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谏太宗置郡高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九)

起初,唐军在平定高昌以后,朝廷决定将其变为直辖土地,于是每年都要征发一千多名士卒驻守当地。褚遂良上奏谏道:“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夷。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国,周边数郡一片萧条,多年也恢复不了元气;现在每年还要征调一千多人驻扎戍边,这些百姓远离乡土,倾家荡产才够置备行装。而且朝廷又将犯人流放到此地,这些人都是些无赖之徒,到边疆后正好大肆骚扰当地,对排兵布阵岂能有所助益。而且这些戍边的人又会逃亡,结果徒劳官军追捕。再加上一路上所经过的地区,横亘千里,冬季风吹如刀,夏季风吹如火,行人来来往往,遇见这种情况往往难逃一死。假使张掖和酒泉发生军情,陛下难道还能指望用高昌的一兵斗粮吗,最终还是不得不征发陇右各州兵马粮草。然而河西地带,乃是我大唐的心腹;高昌,则不过是他人的手足;为什么要荒废根本来占有无用的土地呢?而且陛下打败突厥和吐谷浑后,都没有占有他们土地,而是替他们重立君长加以安抚,高昌为什么不能和他们相比吗?将叛离抓获,对服顺者则封以官职,刑罚没有比此更威严的,恩德没有比这更高厚的。深望陛下选择高昌国王子中可以立为可汗的,使其为高昌一国之主,这样高昌子子孙孙都感陛下的大恩,诚心永为大唐的屏障,这样一来国家内部安定外部宁静,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圣王为治,先华夏而后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郡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陈!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掖、酒泉有烽燧之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斗粟之用,终当发陇右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内安外宁,不亦善乎!)”唐太宗不听。

后来,等到西突厥进犯之时,唐太宗才十分后悔道:“魏徵和褚遂良都劝朕再立高昌国王,朕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如今是咎由自取啊!(魏徵、褚遂良劝我复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唐初经过大乱之后,国力疲弊、人口锐减,其力量不足以支撑对偏远之地的直接统治,就如同商周时代,其力量只能统治京畿之地,外围只能封建诸侯,各自负责。

(0)

相关推荐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初唐名臣褚遂良病逝

    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十一月十九(戊戌),唐高宗李治任命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十一月二十五(甲辰),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去世. 也在这年,爱州刺史褚遂良病逝.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 ...

  • 一些国家的国名中带有的斯坦、尼亚等后缀是什么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也是全世界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公里 ...

  • 太宗哭灵(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二)

    贞观二十一年春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高士廉病危.辛卯(初四),唐太宗亲临他的家中与他告别,次日,高士廉病世.唐太宗想前往高宅哭灵,房玄龄以太宗的病刚好而执意谏阻.唐太宗说:"高公和我并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五)

    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道:"舜帝有一次要制造一件漆器,结果出来谏阻的人有十多个.这样的小事情有什么值得劝谏的?(舜造漆器,谏者十余人.此何足谏?)"褚遂良答道:"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三)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巡幸骊山温泉,并顺便在骊山上打打猎.太宗在登骊山的时候,看见四周的围墙有断垣之处,于是他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看见没整治的地方如果不对相关人进行处治,那将会败坏军纪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六)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徵道:"近来朝中大臣们为什么不上书讨论朝政?(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魏徵答道:"陛下如真的虚心纳谏,就一定会有上书言事的人.大臣们愿为国徇身的人 ...

  • 崔义玄平乱(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九)

    睦州有个名叫陈硕真的女子妖术惑众,她和她的妹夫章叔胤举兵造反,自称文佳皇帝,以章叔胤为仆射.起兵后,章叔胤率兵攻陷桐庐城.陈硕真领兵二千人攻陷睦州.於潜县.又进攻歙州,但未能攻下.唐高宗得到报告后敕令 ...

  • 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九)

    贞观十七年九月癸未(初七),废太子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甲午(十八日),顺阳王李泰被流放到均州.唐太宗叹道:"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如今和李泰生而离别,这日子还有什么心情过!然而朕既然是天下百 ...

  • 太子李承乾之反(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七)

    有一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听说外面有士大夫传言说皇太子脚有毛病行走不便,魏王李泰聪颖悟性高,还经常跟随朕游幸,便生出异议,一些别有所图的人,就开始把这话传播开来.皇太子虽然脚有毛病,但却并 ...

  • 齐王李祐之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六)

    齐州都督齐王李祐,为人性情轻狂急躁.他的舅舅.尚乘局直长阴弘智怂恿他道:"大王您的兄弟众多,陛下一旦驾崩,您得靠壮士来保护自己.(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李 ...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四)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唐太宗派人前去问候,持续不断地派人赐给他药饵.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随时掌握魏徵的病情,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唐太宗又带着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