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重新出发

没有争议,也不该有争议。

结论已经如此明显,《流浪地球》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硬核国产科幻电影。

在此之前,拜《未来警察》《全城戒备》《机器侠》一众电影所赐,让国产科幻成了“烂片”、“圈钱”的代名词。以至于,让后来者再无力掀翻“行业潜规则”,自甘堕落。

有人把科幻当成赚钱工具,就有人把科幻当成毕生梦想。

很多人问,为什么让郭帆来执导《流浪地球》。

是,尽管有着《同桌的你》《李献计历险记》的执导经历,但看起来郭帆与科幻电影距离仍然遥远。

拍科幻电影需要科幻情怀,郭帆有,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刘慈欣如是说。

《李献计》有着时空穿越的科幻概念,郭帆自己也说,《终结者2》是他的电影启蒙。

亲历过中国科幻文学的兴衰,作为“新生代”中流砥柱,刘慈欣引领着中国科幻新纪元。

两人合作,从某种方面来说,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科幻是一场梦,但不是所有的梦都波谲云诡。

《流浪地球》上映,欢呼声、质疑声不绝于耳。既然它代表了国产科幻迈出第一步,就必然要承载质疑与误解。

还好,电影抛出了问题,也给出了答案。

01

科幻感有几分?

如果一部烂片能烂得歇斯底里,同样会有人将其奉为经典。

或许没有人对《未来警察》念念不忘,但它着实给人留下了飘荡多年的回响。

烂片,首先从视觉开始垮掉。

特效是观众检验高成本大片的首要依据,对于科幻这种倚仗特效的类型,做出判断尤为方便。

工业体系、技术水平落后,让国产大片在迈出第一步时就显得无比艰难。

但转变,正在发生。

《红海行动》重新定义了国产重工业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重新定义了国产军事动作类型电影。

在电影工业层面上,这两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更接近好莱坞制作的国产大片应该有的样子。

摄影、灯光、美术、道具、服装、化妆等等环节,少一样电影就做不到有模有样。

郭帆导演讲过一个段子,之前他们去工业光魔参观,并协商合作(砍价),结果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虽然合作未曾进行,但工业光魔却对《流浪地球》项目特感兴趣。

至于为什么,后面说。

《流浪地球》的服装道具由Weta Workshop(对,就是彼得·杰克逊维塔数码的姊妹公司)提供支持,主攻物理特效的他们曾参与《霍比特人》《攻壳机动队》《超能查派》等多部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制作,本片中十分惊艳的外骨骼装备就出自他们之手。

电影的数字特效主要由MORE VFX、橙视觉、Pixomondo、Dexter四家特效公司完成。

之所以要一一列举,是因为前两家是中国本土特效公司,后两个也是与中国公司合作完成项目。

中国科幻电影不行,是因为特效技术不行?

MORE VFX曾为《一出好戏》《悟空传》等多部影片制作特效;橙视觉特效总监,也是《流浪地球》的视觉特效总监丁燕来,曾与团队参与制作包括电影《寻龙诀》《大话西游3》等多部电影的特效。

Pixomondo曾承包《权力的游戏》中三条巨龙的大体量项目;Dexter则是《与神同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虎山》等电影的特效制作方。

不是不行,而是钱没投资到位。

特效方面,《流浪地球》不遗余力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

不做到最好,难以实现刘慈欣小说中华丽诡谲的奇观描述。

“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

在形容地球发动机对地球生态造成的影响时,刘慈欣的笔触有种《克苏鲁神话》的诡异奇幻感觉,因为这种情形,完全超出人类有限的认知。

不做到精致,《流浪地球》也不会被封“硬核科幻”头衔。

冰封上海、地球发动机,甚至木星迫近的奇观展现,电影表现得都极为出彩。

“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之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阴森的红光之中......”

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

经过多版设计最终定下的符合力学支撑的地球发动机,落地建造国内体量最大的空间站置景。

《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说,电影的资金都拿去做特效了。看完电影,我信。

特效就像是一部优秀科幻大片的敲门砖,进门之后,还要受到层层考验。

建立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观,对科幻电影来说至关重要。

《流浪地球》剧组用了7个月时间建立世界观,为此还请了4位中科院科学家协助。落实到电影中,效果显而易见。

太阳急速老化膨胀,将会吞噬地球,为了人类的未来,启动“流浪地球”计划,推动地球前往最近的半人马座比邻星。

造出比珠峰还高的地球发动机作为推动器,利用重元素聚变技术将岩石转化为能源;利用木星引力帮助地球逃出太阳系。

因为地表气候变得极为恶劣,人类需要进入地下城生活作息,但资源有限,只能进行抽签......

地下城该如何表现?导演依然沿用了地标名称,可以看做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

通过一场男女主与黑市的交易,得以窥见地下城的阶级构成,更能让观众感知,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吴京所饰演的宇航员在太空站为地球领航,并有效参与拯救地球的后续行动。

基于现实的世界观,方法论自然也不会太过天马行空。

为什么不坐飞船逃离太阳系?因为茫茫宇宙,找到一个类地行星太难,飞船再大与地球相比也太过渺小,不足以支撑人类存活下去。

地球面临被木星引力拉扯成碎片的危机情节,则利用了洛希极限的天文学概念。(洛希极限:当两个天体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其中一个天体就会解体分散。)

卡梅隆说过,科幻故事中必须要有规则,增加复杂度能使科幻电影变得更加真实。

刘慈欣也有着相似的看法,科幻设定无论高深还是普遍,呈现在剧本上都要做到真实可信。

普通老百姓哪里需要知道洛希极限,但他们会去看电影。

郭帆并没有掉书袋式的把洛希极限向观众解释清楚,而是通过倒计时这一简单有效的方式传递危机感。时间紧迫,谁还想得了太多。

只要感觉对了,那就行了。

02

春节档不欢迎硬核电影?

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辞旧迎新的时候,观众会对电影要求有所降低,热热闹闹图个乐呵就完了。

以至于,《大闹天竺》《祖宗十九代》这类片都敢在大年初一浑水摸鱼。

没这回事,好电影不分档期,该火总是会火,春节档观众更需要好片。

近如《红海行动》,国产重工业电影典范,对战争残酷一面毫不遮掩的展示,对军人精神面貌的塑造,一点都不合家欢。

但仍做到了后来居上,成为去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远如《阿凡达》,2010年1月4日在大陆上映后,票房逐渐走低,直到春节假期,票房走势逐渐升高。

档期对电影票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关键还是电影的质量。

对于科幻电影,质量主要看两大块,特效已经说过,来说说剧情。

《流浪地球》小说非常硬核,不仅体现在科幻设定上,就连人类情感,都被灾难摧毁。爱情、亲情统统被求生欲取代。

这显然不适合呈现在大银幕上。

怎么办?改。

电影主人公是一对父子,吴京饰演的父亲因为执行太空任务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屈楚萧饰演的儿子因为父亲缺席,对他产生一种矛盾心理。

他恨父亲,但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最希望父亲早点回来的人。

屈楚萧和吴孟达饰演祖孙俩,还有一个妹妹赵今麦,他们以普通人的姿态来面对这场灾难。

他们组成了一个家。

屈楚萧生长在地下城,对地表情况没有清晰认知,所以当他带着妹妹逃出去,并遭遇危机的时候,他做不到冷酷无情。

李光洁饰演的军人,为了第一时间把关键零件运往前方的地球发动机,不惜一切代价。

在他眼里,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才是最重要的事。

当他和屈楚萧碰面,两个理念激烈碰撞。

为什么不救人?救一个还是救千千万万个?

这两个问题,太难太难回答。

之前提到,工业光魔对《流浪地球》的剧本很感兴趣。

他们觉得很惊奇,为什么你们在灾难来临时要带着地球跑路。

虽然有着飞船拯救不了所有人的前提,郭帆还是给出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土地不可分割的感情。

西方文化很久以来就是海洋性文明,包括欧洲大航海时期、美国探索外太空,他们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民族。

而在谈到中国文化,郭帆一直强调“面朝土地背朝天”。农耕文明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影响,就是对土地、家庭的依恋。

“有着真正能够表达我们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的一个载体,才能够称之为中国科幻。”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着重刻画了吴京屈楚萧的父子亲情,屈楚萧赵今麦的兄妹情、吴孟达与兄妹俩的祖孙情。

因为在中国人眼中,没有什么比家更重要。

从这方面来说,《流浪地球》才是真正的“合家欢”电影。

03

能否丢掉偏见与误解,重新认识国产科幻?

“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即使满目疮痍,即使未来不可预测,仍然心怀希望。《流浪地球》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映照了国产科幻的现状。

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部科幻电影,乔治·卢卡斯也被这部电影折磨得筋疲力尽。

如今回过头再看,《星球大战》让科幻片跳出了B级片小成本的范围,开始向史诗电影前进。

更重要的是,它孕育了无数星战迷,为科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流浪地球》是否国产科幻的《星球大战》,还有待时间考验。

但这部电影的诞生,说明了国产科幻能做到特效精致、剧情严谨。

说明国产科幻不是海市蜃楼,说明国产科幻还有希望。

《流浪地球》是磨合四年的产物,难。但是,总算摸索出了一条路。

郭导说,只要不赔钱,就能做下一部,国产科幻就能良性循环起来。

我相信,中国观众不会只满足于国产科幻昙花一现。

重新出发的中国科幻电影,如今迈出了坚实一步。

《流浪地球》让观众重新接受国产科幻,让国产科幻重新证明自己。

也让我们,多了一份仰望星空的理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