳的新布,拿起更为鲜艳的绣线,开始不停的飞梭,那线或环绕,或延伸,一只活灵活现的鸳鸯头部便呈现在鞋垫上,我转头去调整拍摄灯光,转回头时,却发现整只鞋垫已经是瞬间完工,上面五彩斑斓,鸳鸯戏水的图案让人眼花缭乱。看着我满满的疑惑,女子窃窃地笑着,我瞬间明白,她一定是拿出了早已绣好的成品。

“这是鞋垫,配上鞋子才是真正的做好了”

说完这句话,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看着她手上的鞋和脸上的自豪,我忽然有些恍惚,原来儿时穿过许多双的布鞋却有着如此完美的艺术光泽。

一天的时光在飞针引线中流逝,告别女子,夜色沉沉中坠入一场儿时的梦。

“母亲又坐在那里做着鞋,弟弟眼巴巴地在旁边看着,母亲看看弟弟那早已张嘴的鞋,微微叹气。弟弟总是很淘气,蹬高爬低、攀树翻墙,攀上高耸的树捉知了、泥地里逮蝈蝈,拔河、踢毽子,扳槐花、撸榆钱。一双鞋在他的脚上总是难以维持一季,在那个天真无邪的年龄里,我们没有关注过一双鞋要经过如此复杂的工序,也就无法理解母亲做鞋的辛苦。正如弟弟期盼的眼神一样,鞋子烂了只盼着妈妈再能很快做好新鞋。

我也喜欢穿母亲做的新鞋,喜欢那种松软,温暖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有些不愿意再穿母亲做的布鞋,开始羡慕球鞋,皮鞋。成年后更是有无数的鞋,旅游鞋、户外鞋、凉鞋、保暖鞋等应有尽有,却再也找不到儿时布鞋那种暖暖的感觉。”

今天的我已是中年,对于布鞋的思念越来越频繁再现。也许是想起了布鞋穿在脚上的那种舒坦和踏实;也许是怀念那双饱含厚爱的做鞋的手;也许是布鞋上那一针针,一线线,饱含了太多儿时的欢乐;也许是想起了家乡已然衰老的母亲那沧桑的脸,佝偻的脊背和身板。布鞋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温暖,承载了一代人刻骨铭心的酸酸甜甜,这也是每一个老物件,一种传统技艺让我们热泪盈眶的原因吧。



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韩乾昌 || 母亲的千层底

    再没比母亲更巧的人了. 这是村里人说的.母亲做的饭,人说"煎爨"(香气浓郁扑鼻,爨,音cuan):母亲做的衣裳,人说"吃板"(合身,熨帖之意):母亲走路,人说& ...

  • 骆淑景丨母亲的手工鞋

    我初中毕业后,开始帮母亲做针线活.那时,一年到头一家老少从头到脚的穿戴都靠母亲两只手.白天,她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下工回来还要做饭,刷锅洗碗,扫地喂猪.晚上,收拾完毕,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才能 ...

  • 俺娘纳的千层底

    前几日在一家布鞋店闲逛,一双人工做的"千层底儿"布鞋吸引了我.一问价格,吓了一跳.售货员说:"一双500元."虽然穿着非常舒服,但最终因为价格原因没舍得买. 商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留下的布鞋/李兴柏

    前几日收拾旧物品,见到了一双60多年前的布棉鞋,是巧手母亲为爷爷做好,而未上脚的绣有云子卷的黑帮布棉鞋. 母亲留下的这双棉布鞋,鞋底厚度达12厘米,鞋底共有8层袼褙(32层布),总共有1736个针眼, ...

  • 【大荔文苑】闫招枫:母亲的千层底

    母亲的千层底 文/闫招枫 母亲手很巧,会缝制千层底布鞋,全家7口人的穿鞋都是她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无论夏天的单鞋还是冬天的棉鞋,每年至少一人两双,一单一棉. 就象南方的姑娘会刺绣一样,北方的女子好象天 ...

  • 上学记|鞋子的故事

    解晓东有一首歌曲<中国娃>是这样唱的: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 ...

  • 【衍水散文】第二十四期|母亲做布鞋

            点击上方 " 衍水文学" 可以订阅我 刊首语 我们暂时拥有,随后失去.从每一段失去中,我越来越懂得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from 荞麦<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 ...

  • 【文学百花园首届全国大奖赛】(34)母亲做的布鞋 | 吕瑞杭

     作者简介 吕瑞杭,喜爱文学 是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  近半年来在采风网发表作品80多篇,在中国作家网发表40多篇,多是散文与随笔,现在石家庄市赞皇县南清河乡卫生院工作 . 母亲做的布鞋 前几天回家照顾 ...

  • 卷耳 | 千层底布鞋

    千层底布鞋,就是大姐给我拟定的题目之一.她还不辞辛苦的为我讲解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流程.优点和布鞋引发的思考,给我发来她做的千层底布鞋以及鞋样子.夹纸(后文有叙)的照片,并且给我打气,说我一定写的很好等等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