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夏” | 别当人家是“万能贴”!贴三伏贴,这些误区你要知道!

近几年,中医“冬病夏治”的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每到入伏,各大医院贴三伏贴的人们都会排起长队,场面甚是火爆。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隔一段时间,三伏贴有不良作用的报道就会见诸报端。

所以,三伏贴并不是你想贴就能贴……

对于三伏贴,这些误区你要知道!

误区一:出现水泡是因为对药物过敏?!

贴了三伏贴后,出现局部有痒、热、微痛等,均为正常反应。因为贴敷使用的中药大多含有发泡性质,如生白芥子的刺激性就较强。

但对于一些肤质娇嫩、敏感的人群来说,因为皮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或者对贴敷的胶布过敏,贴了以后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

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误区二:可以网上买三伏贴自己回家贴?!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患者为图方便和省事,在网上或药店购买三伏贴在家贴敷。殊不知,辨证施治对三伏贴疗效有很大影响。

因为三伏贴的药物是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状况调配的,且不同疾病贴敷的穴位也不同,仅凭生活常识和网上查询的“理论知识”,不但难以保证效果,而且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精准取穴也很关键,虽然网上有经络穴位图,但患者照着图贴,位置难免有出入,会影响疗效。

误区三:三伏贴人人都能贴?!

三伏贴用的多是热性药,如果属湿热体质、阴虚内热者贴敷了,等于“火上浇油”。

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比如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感冒发烧时,也不能贴。

此外,药物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的人,也不适合贴敷。

建议小伙伴们贴敷前,最好先到医院咨询医生是否合适。

误区四: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药物吸收越充分,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

三伏贴贴得太久皮肤容易起疱、溃烂。具体的贴敷时间应该根据医嘱来进行,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4小时,小儿贴敷时间为0.5~2小时,且要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如感觉贴药处有瘙痒、灼热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误区五:贴了三伏贴就不用吃药了?!

三伏贴并不是万能药,主要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调理人体气血阴阳、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一些慢性、虚寒类疾病可发挥有效的预防及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的功用,对疾病治疗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平时所需的治疗用药及保健措施等依然需要坚持遵守,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长期控制。

误区六:去年贴过今年就不用贴了?!

一般来说,三伏贴应从初伏开始贴起,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敷1次,往往需要连续贴3~5年,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对调整机体免疫力、减轻病症等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当然,贴敷时间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温馨提示:

贴敷完6小时后再用温水洗澡,治疗当天可局部用清水冲洗,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贴敷当日不宜游泳,不宜直吹风扇和空调;

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之品,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及辛辣、羊肉等热性食物;

对于起疱明显处,不要搔抓,建议到医院处理。

本文由上海长征医院陈潞梅供稿。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