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麻离青:老藏家是这样看的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内参》 后面精彩继续
关于青料的的基本认识
现在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共识是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用的是苏麻离青,明永乐、宣德到成化早期也用的是苏麻离青。到了成化后期主要用的是产于今江西乐平县的坡塘青,也叫平等青。淡雅是这个时期青花瓷器的特征,与明代前期的苏麻离青浓艳者迥然不同。正德朝用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所以正德朝的青花“混青”现象严重。
正德青花盘
欢迎关注公众号:《正路收藏》 下面精彩继续
正德朝青花中,除了较浅淡的品种仍用平等青外,那浓中带灰的可能是用了石子青。石子青,亦称“石青”。产于瑞州(今江西上高),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多用此料描绘纹饰。“回青”在正德朝已出现,据《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都用的是回青。
万历中后期、天启、崇祯用的是浙江衢州、信州、绍兴、金华地区产的浙料。自此,景德镇青花完全用国产料。——中视鉴宝官网
青料的发展及苏麻离青的来历
经过对青花钴料的盘点,可以知道在青花瓷发展史上我国曾三次从国外进口青料,除了元朝和明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苏麻离青,还有就是正德时期的回青料,它们各自在中国青花瓷发展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苏麻离青”的记载,最早见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以前的王世懋《窥天外乘》:“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笞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黄一正《事物绀珠》则谓:“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在这里,“苏麻离”“苏勃泥”显而是外来词,因此它是进口青料,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家天下》 下面精彩继续
关于“苏麻离青”名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南洋的苏门答腊的苏泥和槟榔屿的勃青合成,但这“苏泥”和“勃青”到底是什么,谁也搞不清;第二种说法是;波斯话中钴料一词sulimane的译音,或是波斯话中蓝色一词samawi的译音;这恐怕是最接近的解释了。第三种说法,在《明实录》中记载叫“速来蛮”,苏泥麻,也是谐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苏麻离青是从索马里带回来的,所以叫“索马里青”。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掌柜》 下面精彩继续
一般来说,苏麻离青就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到目前为止,经国内外古陶瓷界专家多年来的考证研究,基本赞同“苏泥勃青为明初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引进”,也有认为是从伊斯兰地区引进的。那么“苏麻离青”料的确切产地究竟在哪儿呢?多少年来国内外古陶瓷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最早对这一问题提出过答案的恐怕要算是英国的霍伯逊先生了,这位把中国古玩界中那些地道的行话如“橘皮”“棕眼”等介绍给西方的人,在其至今乃被西方人捧为瓷学“圣经”的经典著作《明朝瓷器》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地方叫“巴勒查斯坦”,那是古波斯东部与巴基斯坦交界的一个地区。但他并没有提供这些说法的来源依据;《中国陶瓷》一书说利用“从中东地区进口的钴土矿”,也没有具体说是从哪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钴料的产地是伊朗卡山的卡姆沙村,村民们以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此名字来命名此料。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是根据珍贵的史料记载,即波斯陶工阿布尔、卡西姆于1301年写成的记录性论文,文中对各种金属在釉下或釉上会产生什么颜色等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不仅如此,还对各种原材料产于何处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有一条可以这么翻译:“蓝色,工匠们称其为苏麻离,它的来源是卡山城周围山上的卡姆沙村”。
如何认识苏麻离青
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苏麻离青究竟出自何方,更需要关心的是如何认识苏麻离青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