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竞不断寻求破圈的今天,为什么DOTA2 TI10赛事拒绝了主播
《DOTA2》TI10赛事转播延迟风波的背后,暴露的是DOTA2赛事生态丞待解决的问题。
10月7日,延迟一年多的DOTA2国际邀请赛(以下简称TI10)终于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正式开打。但碍于疫情的影响,本届赛事采用了线上模式没有安排现场观众。
每年的TI赛事对用户来说都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电竞盛宴,但同比往年,今年用户的关注度全部放在了Valve(V社)对国内直播平台在转播TI10赛事时必须与客户端保持15分钟延迟的直播要求上。
有主播发文表示,赛事转播延迟存在区别对待,国外Twitch等直播平台并不受影响,且国服的《DOTA2》代理商完美世界的主舞台也是实时转播。这样一来,观众不仅在二路解说的直播间不能第一时间获悉赛事内容,且主播根据要求自行在直播间设置延迟后,和观众的互动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斗鱼、虎牙宣布了该消息后,很快引起了主播和观众的不满。这也导致众多dota2大主播下播抵制,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表明态度。随后“DOTA2延迟”的相关内容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针对赛事转播延迟这个问题,据业内人士介绍,赛事转播延迟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点是为了防止现场出现不可控的负面内容以及不符合不用地区环境的内容,留出“安全时间”。其次是为了杜绝“电竞博彩”,采用赛事直播延迟的方式,通过时间差的方式避免博彩这类灰色产业对电竞赛事产生影响。
而此次DOTA2 TI10赛事转播延迟,并不在上述两种情况中。
随着舆论不断的发酵,DOTA2官网在10月8日发布了一篇名为《国际邀请赛社群直播》的公告进行了回应。公告中写道,任何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成为社区主播,但今年Valve也允许一部分直播平台让他们的签约主播来直播比赛, 这些签约主播都是盈利性质的商业主播,因此直播比赛时需要加上15分钟的直播延迟。
不过这则回应并没有得到游戏主播和观众的认同,主播“iG_月夜枫YYF”表示,只是希望官方对国内的直播平台一视同仁,自己曾尝试沟通不收礼物进行无延迟直播,但最终无果。
深入分析此次TI10赛事对国内游戏主播的转播管理要求,除了对直播平台以及主播产生影响之外,也让我们看到DOTA2赛事生态丞待解决的问题。
此次TI10赛事所设立的转播管理要求,首先影响就体现在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影响。
在“游戏直播”层面,观众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看游戏操作这么简单,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开始更多元化。而电竞直播行业整体也正在趋向内容多元化平台发展,直播平台通过“电竞直播+”的模式,加入泛娱乐化内容,以此来打造以电竞直播为核心的多元化社区,实现观众对电竞直播平台的需求提升用户黏性,扩大新增用户规模。
而主播通过解说电竞赛事制作内容,成为了赛事举办期间“保证流量”、“提升节目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游戏直播以外拓宽出了更多元的内容,并以此来变现流量。且部分主播的二路赛事解说,往往更具备主观性以及节目效果,更受用户追捧。
对直播平台而言,通过发展布局电竞直播产品生态,更有利于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在虎牙、斗鱼等直播平台,针对“主播解说赛事”所展开的赛事内容活动已经成为常态。
而TI10赛事对游戏主播所制定的15分钟赛事转播延迟,不仅让主播无法和用户沟通,在赛事内容呈现上,也失去了“节目效果”。平台针对“主播解说”所展开的赛事内容多元化设想,自然也无法实现。
其次对DOTA2赛事生态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赛事内容生态中,直播平台以及主播对外输出的“多元化赛事内容”,更有利于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扩宽电竞生态的边界,并吸引新用户、提高自身在电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赛事转播延迟主要针对游戏主播,国服代理商的主舞台并没有受影响。而本次TI10赛事对游戏主播制定转播管理要求,虽牢牢握住了流量的主动权,但也让赛事内容失去了传播和“主播制作爆款、出圈内容”的机会。
这也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在电竞赛事不断追求破圈追求生态更多元化的今天,为什么TI10赛事在国内反其道而行之。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在DOTA2的赛事生态中找到答案。
和电竞观众所熟知的赛事生态不同,DOTA2的赛事生态并没有开设各大赛区的联赛体系,而是通过国际邀请赛(TI)、Major,Minor,Premier和震中杯等不同赛事组成全年的赛事。
在不举办联赛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赛事商业化营收上往往缺少稳定性。没有稳定联赛的支持,除了影响赛事的商业营收之外,品牌在对赛事进行赞助时也面临了更多问题。此外,DOTA2 TI赛事自创办之初,一直采用的是网络内购的得益众筹方式,从未转卖或出售赛事的转播权。
在赛事的商业化中,品牌赞助和赛事版权是最主要的收入方式之一,在没有稳定联赛收入和赛事版权收入的情况下,本次TI10赛事对国内游戏主播进行管控,更像是DOTA2国服代理商完美世界对如何实现赛事盈利的思考。
但重要的是,在官方渠道通过版权优势保证流量的同时,赛事盈利方面并未实现质的突破。在电竞产业不断破圈以求实现更多元商业化的现在,想要赛事实现盈利,或许借助“直播平台和主播”等外部力量展开拓展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