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百春回忆第三次过草地时的九十一师收容队

一九三六年的秋季,红二、四方面军离开了西康藏族地区,准备通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这是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了。我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从西康丹巴县出发。我当时在九十一师政治部任敌军工作科长,在这次长征途中担负收容工作。

一,接受任务

我们在西康丹巴已休整一个时期了,同志们也知道不能久待。部队信心是足的,一定要打到抗日最前线去!一天早饭后,政治部黄立清主任把我找去,他正站在一个方木桌前看地图,部队真的要北上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了!他告诉我说:“部队很快要行动,二、四方面军同时北上。”我真想叫起来,黄主任看了看我高兴的神气,接着说:“我师是全军的后卫,因为这次行军,不仅路远,而且还要通过松潘以西的大草地;既无人烟,又无粮食,沿途有掉队落伍的人员是难免的,师、团决定加强收容工作。师部决定派你率领敌军工作科及民运科的一部分同志担负这项收容工作。行军时你们随二七三团后卫,随时督促掉队、落伍人员赶上部队。他们派一个连掩护你们,每天都要与他们取得联系……”

任务就是这样接受了。

当时,我们科里只有四个人,民运科两个人,人虽然少,但都很精干:刘文开个子高大,身体结实;小田机灵能干;吴干事能说会讲,还有民运科的严干事、黑蛋,总之,各有各的特点。虽然没有担架,只有五匹牲口,也没有医生和药品,但大家信心都很强,不管怎样艰难,也要尽力完成任务。当时部队也尽可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战士背了三四双草鞋,十来斤青稞炒的干粮,有的带上牛肉干,也有的还带上一袋子大米,这点物资就是完成行军任务的全部保证了。

二,出发

七月,部队从丹巴出发了。康藏高原的气候变化无常,但部队情绪是那样高涨,沿着激流滚滚的大金川,晓行夜宿,马不停蹄。我忘不了路过绥靖时群众对我们欢迎的场面:街道上挤满了人,有汉民,也有藏民,他们在自己门前摆上桌子,上面放着一大盆开水。有一个老大娘坐在自己桌子旁边,把开水倒在碗里凉着,战士们喝了一碗,她马上又倒上一碗,战士们都向她致谢,她笑嘻嘻地看着战士们从她面前走过,可是她并不知道,红军这就要与她从此告别。

部队走了三天,离开了大金川,转向梭磨河。一路上,沿河两岸古树参天,大的有几抱粗,浓荫把太阳遮得一点不漏。这给爱逗趣的同志找到了材料,他们说:“将来革命成功,在这里建立一个大伐木厂倒很适合!”部队情绪立刻沸腾了起来,引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

队伍整天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进,忽儿爬到半山腰,忽儿又下到河边,在河边上、道路旁摆着许多死马的骨骼,在大树底下,在转弯的地方,一堆一堆燃过的黑灰还看得清清楚楚,不过它的周围已长起了鲜嫩的绿草。看到这些,就让人想起去年和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而四方面军部队又从草地返回由此南下时的情景:那时有不少掉队落伍的同志和伤病员,他们既没有干粮,又赶不上队伍,就露宿在这些大树底下、转弯的路旁,就在这森林里寻找着野草、蘑菇,用茶缸子、脸盆煮着充饥,有的在死马身上弄下一根腿骨,用火烧一烧啃着上面还残存的一点肉,有的在路上扫起和马粪混在一起的青稞,用水洗净充饥。

还有一些同志负了伤或身患重病,为了追赶部队,挣扎着前进,他们披着单薄的被单,背着一个洋瓷盆子或一个钢盔,拄着棍子,在风雨里一拐一拐地追自己的部队,许多同志也就是在这些大树下与同志们永别了。他们的尸骨遗体现在仍然依稀可见,我们看了,心里十分难过,同时更强烈地涌起一定要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的愿望!

这段崎岖的山道,实在是难走,并排走不开两个人,骡马的鞍架宽了就会被悬崖的石块连马带鞍碰下去,今天我们的一匹大黄马就在这里摔下去了,饲养员眼巴巴地瞅着悬崖下面,可是牲口没有救了。

三,夜宿康猫寺

离开梭磨后,部队在康猫寺露宿一夜,高大的寺院矗立在密林之间。这天天还未黑就进入宿营地了,二七七团已翻进对面大山,在山背面露宿;师直属队就驻在寺院周围;二七三团全部宿在树林里。一住下,战士们就忙着拾柴烧火,有的撑起被单做帐篷,有的将干粮倒在洋瓷盆里煮起来,也有的干脆解开干粮袋,抓出炒面,弄上一碗水就当了晚餐。

天黑以后,满沟熊熊大火,每堆火的周围都挤满了人,有的说笑,有的在研究明日行军注意事项,有的洗脚擦脸,也有的忙来忙去,真像个热闹的夜市。半夜里,忽然下起雨来了,小树底下无法待,我就找了棵大一点的树躲雨。很快,营火被淋灭了,东西都被淋湿透了,可是这讨厌的雨一直下到天明。

第二天早晨,只用凉水拌一碗炒面吃了就上路。爬上对面的大山,队伍又走在崎岖的山道上了,几乎老在半山腰里盘旋。遇上一段悬崖陡壁的狭路,后面的部队就要等上老半天才能挪动几步,我们又有三匹牲口在这样的悬崖陡壁上滚了下去,有的摔断了腿,有的滚到悬崖下面,头朝下,屁股朝天闷死了,有的拉也拉不动,只好干瞪眼。每当部队走不动的时候,我们就赶忙督促掉队落伍人员擦着部队往前赶,到了难走的地方就夹在部队里面过去,当部队走快时他们就闪在道路两旁让部队先过。

部队进入黑水芦花之后,许多人的干粮都剩下不多了,出发时,战士们身上圆滚滚的米袋子现在已看不见了,有的只剩得包米棒子那样大一节。掉队落伍人员日见增多,甚至一天达三十余人,有的因伤口复发,有的脚上打泡,有的患了慢性病,也有的因为体质虚弱而掉队。我们的收容任务越来越重了,剩下的骡马也越来越少,只好轮换驮着伤病员,靠鼓励和安慰让他们追赶队伍。

四,草地行军

进了毛儿盖以后,渐渐进入草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地,既无人烟又无树林,偶尔望见一块森林,至少也有四五十里地远。最讨厌的是天气的变化真像孙悟空一样,早晨寒气逼人,晌午烈日晒得头脑发晕,晚上又寒如冰窖,忽儿狂风大作,忽儿倾盆骤雨,有时一日好几变,弄得人们身上湿湿、干干、冷冷热热。脚底下终日与红色锈水打交道,绑腿像漆布一样紧紧地缠在腿上,实在别扭。

一天要爬过几十道半里不等的小山岗,走过几十条锈水河渠,上面干涸,底下稀泥,有时一脚踏下去,要凹下一米那样大一块,若是踏破,稀泥就会往上翻,这种隋形最危险,人和马若陷下去,就没有救了。

说是走路,实际上哪里有路呢,所谓路,就是前面部队将草踩倒了,后面的人跟着前进,中间是部队,两边是掉队落伍人员,他们披着被单,拄着棍子,走一阵,歇一阵。我们的部队就是这样日以继夜地向北开进。

进入草地第三天,我们最后的一匹小黑马,忽然倒在地下直出粗气。饲养员拼命将它往起拉,刘大个抓住尾巴往起掀,可是,它怎么也不起来了,这匹可怜的小川马,出发时身上油光水满,走起来嗷嗷叫,出发以后曾驮过二十几个掉队落伍的同志,可因为一路上没有饲料,每日宿营后只吃一点草,背上的骨头已凸出寸把高,这几天走起路来更是乱晃荡,现在它躺在地上直卷腿,眼看是没有指望了,同志们望着它唉声叹气,也爱莫能助。

走吧!小田催着大家,同志们只好惋惜而又留恋地挪开了步子。现在我们的收容工作只能靠一张嘴了,既无干粮,又无牲口。因此,只好把几个人分作两班,一班紧追部队督促,另一班在最后压阵。

五,友爱

一天下午,我们正走在一个小山岗上,望见岗下小河边上躺了三四个人,初看以为又是前边战友的遗体,走到跟前一看,他们是活着的,但是走不动了,在那里喘息。其中有一个人是二七三团的排长,手膀子负伤,用一块已经黑了的三角布挂在脖子上,上身穿着一件牛毛织的上衣,袖子上已破了一个大窟窿,脚上穿着已经断了两根襻子的草鞋,草鞋头上的两个红球已变成了淡白色,鞋上到处敷的是污泥;还有个战士是二七七团的,脸上又黑又瘦,脚上长了一个大疮,流着血水,腿肚子肿得有碗口那样粗;另一个战士是二七三团的,身体虚弱,脚上打了几个大血泡;躺得远一点的一个是师供给部的女同志,她的头发散乱着,脸上像张白纸一样,眼睛凹下去很深,背后背着一个小包袱。

他们躺在那里一声不吭,吴干事叫了好几声,才发现他们还能动,原来他们已经掉队好几天了,今天掉到最后来了,干粮已吃光了,排长的米袋子做了披单的带子,一个战士用米袋子捆着一双草鞋,另外一个战士的米袋子还背在身上,可是像自行车的内胎跑气一样干瘪了,他们坐在那里,不起来走,只是瞅着我们,有一个战士手里还拿着一根二寸来长的什么草根在那里嚼着。

吴干事一看就明白,他赶忙把自己的米袋子拿下来,可里面也是空空的,我们把四条米袋子集中起来,吴干事摊开被单用棍子将米袋子翻过来在被单上敲,好赖弄了半碗炒面,在小河沟里浇了一点儿凉水,放在缸子里面用筷子搅,搅好了,也把他难住了,给谁呢?过了好一会儿,才把缸子向排长面前一伸,排长只向缸里瞅了一眼,直摇头,并向那个脚上长疮的战士努努嘴,吴干事转身把缸子伸到战士面前,战士不但不接,而且连看都不看一眼,“给她吧!”他指着女同志那边说,吴干事只好又把缸子伸给女同志,女同志也没有把缸子接过去,只向缸子里看了一看,又看了看同志们,这时另一个战士说:“快接着吧!”她这才把缸子接过去。

吴干事忽然又像想起什么,忙将手伸到挂包里去摸,掏出有钢圆大的一块青海盐巴,放在碗里用棍子捣碎,在河沟里弄上凉水,给每个人喝了一点,他们这才挣扎起来赶队伍。他们起来得虽然十分吃力,可都还能以棍子帮助自己,并不要别人扶持,就这样又继续往前走了。

六,中毒

一天晚上,在一个树林边上宿营,树林虽然不大,但对我们来说,有树林就算很幸运。这天太阳刚落山,部队就不走了,我们到达那里,看见许多人在树林里的山坡上寻找着什么东西。我们找好了睡觉的地方,留下严干事弄柴烧水喝,我和吴干事、刘大个、小田跑到树林里去一看,原来大家是找蘑菇,有的人在树林子里找,有的钻到荆棘里面去找,也有的在山坡上用棍子挖鸡腿草根吃。

我们也分头在树林里找了老半天,可什么也没有找到,哪里还能找到呢?前卫部队找过第一遍,先来的找过第二遍,我们这是第三遍了。我和吴干事正在失望的时候,忽然听得小田喊:“科长快来!”我们赶忙跑过去,原来他在一棵倒下的死树根下面,发现了二十多个酒杯大小的蘑菇,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蘑菇连根拔起来,用手巾包着提回去。

严干事早把水烧好了,等我们回来做饭呢!他见我们手里提着东西,那双大眼睛顿时闪闪发光。又过了不久,刘大个和黑蛋也回来了,他们垂头丧气地走回来,手里拿着两个不知道被谁丢掉的小死蘑菇。

我们用水洗干净蘑菇,放在洋瓷盆里,严干事又放上辣椒和盐巴,并把他的米袋子翻过来向盆里敲了又敲。蘑菇加炒面在一起煮得香喷喷的,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把它们全装在肚子里了。

可是没过多久,吴干事说心里不好受,刘大个直往外呕吐,他妈的这个怪物在肚子里很不老实,像孙悟空一样直翻跟斗,小田叫喊:“严干事,赶快用盐巴冲辣子水给大家喝!”喝了辣子水这才把它降服下去。

七,让牛粪棚子

一天我们宿在一个不大的平川里,有一道小河,小河滩的中间长着密密的有一人多高的小红树,就在这小树的中间发现了三个小牛粪棚子,这是进入草地后遇到的奇迹。大家都很高兴:它意味着不久就要到有人烟的地方了。

为什么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地里还有牛粪棚子呢?原来这是藏民游牧时所盖的,棚子的周围有圈牲口的木桩,整个棚子都是用木桩夹棍子架起来的,墙壁和棚顶上都敷有寸来厚的牛粪,有的干固,有的潮湿,墙脚还长着嫩绿的青草,在棚子附近有好几堆烧过的白色牛粪灰堆,灰堆上面长了青草,还有好几堆是新烧的,大概是前卫部队在此宿营所烧的,也许是掉队人员烧的,今天的战士们又在上面架起柴火烧起牛粪,那股牛粪味真使人感到亲切。

我们钻到棚子里面一看,有一人多高,墙上和顶棚上也敷的牛粪,地下铺着干草,可以挤着睡十来个人,可是已有中队的一个班住在里面了。我们打算把掉队人员中负伤未愈和有重病的十来个人安置到里面去过一夜,可是人家早已安顿好了,有的战士在烧水洗脚,有的在喝水,有的已经躺在里面打鼾了,大家都十分疲劳,怎样同他们开口昵?可除此以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刘干事硬着头皮找到他们的班长,说明了我们的意思,班长二话没说就把棚里的战士都叫了起来,叫大家把枪支弹药都带上,离开了牛粪棚子,到小红树下烧起火来,这十几个伤病的同志得到了一夜的安静休息。

八,翻过最后一座大山

队伍又走了两天,远远地望见前面又有大山。这天天明就出发,开始是沿着山沟往下走,但是,走不多远,忽然拐了一个弯,队伍就走不动了,等得真叫人发急,我们趁此机会又督促几个掉队的人员往队伍前面插。还未转过山拐,就听得沟里面闹嚷嚷的,待我们到沟里时,队伍已在半山腰里往上盘旋,山虽不高,坡却十分陡,盘来盘去要爬老半天,有人在半山腰里大声喊叫着:“同志们加油!翻过这道山,那边就有人烟了。”

“战胜了草地,胜利到甘南!”我们走到开始爬坡的地方一看,前面的同志在石头上用粉笔写了上面这句大标语。人们顿时好像放下了千斤重锤,虽然肚子饿,可是劲头也来了。

那些掉队的同志,看到这几句标语劲头也鼓足了,有的跟着队伍后面往上爬,有的拄着棍子或抓着小树枝截路往上爬,黑蛋由截路上爬到半山腰里一股劲地喊:“同志们加油!”可是那些体弱有病的同志怎样叫也走不动,有的拄着棍子弓着腰一步一寸地往上挪动,走三步要歇两次,但都咬着牙发誓要爬过这道山,刘大个拉了两个女同志,累得直喘粗气,吴干事扶着一个负伤的同志,汗珠从他脸上直往下滚,严干事在前面用棍子拉着一个病号,小田把一个同志扶到半山腰又回来拉第二个。大家就这样你推我扶地把几十个走不动的同志弄到了山顶。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大家坐在山头上休息了好一阵儿,才喘过气来,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回头向来路一看,那荒无人烟的大草地已经被我们丢在屁股后面老远。我们的掩护队已爬到半山腰了。再往北一看,虽然尽是高山,可是半山腰里已有人烟,还有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大家高兴地叫起来,小田忽然唱起:“牛肉本是好东西呀喂!不会错呀!吃了补养人身体呀!是真好呀……”

张百春同志简介:(1916年-1978年),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一军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35年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处主任、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政委。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师政委、空军第二军政委、北京军区空军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0)

相关推荐

  • 神笛

    神笛   李本深 一九三五年秋天,严寒过早地降临在毛尔盖草原,寒风扑卷着雪花,疯狂地袭击着轻装的红军队伍,这是一支疲劳.饥饿的队伍,莽莽苍苍的大草地在他们面前无尽地铺展到天边,一墩连一墩的塔头草,一个 ...

  • 汪荣华:与刘伯承相守50年,生育6个子女皆成才,无一出国留学

    1936年春,一日夜深人静,刘伯承在忙完一天的军务后,认认真真地磨了一盘浓墨,然后端坐在桌前,展开信纸,用蝇头小楷写了足足好几页,又郑重地装封好. 第二天一早,刘伯承把这封信,交给了警卫员黄兴,并嘱咐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10)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0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舅姥爷,就被两军会师后的各种景象迷惑住了.松潘战役还未打响,部队已过了毛儿盖.按照军委规定,红军分为左.右路军北上. ...

  • 【红色故事】半截皮带的长征记忆

    红 色 长 征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不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围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还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难.在漫无边际的草地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不得不吃野菜. 展开 ...

  • 【阅读悦读丨小说】杨红志《蜕变》

    [阅读悦读丨红色系列]杨红志<老兵> 文/杨红志 [作者简介]杨红志,文学草根,自由写手.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长征 ...

  • 开国少将陈茂辉回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留守的艰苦岁月

    中央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是从第五次"围剿"开始后,情况变了.我们死守每个城市,抗击强大的敌人. ...

  • 开国少将曾旭清回忆1948年率渤海纵队新编第七师参加潍县战役经过

    山东兵团取得周村战役胜利之后,山东之敌被迫进一步收缩兵力,加强其要点防御.正当敌人调兵遣将,加强济南和津浦铁路中段防御力量时,山东兵团出敌不意,于1948年4月初从胶济铁路西段,挥师东进,直指昌乐.潍 ...

  • 开国少将任思忠回忆参加解放天津战役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下旬,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参加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进关,与华北军区部队会合,首先切断敌人从海上逃走的退路,迅速解放华北.一三五师指战员听了传达动员后,群情振奋,大家一致认为,要从 ...

  • 张其武:开国少将回忆红四方面军长征从秦岭到巴山途中的几件事

    2021-05-17 16:27:15  来源: 淮左徐郎   作者:张其武点击: 322    评论: 0 (查看)本文是董洪国将军遗稿,由张其武整理,本文首发于<百年潮>杂志2021年 ...

  • 盘点一千三百六十位开国少将戎装照(一)

    唐明国亮2020-07-03 05:25:02 丁盛 丁世方 丁先国 丁武选 丁荣昌 丁莱夫 卜万科 于权伸 万振西 马龙 马辉 马卫华 马文波 马白山 马忠全 马泽迎 马琮璜 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

  • 盘点一千三百六十位开国少将戎装照(二)

    唐明国亮2020-07-04 07:07:38 王云霖 王平水 王东保 王永浚 王兰麟 王再兴 王光华 王全国 王兆相 王兴纲 王远芬 王启明 王良太 王若杰 王英高 王其梅 王奇才 王明坤 王明贵 ...

  • 盘点一千三百六十位开国少将戎装照(四)

    唐明国亮2020-07-06 05:26:21 石忠汉 石新安 左齐 龙潜 龙飞虎 龙开富 龙书金 龙道权 龙福才 帅荣 叶明 叶长庚 叶运高 叶青山 叶荫庭 叶建民 叶楚屏 卢克 卢仁灿 卢绍武 卢 ...

  • 盘点一千三百六十位开国少将戎装照(七)

    唐明国亮2020-07-09 05:23:26 江拥辉 江勇为 江腾蛟 江燮元 汤池 汤光恢 安东 安志敏 关盛志 兴中 阮贤榜 孙三 孙光 孙文采 孙仪之 孙克骥 孙润华(军装照暂缺) 孙超群 孙端 ...

  • 盘点一千三百六十位开国少将戎装照(八)

    唐明国亮2020-07-10 05:26:03 李元 李平 李发 李贞 李治 李勃 李信 李觉(军装照暂缺) 李真 李基 李铨 李震 李毅 李人林 李士才 李夫克 李开湘 李木生 李少元 李中权 李化 ...